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价值研究
历史悠久的瓷器古都
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始于汉代,但当时工艺手段落后并不远销。
五代时景德镇是南方最早的白瓷锻造之地,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为后朝名瓷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
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
之后,历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
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
稀有原料的优势地域
景德镇之所以可以成为“瓷都”可以说是全赖于独特的高岭土资源(我国江西景德镇高岭所产的质量最好)。
白度是高岭土工艺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纯度高的高岭土为白色。
高岭土白度分自然白度和煅烧后的白度。
对陶瓷原料来说,煅烧后的白度更为重要,煅烧白度越高则质量越好。
高岭土的使用是我国乃至世界制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高岭土胎色白净,瓷胎耐火度高,从而使景德镇陶瓷成为硬质瓷的代表,景德镇陶瓷的耐酸碱度、硬度,远高于其他产地的陶瓷,正所谓有“景德镇陶瓷用不旧摔不坏”之说。
1330℃纯窑炉火演绎了中国式的传承与永恒,陶瓷恒久远,一件永流传。
精湛手工的华美传承
景德镇以工艺瓷闻名天下,景德镇陶瓷种类繁多,有青花,粉彩,色釉,玲珑等许多,但是以这四种最为有名,被誉为“景德镇四大名瓷”。
是历代中国对外国元首的赠品的首选。
青花瓷古朴淡雅,意义悠远;粉彩瓷色彩缤纷,活力四射;色釉瓷花团锦簇,光芒四射;玲珑瓷灵巧明澈,剔透动人。
国家非常重视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施釉、画青花、烧窑等五项工序。
陶瓷艺术品的好坏,往往取决于点缀的成功与否。
点缀技法多样,其中有印花、刻花、贴花、镂空、描绘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点缀时需要更加不同的技法,选择点缀的时机,比如印花时要在坯体不能够完全干之前才能够成功。
施釉也叫做上釉,上釉的技法有多钟,其中景德镇陶瓷制作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是吹釉、喷釉和轮釉等等。
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是使得器物釉层厚薄均匀。
景德镇陶瓷烧窑可以分为一次烧成和二次烧成。
温度控制在一千一百到一千三百摄氏度左右,烧制过程中,陶瓷瓷胎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名扬天下的艺术瑰宝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
陶瓷艺术品记载了中华民族成长的历程,记载了中国人婉约柔美、亲近自然,却又慷慨激昂、粗犷豪迈的民族文化情怀。
从平民百姓到皇室贵族,从物质生活到意识形态,中国人与陶瓷艺术品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
一件瓷艺术不仅蕴含着中国哲学、宗教和民族心理,还包含着对中国的文化、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演化。
于是,中国瓷工业产业和瓷文化产业在遗存传统审美与适用的同时,在与西方乃至世界瓷工业与艺术流派、风格的融合中,呈现出唯中国本有的、传统人文精神的民族气质。
景德镇瓷器行情分析
个人考察:
收藏者对景德镇瓷器的投资热度
根据个人调查、问询,景德镇瓷器的行情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这一系列的原因来自于政府对文化产业管理的缺失(比如当地环境差、假冒伪劣多、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
与之并肩的有其他名器,如玉器、字画、金属藏品等。
但作为艺术品、收藏品的景德镇瓷器估值永远不会下行,这于历史价值和资源紧缺息息相关。
(2014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会,估价为2-3亿港元的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为本次拍卖的焦点。
此次明成化窑鸡缸杯估价为2亿至3亿港元,为目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
该鸡缸杯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伦敦收藏家Leopold Dreyfus 夫人收藏,此后被玫茵堂珍藏。
此件拍品从中午12点20分左右开拍,起拍价为1.6亿港元,在经过八口竞价后以2.8124亿港元成交,买家为上海藏家刘益谦)
地区人才、原料资源是否紧缺
(1)由于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传统手工业人才早已大量流失,国内劳动力得不到社会保障,使得原有的一些瓷器手工艺技术失传。
景德镇现在瓷厂大多以机械加工生产为主,许多手工大师也只能自立门户,工艺精髓不能集中发展,这样更加加剧了瓷器传统工艺的流失。
年轻人对手工业热情不大,即使陶艺科班出身也只有少部分愿意继续发展。
(2)景德镇闻名的“高岭土”早已开采殆尽。
景德镇制瓷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实际上开采高岭土已长达1700余年,而如今在高岭村已经没有任何瓷土资源了。
按照目前的用瓷土,再过20年,景德镇将面临本地瓷土资源断档的局面。
