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顾问:梁伟区委书记组长:邓小刚区长常务副组长:张树森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德龙副区长刘淑华副区长副组长:蒋洪昉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张秀余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林殿彪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张兰荣区旅游局局长禹学垠区规划分局局长成员:陈秋平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华区发改委主任张志强区建委主任李柏松区农委主任杜德久区文化委主任周鸿武区市政管委主任王士杰区商务局局长陈国庆区工业局局长贾宝才区房地局局长李永锋区交通局局长李冠健区环保局局长张春良区统计局局长张冠启区水资源局局长张春华区林业局局长张洪林区史志办主任廉建设区工商分局局长刘国军区邮政局局长李金玺区招商局局长王树生区电信局局长刘贵明区规划分局副局长李永林区旅游局副局长周庆良区文物所原所长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小组高级顾问:于英士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前主任李明德北京市旅游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后编制组长:王兴斌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前所长、教授特邀专家:王衍用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季诚迁北京中景园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高级经济师成员:文立玲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副主任白俊风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总经理助理田至美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忠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高级策划师殷平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讲师、硕士王新宇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景观设计所副所长景观设计师孙和钦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设计师目录规划图件1.通州区区位与对外交通图2.通州区在北京城市空间发展中战略地位图3.通州区主要旅游资源与景点现状图4.通州区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图5.通州区旅游开发项目布局图6.通州区旅游线路图7.京杭运河图8.通州区运河文化旅游带总体布局9.通州区客源市场示意图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性质与任务本规划为通州区旅游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规定,“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2条规划地域范围北京市通州区地域,东西宽36.5公里,南北长48公里,面积912.34平方公里。
第3条规划期限近期(2005~2008年):重点突破、加速发展阶段;中期(2009~2015年):全面开发、提升品质阶段;远期(2016年~2020年):全面完善、持续发展阶段。
第4条编制依据1. 国家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法》2. 政府法规《旅行社管理条例》(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部)《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北京市人民政府,2004年9月修订)3. 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4. 行业标准与规定《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5. 规划与计划《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旅游局)《通州区域及卫星城总体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北京市通州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通州新城规划》(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第5条编制指导思想以党的基本路线与“三亇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北京市举办奥运会、通州区建成北京新城区为契机,旅游开发与通州区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结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把通州区建成中国运河文化旅游首要目的地和京东滨水休闲度假基地。
第6条编制指导原则1. 通州旅游发展与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相一致,与通州城区性质与发展目标相一致,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通州国民经济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2. 通州旅游发展与北京市旅游发展目标与布局相一致,把通州区建设成为“近郊平原康体娱乐旅游圈”中重要的亲水休闲基地;3. 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塑造“运河龙头、休闲水都”的旅游总体形象,完善运河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功能;4.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特色资源为基础,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产品为核心,培育休闲旅游产业经济为基本任务;5. 总体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开发、留有余地,确保休闲旅游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章通州区休闲旅游业发展基础第7条社会基础1. 区位与人口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西邻朝阳区、大兴区,北与顺义区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邻,南与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交界。
