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农商银行关于信用风险专项排查的自查报告
绍兴银监分局:
根据银监会《银行业信用风险专项排查方案》(银监办发[2017]23 号)文件要求和贵局2017 年重点工作安排,我行结
合实际,制订出台了《XX 农商银行关于开展信用风险专项排查
的通知》的文件,从信贷资产风险水平、重大信用风险隐患的
分布情况、找准风险引爆点及传导路径等3 个方面入手在全行
范围内开展了信用风险专项排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截止2016 年12 月末,本行各项贷款余额万元,其中不
良贷款余额为 37958 万元,占比 1.85%,分别比年初下降 83 万元和0.08 个百分点,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不良贷款“双
控”计划,有效实行双降;银监口径的实际不良余额50919 万元,不良率2.48%。
总体上看,通过本次自查,我行能较全面、真
实的反映信用风险情况,但也发现了信用风险防控工作中存在
的一些不足之处。
二、信贷资产风险水平方面
截至2016 年12 月末,我行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 天以上的贷款余额共计28659 万元(其中卡不良162 万元),已全部入账不良。
应划分为关注类而实际划分为正常类的贷款涉及59 笔、14300 万元。
2016 年末,我行已对所有正常类贷款进行了摸排,对已经发生逾期或欠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贷款本息产生不
利影响因素的贷款,要求支行将五级形态调整到关注,共有25373 万元正常类贷款下调到关注。
而通过此次自查发现仍有
59 笔、14300 万元“落网之鱼”,说明我行风险贷款摸排仍不够彻底,留有死角。
同时,我行的分类不准确情况还存在于次级
贷款和可疑贷款之间,本次排查发现,有152 笔、10901 万元
的次级类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超180 天,我行未将这部分贷款
及时调整到可疑类。
三、重大信用风险隐患方面
通过本次排查发现存在信用风险隐患贷款6658 万元,其中曾逾期30 天以上且当前逾期在30-90 天的正常类或关注类贷款、过去一年内逾期超过3 次的正常类或关注类贷款2962 万元;在过去一年内分类曾为不良的正常类或关注类贷款3696 万元;在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逾期或分类为不良的正常类或关注类贷款
涉及30248 万元。
(一)行业风险
我行的建筑行业不良贷款率从2015 年的0.31%上升至2016年的2.35%,不良贷款率增幅2.04 个百分点,这是由于我行的
建筑业贷款占比本来就不大,在分母金额小的情况下,一旦有
不良贷款产生,分子金额就会增加,从而引起不良率的显著上升。
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我行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
玻璃、船舶等5 个产能过剩行业的授信情况进行了摸排,其中
仅水泥行业在我行有授信及贷款,其余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制造等4 个行业在我行均无授信及贷款。
据统计,截
至2016 年12 月末,我行共有水泥行业信贷客户1 户,为兆山
新星集团有限公司,授信余额2800 万元,贷款余额2800 万元,为保证贷款,将在2017 年4 月25 日到期。
该企业贷款基本面
均较好,与我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信贷关系,能按时还本付息,贷款分类均归属正常。
企业位于我市诸三西路2 号,均为当地
规模企业,虽属产能过剩行业,但这家企业通过了企业年检,
持有合法的产生许可证,现生产经营情况正常,目前无可预见
风险。
(二)客户风险
我行一直以来从严执行银监会“慎三禁五”的要求。
本次排查出的授信银行家数超过5 家的企业及个人共计147 户、76468 万元。
该类客户均为存量客户,与我行的信贷关系建立较早,虽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但本着对企业不随意抽贷、压贷的负责态度,从帮扶企业的角度出发,只要企业还在持续经营,有意愿还本付息,我行将与企业共克时艰。
(三)业务品种
我行资金业务严格按照监管规定执行。
截止2016 年12 月,各类SPV 类同业投资余额50.19 亿元,债券投资余额26.06 亿元、发行非保同业理财产品23 亿元。
其中投资4 笔单一项目的非标资产计3.94 亿元,3 笔含有部分非标资产集合资管产品计1.75 亿,合计5.65 亿元,且不存在为他行非标投资充当通道的情况。
其他各类SPV 投资的底层均为标准类债券,目前没有发现债券有违约现象。
本行12 月底自营资金的杠杆倍数为
1.62 倍,未超过1.8 倍的要求;自营和委外投资的同业金融资产、特定目的载体穿透后的最终投资标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在投资过程中,按照“实质大于形式”的要求实施穿透管理,持续跟踪投资情况,要求提供投资报告,不存在购买底层资产不清、产品结构过于复杂、风险无法把握的情况。
四、风险引爆点及传导路径
经排查,根据借款人、担保人的偿还能力、担保能力、履约意愿以及履行担保责任后对其生产经营和到期贷款的影响,我行涉及较大的担保圈内借款人整体违约风险较小;同时未发现近期以及中长期的风险引爆点。
但从近年信用风险的变化趋势来看,风险发生具有以下特点:
(一)风险表现的全面性。
我行信用风险在行业、地区和客户分布上持续扩散。
一是行业内整体反弹,从相关数据来看,我行不良呈加速暴露趋势,其中2011-2012 年不良主要表现在珍珠行业,2013 年主要表现为轻纺行业,2014 年主要表现为五金行业,2015-2016 年进一步扩散到全行业,以制造业的资产
质量劣变趋势更为明显。
二是金融与非金融业间蔓延,风险开始出现在银行、信托、融资性担保机构甚至民间融资之间相互交叉感染的苗头,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压力较大区域和民间金融比较活跃的区域,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
三是客户集中反弹,不仅大中型企业信用风险暴露加快,而且小微、农户贷款不良也开始普升。
(二)风险发生的集群式。
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共享”平台尚不完善。
人行的征信系统和银监的风险监控体系,虽然可以查询企业或有负债情况,但相关数据并不完整而且具有滞后性,企业是否在多家不同银行贷款、是否为多家企业担保,完全取决于企业诚信程度,现行的信息平台很难完全有效地支持银行监控“担保链”式的贷款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外地银行无序竞争。
XX 市外的一些银行,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蜂拥而来,盲目地对XX 当地企业大量发放贷款,但是一旦企业出现风险苗头,这些市外银行就会最先抽贷、压贷,使担保圈出现“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
再者部分企业缺乏相互间的深入了解、盲目互保,甚至有个别企业无视风险过度对外担保,形成了复杂的担保链问题,也加剧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
(三)风险暴露的复杂化。
我行一直立足支农支小,但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面对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我行积极作为,承担社会责任,部份政府帮扶贷款均表现为中型企业,导致部分信贷资源进一步向企业集团集中,而这些企业多为当地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