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战略)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

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15年)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13年8月目录一、发展基础 (4)(一)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5)(二)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6)(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7)(四)创新环境日益完善 (7)二、战略定位、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8)(一)战略定位 (8)(二)基本思路 (10)(三)总体目标 (10)(四)产业定位及发展思路 (11)三、主要任务 (12)(一)突出创新核心,打造宿迁区域创新高地 (12)(二)突出主导产业,推动高新区跨越发展 (15)(三)突出企业创新,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24)(四)突出创业环境,加快建设创新服务体系 (26)四、空间布局规划 (29)(一)完善高新区总体布局,实现集约高效和谐发展.29 (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宿迁科技城 (32)(三)夯实产业承载功能,重点推进三大园区建设 (34)(四)完善综合配套功能,创造最适宜人居环境 (35)五、保障措施 (36)1、加强组织领导 (36)2、加大资金投入 (36)3、创新人才政策 (37)4、加强专利服务 (37)5、完善软硬环境 (38)六、进度安排 (38)七、任务分解 (39)(一)园区总体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二)重大载体和平台建设目标 .. (40)(三)考核指标目标 (42)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3-2015年)“十二五”时期是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区实现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科技部有关高新区的发展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型园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江苏宿豫经济开发区)位于宿迁市区东南部,京杭大运河的东畔。

2001年3月启动建设,2006年5月获批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2009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2010年被省经信委批准为省级新材料产业园和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2011年被批准为省级光伏新材料特色产业园,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12年1月获省环保厅、商务厅、科技厅批复,同意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12年9月获省商务厅、省知识产权局批准为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1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紧围绕建设“六大百亿级产业”和“千亿级运河产业带”,按照“做大企业、做强产业,彰显特色、提升实力”的思路,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突出招大引强,着力建设大载体,全力培育大项目,聚力推进大产业,高新区建设取得了显著变化,实现了高新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园区空间稳步拓展,配套环境逐步优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宿迁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一)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十一五”期间,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每年都以4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超额完成规划的既定目标任务。

五年来,累计完成业务总收入355.26亿元,年均增长51.5%;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年均增长61.8%;工业增加值83.97亿元,年均增长46.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6.04亿元,年均增长32.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44.73亿元,年均增长53.3%;工业总产值338.33亿元,年均增长50.7%;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149元,年均增长23.3%。

表1 “十一五”时期宿迁高新区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二)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引进中粮集团、中国福马、百威英博啤酒、北斗星通、京东商城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其中上市公司落户企业14家,已培育本土企业上市2家,另有15家企业正在积极培育准备上市。

同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拥有秀强玻璃等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0个。

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0.13%,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比重17.48%。

初步建成以南钢金鑫轧钢、中亚特钢、银祥晟华为基础的特种钢铁产业,以翔盛新材料、博迁新材料、景宏新材料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以秀强股份、山亿新能源、中节能为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强维橡塑、三元轮胎、格林手套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以中粮集团、益客食品、龙嫂米线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产业,优势产业特色逐渐显露。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拥有江苏省宿迁技师学院1所,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24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建成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科技孵化中心1个;引进博士后创业团队6个、国家首批“千人计划”专家1人、省“双创人才”1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52人。

秀强股份已入选省首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并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家电彩晶玻璃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全国工业玻璃和特种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居工业玻璃分技术委员会(SAC/TC447)已获批筹建。

高新区共获批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1个,国家“863计划”产业化项目5个。

先后承担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争取国家科技扶持资金4000余万元;获省级科技项目68项,争取省级科技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

获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22个,获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级著名商标11件。

截止2012年底,宿迁高新区累计专利授权401件,其中发明专利59件。

(四)创新环境日益完善。

为大力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宿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意见》(宿发〔2012〕17号),提出市财政将一次性奖励300万元,用于研发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助推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工业大企业(集团)的政策意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激励企业上市和科技创新。

宿豫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意见》(宿豫发〔2012〕16号),高新区管委会也出台了《江苏省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意见》(宿高管〔2012〕07号),立足人才引进和财政投入,深入实施科教优先战略,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并对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创新载体和平台,优化政策环境。

在园区硬件环境建设上,“十一五”期间,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项目建设,基础先行”的工作思路,累计投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6.7亿元,基本实现了道路、供电、供热、供气、工业供水、自来水、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等“九通一平”,完成了一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为高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战略定位、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一)战略定位根据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家有关高新区“二次创业”精神,以及省级高新区发展要求,确定宿迁高新区“十二五”及未来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定位为:成为宿迁乃至苏北地区率先增长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功能完善新城区、体制机制创新区。

——率先增长核心区。

“十二五”时期,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宿迁市工业经济的主载体,招商引资的主战场,要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着力加快载体建设,不断完善提升配套功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力争到“十二五”末,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总量“五年翻三番”,业务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支撑宿迁经济快速增长、率先增长的核心区。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按照“做强产业、创新发展,彰显特色、集聚发展”的思路,重点围绕打造“六大百亿级产业”和“千亿级运河产业带”,坚定不移地推进特种钢铁、纳米材料、镀膜玻璃、功能性薄膜、电子信息等特色科技园和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高新技术平台建设,强化高尖人才培育引进,努力把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科技领先、规模集中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创成省级创新型开发区,最终创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功能完善新城区。

深入实施高新区新城“核心、南进、东扩、人气”四大战略,加快实施以高新区商务中心为核心,把其打造成高新区新城的创业核心区;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进程,逐步把原有的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向南搬迁;加快推进陆集镇区改造和张家港共建园区建设步伐,实现无缝对接;加快推进新城居住小区、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各类人才到高新区购房居住、工作创业、休闲消费;深入推进新城绿地、滨水景观等改造工程,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联动发展,努力把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为生态文明、产业明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城区。

——体制机制创新区。

积极抢抓宿迁市被列为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的契机,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扩大开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力度,着力在项目引进、人才培养、项目帮办服务机制,特别是对涉及土地、资金、用工等各类制约因素破解方面,大胆进行创新创优、先行先试的探索,力争在解决长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方面有所突破,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努力为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新时期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积累经验。

(二)基本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围绕高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总体要求,集聚创新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参与国际竞争,占领产业制高点,始终坚持高水准定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完善创新环境,积极集聚科教创新资源,全面有序推进高新区各项工作开展。

(三)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围绕打造“六大百亿级产业”和“千亿级运河产业带”,将宿迁高新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活跃、高端要素集聚、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到2015年末,确保高新区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实现五年翻两番、争取翻三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突破,占规模以上工业比例达到50%;创新型企业集群初具规模,年销售超百亿企业达到2家;科技创新投入及产出不断增加,高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全部财政支出比例达到3%,拥有专利授权数达到300件;高新区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较为知名的产品品牌,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创新品牌,力争创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