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锻炼腹肌的有效方法

如何锻炼腹肌的有效方法

锻炼腹肌的方法(“小六块”)在健身运动中,许多人都把腹肌锻炼列为每次必练的动作。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健身爱好者对于腹肌锻炼的动作一知半解。

比如动作的姿势、技巧、不同的动作对不同部位的腹肌刺激有何不同,哪个动作对腹肌刺激最大,等等。

想要练好腹肌,我们应当先了解一下腹肌的作用。

腹肌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当它们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弯曲及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

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

软弱无力的腹肌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生理弯曲增加,并增加腰背痛的几率。

下面我们比较5种腹肌锻炼动作,看看哪一种能更有效地强化腹直肌。

空中登车: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

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

将腿抬起,缓慢进行登自行车的动作。

呼气,抬起上体,用右肘关节触碰左膝(图1),保持姿势2秒钟,然后还原。

再用左肘关节触碰右膝,同样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健身球卷腹:平躺在健身球上,双脚平放地上,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

下颏向胸前微收,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约45度(图2),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为了保持平衡,两脚可以多分开些。

如果增加难度,可以将双脚并起来做。

举腿卷腹: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

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

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叉,膝关节微屈。

呼气,收缩腹肌,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图3),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要注意保持下颏向胸前微收。

反向卷腹: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双手放在身躯两侧,双腿抬起与上身呈90度,双腿交叉,膝关节微屈。

收紧腹部肌肉,然后呼气略微抬起臀部,下背部略微离地(图4),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传统卷腹:仰卧在地板上,下背部紧贴地面。

双手放在头侧,手臂打开。

双腿平放在地上并屈膝。

下颏向胸前微收,收缩腹肌,呼气抬起上身,下背部不能离地(图5),保持2秒钟,然后慢慢回到开始姿势。

通过肌电图仪(EMG)测试发现,空中登车是锻炼腹直肌最有效的练习。

排名第二是举腿卷腹,第三是健身球卷腹。

研究表明,当一种训练需要腹肌持续的稳定性和身体旋转时,腹肌能够产生最大的活动。

由于需要在不稳定的环境下控制平衡,所以在进行卷腹训练时,健身球卷腹要比传统卷腹需要更多的肌肉收缩和控制。

事实上为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尝试有规律地进行多种不同锻炼,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到不同的肌肉并且不容易产生厌倦。

不论选择哪种练习方式,训练和强化腹肌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请记住,腹肌的训练目标是肌耐力,而非增大肌肉和力量。

最后切记锻炼后进行肌肉伸展。

双脚:双脚分开与臀同宽平放在地面上,注意不要用脚钩住任何东西来稳定身体,因为这样会降低腹肌的训练效果。

腹部:注意体会腹肌收缩的感觉。

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保持腹肌的持续收缩,这样可以锻炼横腹肌,横腹肌是一横穿腹部的薄层肌肉。

