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文章 S P E C I A L F O C U S27科技金融的现状与问题文 /天大研究院王元龙在现代经济中,科技与金融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金融与科技呈现出相互结合、互利互动的关系。
科技与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其相互结合对于落实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技发展新局面的要求,对于构建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做好科技金融的结合现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技金融创新的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科技与金融呈现出一种互利互动的关系:首先, 良好的金融环境, 是实现科学技术蓬勃发展, 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尤其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 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积累, 对金融的需求很大。
其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促进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变革, 加速金融现代化进程。
科技的发展将进一步激活金融资本, 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没有金融的驱动和融资技术的支持, 就没有高新技术持续开发与迅速的产业化, 也就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无法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无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毫无疑问, 金融与科技两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及其金融配套政策, 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切都迫切需要进行科技金融创新。
我国科技金融的现状与问题1.我国整体科技金融现状近年来, 随着我国科技筹资经费逐年提高,科技产出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进步环境不断改善,我国的综合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总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出逐年提高的态势,参见表 1。
但是,如果分析我国科技经费的来源,可发现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是在全国科技经费筹资结构中,金融机构所占比重很小,与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参见表2与图1。
二是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经费筹资额中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参见图 2。
显而易见,我国科技金融的总体水平偏低,正是由于金融对科技发展的支撑力度太小,也就意味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2.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回顾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历史,其表 1我国 R&D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资料来源:国家科技部( 。
表 2我国科技经费筹资情况 (2000-2008年注:单位为亿元 ;由于数据统计误差造成比例上的偏差, 分析时忽略了偏差的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刘青松封面文章S P E C I A L F O C US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期(1985-1996年 ,这一时期科技金融的重点领域是信贷市场,主要形式是科技贷款。
第二阶段为探索期 (1997-2005年 ,该阶段科技金融重点是资本市场, 主导形式是企业债券、创业投资以及开发性金融。
第三阶段为快速发展期(从 2006年起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的出台具有划时代意义, 标志着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规划纲要中涉及科技金融的政策多达 9项,涵盖了金融业的各个领域,如银行信贷、资本市场、保险,担保、创业投资等。
然而,在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1金融体系与创新活动不相适应。
首先,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对重大科技工程资金筹措具有比较优势,但对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分散化的中小型创新活动的需求无法满足。
从根本上来说,科技创新活动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信贷原则是相悖的。
其次,现阶段我国金融业采用分业经营模式,对维护金融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是必要的和合理的, 但从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角度来看,这种分业经营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参与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动力。
(2缺乏有效融资渠道。
与传统产业不同,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等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传统的融资模式很难适应高新技术产业这一特殊的融资群体。
以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商业银行既不可能在科技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为之提供大量资金,也不能比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企业动态和风险状况,难以适应技术创新过程的多元化和多变化的特点。
(3 缺乏风险补偿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积累,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
尽管国家在各时期制定了旨在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和法规,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到科技领域,但缺乏相应的对商业银行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显然,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商业银行, 很难满足高风险、高投入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
(4风险投资运用不足。
在西方发达国家,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应的一般是风险投资类型的金融工具,而在我国此类金融工具的应用还不广泛。
风险投资是技术内在化股权方式的中长期投资,是集融资、管理和营销功能于一体的投资行为。
其关心的不是项目的短期盈利性和安全性,而在于项目的发展潜力和远期成长, 因此,风险投资能弥补创新企业传统的融资缺口。
风险投资以持有股份的形式向企业注入资金,以获得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从而要求有一个灵活的退出机制。
因此, 是否有一个成熟的创业板市场是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随着创业板的推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更加的灵活, 但由于中国尚未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使得高技术企业融资不能在发展周期的各阶段做到无缝连接。
3.中关村示范区引领科技金融创新 2011年1月26日, 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 到2020年中关村示范区创新环境更加完善,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创新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总收入达到 10万亿元,在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中形成 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将其建设成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规划纲要》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金融机构搭建了业务发展和科技金融创新的崭新平台。
《规划纲要》对于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和信用中介机构间的信保贷联动机制,鼓励创新贷投结合方式,探索银行业与创投机构之间的多渠道融资和综合性金融服务模式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图1我国科技经费筹资的来源注:单位为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图2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占科技经费筹资比重封面文章 S P E C I A L F O C U S29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必将引领我国科技金融创新的深层次发展。
因此。
要以此为契机,用创新性思维审视我国科技金融存在的问题, 探索中国科技金融创新道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破解提升科技金融创新能力的瓶颈制约,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在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的建议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 引导金融资本积极参与自主创新,对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的过程中, 需要特别关注和实施以下措施。
1.科技金融体系创新(1 创新科技金融体系。
要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覆盖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多功能、多层次科技金融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市场链条的融合创新。
该体系既包括直接融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及其科技债券市场、科技创业板市场以支持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也包括间接融资的科技信贷支持体系,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该体系既包括覆盖全国的科技担保网络体系,也包括科技保险体系,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管理、提供科技保险新险种。
(2 创新资本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大量创投资金集中于企业成熟期。
资本市场上也缺少天使投资和种子资金,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的同时支持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完善非上市公司股份公开转让的制度设计,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科技非上市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公开转让。
进一步发挥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的作用,统一交易标准和程序,建立技术产权交易所联盟和报价系统, 为科技成果流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非公开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提供服务。
对接多层次金融市场,实现企业发展周期各阶段融资的衔接。
(3创新金融工具。
目前我国金融业经营的绝大部分仍是传统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明显滞后。
大部分金融机构对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等金融创新手段,表现非常谨慎,甚至不愿涉足。
由于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是一个漫长且充满风险的过程,处于不同周期下的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多种不同的金融工具进行融资,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支持和服务,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提供更多适宜的金融工具。
例如中关村科技园区推出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等创新产品,值得各地借鉴。
2.科技金融机制创新(1加强信贷产品创新。
调动银行积极性, 优化审批流程, 加强信贷产品创新。
加强银行、担保机构的合作,创新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根据中小高科技企业规模小、资信不足、缺乏抵押物等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优化审批流程, 加强信贷产品创新,提高融资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2创新风险补偿机制。
国家可逐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按业务量对银行科技贷款给予贴息补助。
在体制和激励模式等创新氛围的合力推动下,促使商业银行业把高科技企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实现金融和科技的有效融合。
建立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引导资金。
(3创新科技保险服务。
深化科技保险改革与发展, 不断开发科技保险产品, 完善保险综合服务,鼓励各地区开展科技保险工作。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科技保险业务, 支持保险公司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加大对科技人员保险服务力度,完善科技保险财政支持政策,进一步拓宽科技保险服务领域。
3.科技金融政策创新(1创新科技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