通州城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西距北京天安门20.5公里;全区面积912.34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其中户籍常住人口59.75万人,农业人口43.84万人。
下辖4个街道、10个镇、1个乡。
2. 历史沿革通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
西汉初始建路县,后先后改称通路亭、潞县、通州,清初漷县归并通州,民国初改称通县。
1948年12月通县解放,分置通县、通州市。
1958年4月合并为北京市通州区。
1960年复称通县。
1997年5月撤县设区。
3. 经济概况通州区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营造环境,重组引进,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90.0亿元,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4.7:44.2:41.1。
十五期间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实现产业全面升级。
优化一产结构,扩大二产规模,拓展三产领域,力争一、二、三产业的构成达到10:55: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万元,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
4. 交通条件通州作为北京新城区,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京通快速路、八通轻轨贯通北京长安街东部延长线,五环、六环连通北京四周。
京津塘、京沈和京哈高速公路穿越全区。
京津公路直达天津,有公路直达首都国际机场。
京承铁路、京秦电气化铁路在通州城内交汇。
第8条资源基础1. 资源类型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标准,在全国8个主类、15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通州区占6大类中基本类型的20种,占全国基本类型的29%。
通州人文旅游资源属文化古迹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属河网平原类型。
2. 资源评价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人文资源品位高、运河龙头具有垄断性和标志性,但物质遗存较为残缺、观光效果不强;以河流纵横为特点的田园风光在北京具有优势,但河流的管理、防治和利用较差。
表2-1 通州区旅游资源单体评级汇总表3. 资源开发方向运河文化是北京“人文奥运”的一部分,运河文化观完考察旅游产品可面向国内外客源市场;滨水田园是北京“绿色奥运”的一部分,滨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主要面向京津冀城市群客源市场。
第9条市场基础1. 游客区域分布以本市游客为主,外地游客为次;本市游客中,以本区、朝阳区等城区居民为多;外地游客中以环渤海湾地区津、冀游客为多;境外游客以常驻北京的海外人士为主。
2. 国内游客人口特征通州区游客的文化程度高于全国和北京市的平均水平;企事业单位、文教技术人员和商务人员占多数,其比例高于全国和北京市平均水平;游客家庭收入高于北京市城乡居民的平均水平;度假、商务、会议为目的的高学历市民是通州客源市场的主体。
3. 游客行为特征休闲度假、会议、商务旅游为主,休闲度假比例较大;以家庭、亲朋好友结伴同行居多,商务会议旅游以单位组织为主。
旅行社组织的很少。
休闲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是近域性、大众化和多元化趋向、淡旺季不很明显、重游率较高和自驾车游比例大。
第10条产业基础通州区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通州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
向市民和游客开放的有西海子公园、运河文化广场、奥体公园、生态公园,已经营接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度假村有10多个,星级饭店8家,旅行社及分社共11家,市定点农业观光点1家。
其中通顺赛马场、运河苑度假村(四星级)、月亮河度假村(四星级)是北京近郊知名的休闲度假地。
全区已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区旅游局。
2002年全区接待游客20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8亿元,相当于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4%,已初步形成休闲旅游产业基础,但旅游经济规模和水平在全市处于落后状态。
表2-2 通州区旅游发展概况第11条发展条件1. 优势战略位置:北京城市东西轴线的东端,东部发展带的中心,北京国家公园战略的东郊游憩公园;区位交通:贴近市中心、交通便捷;核心资源:运河龙头具有唯一性和标志性;生态环境:多河富水的绿色湿地之乡;客源市场:中外市场潜力丰厚。
2. 弱势与制约景点小而散,缺乏高知名度和高观赏度的旅游产品;缺乏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游客的认知度低;目前河水生态质量不高,水源不足、水质不高;产业政策模糊,政府主导力度不足。
3. 机遇中国大众休闲时代正在到来,旅游产业正在转型升级;加入WTO,中外双向经贸文体旅游交流将空前活跃;“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促进通州运河文化产业建设与河水治理工程;北京市域空间发展“两轴两带多中心”战略的实施;“北京新城区”、“首都东部副中心”的新定位促进三产发展与城市化进程;4. 挑战与威胁北京市民对近郊山区自然观光休闲的兴趣高于平原地区;北京各区县观光休闲目的地群雄并起,竞争空前激烈。
5. 通州对策通州发展旅游业必须突出特色、扬长避短、突破常规,引领市场、创造市场,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后发效应。
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以河流湿地为主体、以绿色休闲为基础,打造“中国运河龙头、京东水都休闲”品牌,在创造“北有长城雄风、东有运河龙头”的北京大旅游格局中崛起。
只有打造“运河旅游”品牌,通州才能在北京十八区县中异军突起,亮出特色,才有可能在全国树一面靓丽的运河之旅旗帜;只有以亲水休闲为重点开发方向,才能对接市场、开拓市场。
第三章发展战略与目标第12条通州区发展目标通州新城是承接北京部分职能的城市东部副中心和东部城镇带综合服务中心。
2005年12月3日通过的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编制的《通州新城规划2005-2020》中提出:将通州新城定位为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新城,也是北京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并确定了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及滨水宜居新城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