强健的横腹肌能帮助你获得腹部紧收的外形。

头部:头部与躯干保持正直。

(如果将头部转向两侧,会使颈部肌肉疲劳并且增加受伤的危险。

)目视上前方,如果你在动作过程中始终盯住膝盖,那么头部就向前探出太多了。

手部:双手不要在颈后交叉,否则容易使脖子受到牵拉而引起不适感。

手握空拳放在耳后,或者双手交叉放在胸前。

嘴:正常呼吸即可。

起身时呼气,下放时吸气。

起身时用力呼气会影响动作的力度,应该徐徐呼出。

肩部:很多人都习惯在做动作的时候含胸,虽然这样能使动作做起来容易一些,但同时也增加了上背和颈部的受力,降低腹肌锻炼的效果。

在动作过程中应该着力使胸腔靠近骨盆,并且始终保持肩部和上背部自然舒展的姿势。

下背:尾椎和下背部在动作的始终都应该与地板相接触。

如果下背部离开地板,就意味着并非在单独锻炼腹肌。

背部:上身抬起的角度不要超过450,否则就会有臀部和腿部肌肉等腹肌以外的肌肉参与运动。

真正完美的腹部是使腹肌线条明显,不仅“小六块”形成,而且腹外斜肌形状明显,同时腰两侧没有赘肉。

此最高境界不是每天晚上做做仰卧起坐就能实现的,而是更需技巧。

你知道吗?你的腹肌可能是最棒的,但如果不减掉腹部厚脂肪,就根本不会看到腹肌轮廓。

那么你需要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最好选用那些单独训练腹肌的动作,且严格控制饮食。

在一次训练中,最后训练腹肌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因为腹肌在很多其他肌群的练习中能起到稳定腰部的作用,这样不会影响到其他部位的训练。

主要的训练动作:最受欢迎的腹肌练习动作是仰卧起身,这个动作是雕刻腹部肌肉最有效的手段。

(译者注:本文介绍的“仰卧起身”不同于我们熟悉的“仰卧起坐”。

仰卧起身是直接且单独锻炼腹肌的动作;而仰卧起坐使腿部和骨盆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因而降低了对腹肌的锻炼效果。

)如何做仰卧起身?仰面躺在地板上,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并分开大约与臀同宽。

双手放在头部两侧,轻触耳后。

开始呼气的同时,慢慢抬起头部和上身向膝盖靠近,使上背部离开地板,保持尾椎和下背部始终接触地板。

想像着你的胸腔在靠近骨盆,就好像你的腹部是一架手风琴。

在最高点稍停片刻再呼气返回起始姿势。

每天需要分5次做,每次30下,5次之间的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分钟,做完后轻轻按摩腰腹部。

几点说明:抬高双腿更有效:传统仰卧起身锻炼重点是腹直肌上部,也就是“小六块”,但同时忽略腹直肌下半部分。

为了锻炼到下半部分,动作要保持膝盖弯曲,脚不要平放在地上,而是抬高离地大约十公分。

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方法在做仰卧起身练习中手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练习的难度。

如果你做最后一次动作的时候很困难,试着把手从耳后移到胸前。

这样就降低了上身重心的位置,能使你多做一两次,腹肌也受到了更多的刺激。

增加负重随着训练的进行,你可能感到练习越来越容易,身体的自重也许已经不能提供练习所需足够的阻力了。

这时你需要用杠铃片、健身球或滑轮拉力器等外加的负重来达到进一步锻炼腹肌的目的。

你会得到的好处更强的力量!用带转体的动作锻炼腹肌,能显著加强投掷、出拳和摆臂等其他运动动作中转体的能力。

更好的体姿!过度的跑步能使下背部肌肉变得僵硬,而且脊柱也会偏离自然的弯曲度。

加强腹壁肌肉能矫正这种失衡,并且有效改善身体的功能。

更少的疼痛!腹肌越薄弱,腰背肌受到的压力就越大。

强健的腹肌可以帮你平衡外界的负荷,并且能保护腰部免受拉伤的危害。

更好的保护!大多数腹肌练习都能锻炼横腹肌,横腹肌作为腹部的薄层肌肉有保护内脏的功能。

看到很多的练得非常不错的兄弟,块头也有,体重也有,but....脂肪也有,尤其肚子上,练腹肌很辛苦,我原来腹部脂肪也不少(腹肌只能隐隐约约的看见),两个星期前,痛下决心,减掉这个累赘。