不管
如何看待,景德镇的瓷土资源面临枯竭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瓷土也跟煤炭一样,岩石矿物经长期风化的地质作用才形成了瓷土,至少也有几万年的历史。
景德镇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
对比其他省市的瓷器优势
截至2011年,景德镇陶瓷产业总产值仅相当于广东潮州的40%、佛山的30%,衰落之相愈加明显,景德镇从此不得不走上陶瓷、航空、旅游并重的“去陶瓷化”转型之路。
中国瓷都是景德镇,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除景德镇外,中国再评出了六个“瓷都”:2003年上半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福建德化召开会议,分别授予福建德化为“中国瓷都:德化”、浙江龙泉为“中国青瓷之都”、河南禹州为“中国钧瓷之都”、福建永春为“中国陶瓷灯饰之都”;2003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河北唐山陶瓷博览会上授予唐山市“中国北方瓷都”称号;2004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又将“中国瓷都”称号授予广东潮州。
除景德镇外,其他”瓷都“都是一些协会根据各自的利益所评选出来的,不具备说服力,所以知名度并不高。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景德镇成为“瓷都’是由于1000多年辉煌的陶瓷史形成的良好口碑,是群众心目中的瓷都。
景德镇瓷器创新方面是否得到突破
《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指出,景德镇是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主要承载者,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景德镇许多陶瓷艺术家都相对故步自封,满足现状,缺乏创新观念和思维。
众多陶瓷艺术创作者更多的是采用传统的技法、传统的造型、传统的色彩、传统的设计观念,甚至不愿意尝试改变一些不入主流的设计风格,使得景德镇陶瓷在创新方面逐渐落后,也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地位日渐衰落的主要原因。
2016年7月19日,景德镇政府网站挂出《2016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筹备工作调度会》市长表示不仅要通过瓷博会充分弘扬和展示瓷都陶瓷文化魅
力,还要在展会内容、形式上不断创新,通过瓷博会引进和展示更多陶瓷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吸引更多优秀陶瓷企业和专业人才,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让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的高地重返瓷都。
总结
尽管景德镇瓷器发展处于震荡阶段,但其艺术收藏品估值不可计量,这与景德镇瓷器的悠久文化价值、精湛的制作工艺、名品稀少息息相关。
从几千的仿品到上亿的文物,景德镇瓷器市场仍见乐观。
但由于原料资源稀缺(高岭土虽为常见,但景德镇的高岭土成分含量制瓷最佳。
2005年景德镇申报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人才的流失加上政府对文化宣传力度和打假力度不够,导致近年行情不温不火。
更有在1995年全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景德镇十大瓷厂因债务危机一夜“死光”。
从年代看,收藏高古瓷(元以前出土的陶瓷器)、康熙民窑精品、民国和上世纪5 0年代精品有较大的升值空间,高古瓷首推宋代瓷器,宋瓷制作精美,艺术水准高,历史信息量大,但价格偏低,一件宋代精品瓷器的价格还不及一件明清官窑精品价格的1/10,这种反差耐人寻味。
康熙民窑瓷器成就很大,其精品与官窑并无二样,自古就有康熙官民不分的说法,但康熙民窑瓷器价格也不高,如一件康熙青花人物罐目前仅卖数万元,不到现在还在世的陶瓷工艺美术师作品的价格,主要是瓷器的品相问题,现代大师的瓷器作品,做工、画工、釉料都非常优良,品质极佳,又是大师的瓷器作品,前景非常看好,当然价格就高,古董瓷器优质的珍品,又非常有时代的代表性,历史价值肯定比现在的要高,但是因为当时制瓷设备不如现代,品相极少的可以比拟现代艺术,存世量大,观赏价值不高,这是一些古物价格不如现代产物的原因。
这两年民国精品瓷器价格飞涨,但仍有升值的空间,特别推荐的是上世纪5 0年代(建国初)的精品瓷器,这部分瓷器制作水平很高,不比民国精品、清晚期官窑质量差,被一些专业人士称为建国官窑,这些作品有的是清晚期至民国大家之作,甚为难得,但因为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不被人看好,价格极低,是投资的绝佳时机。
从器形看,酒具、茶具、香具收藏有较大升值空间,特别是茶叶、香料是今后高端人群的消费热点,对茶具、香具的投资将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从包含的文化特征看,收藏与历史题材、佛教题材、名人名家题材有关的瓷器将会比一般的瓷器有较好的市场潜力。
文化市场的繁荣,需要的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
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资本,即文化资本,要在2020年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必须冲破行政体制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