每周我去健身房训练6次。

每次的头1个半小时锻炼1-2个部位(不包括腹肌的训练)注意!!之后的半个小时我觉得非常重要,在大重量不间断练习后,立刻进行30分钟慢跑,速度大概12km/h,我用的是跑步机,也可以把角度调到10度或15度,这样难度就会非常非常大,由于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大重量无氧的运动,这时的慢跑可以加速腹部脂肪的分解,从跑步机上下来后再作500左右的仰卧起坐或是团身收腹,这时你会发现全身已经大汗淋漓了,这样坚持不到三个星期你会发现效果显著!但这种情况只是对一般腹部脂肪不是很多的兄弟,如果膘很肥了,那我建议你再跑1个小时,现在和我一起健身的搭档用的这种方法也是两个星期左右肚子小了好几圈!体重减了差不多10斤了(他原来属于腹部脂肪很厚的那种)健美吗!大大的块头是不错,但我觉得那样只体现出来了“健”字,”美“字体现得不够,我想每个爱好健身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八块清晰完美的腹肌,还是那句话,说得容易,做着难!方法可能谁都知道,但关键在你自己能不能狠下心来!!不然再多的所谓正确方法也只能纸上谈兵!想象一下,当你能有8块清晰腹肌时候的感觉!即使再大的付出也是值得!我现在也还没有完成目标,写出来,是因为我认为这种方法有效果,真要完全达到理想状态估计我还要花2个月的时间!我们都知道水对身体的重要性,对于运动的人则更是如此;也许你也知道要多喝水,可是,运动的时候究竟该喝什么水?喝多少水?什么时候喝?你在运动中流失多少水想不到吧!跳上一小时的有氧舞蹈所流失的汗量,竟然接近一瓶小包装的矿泉水。

运动的流汗量主要和运动环境及运动强度有关,当运动强度越高,运动环境的空气流动性越差,流失的汗也就越多。

以一般人经常进行的运动,以一小时的有氧舞蹈、中低强度的慢跑为例,通常在运动后流失500cc左右的汗,如果是在烈日下打篮球、或是更提高运动强度,则流失的水分则可能将近1000cc。

此外,当运动后身体流失大量水分,血液中盐的浓度就会随之升高,并增加心血管运作的负担,因此如果不适时补充,便会连带影响到心血管功能的运作。

运动补水原则补充水分应该分为前、中、后三阶段,运动前补充500cc左右的水,运动中每10~15分钟间断补充100cc~150cc的水,运动后尽量补充。

由于水分从摄取,到进入肠胃到进入肠胃道,接着被人体吸收,需要一段为时20~30分钟的时间,因此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反而会使的饮用的水集中在胃里,而不能真正达到补充水分的目的。

至于运动前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可能导致“胃下垂”的说法,则可能忧虑过度了;在运动前补充超过负荷量的水,的确有可能因此产生饱涨感进而影响运动的表现,不过倒不至于产生胃下垂。

运动饮料真的适合运动饮用吗当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运动饮料的品牌、标榜功能也就愈发另人眼花撩乱,不过,运动饮料真的比开水更适合运动者吗?运动后补充水分的重点,除了摄取的水量之外,还包括身体保留水量的能力。

徐教授并表示,“因为运动后会使人体流失如纳、钾之类的电解质,使得人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之下,这时候饮用补充的水分,常常会直接排出体外,而不能被良好的保存在身体里,供身体运用。

”由于电解质流失,使得人体的压力不平衡,这时候除了需要补充水分,更需要补充适当的电解质,以帮助人体体内的压力回复到平衡的状态,使摄取的水分被保留在体中供人体运用。

如果是一小时之内的运动,电解质流失的情形可能尚未多到需要补充的程度,此时饮用一般的开水就可以达到解渴与补充的目的;但是当运动持续一小时以上,且强度较高时,最好能饮用适量的运动饮料或是添加了食盐的水做为补充,藉由摄取饮料中的钠、钾成分,帮助人体回到平衡状态。

运动时该怎么喝?以理想而言,运动补充水分应该分成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

运动前15~30分钟,补充500cc左右,运动中每10~15分钟补充100cc~150cc,运动之后则尽量补充。

不过,如果运动前补充过多的水分,可能会使胃部的重量增加,使得运动时腹陶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如果喝不下500cc,则可以稍微减少水量。

运动后如何科学饮水运动不仅消耗能量,也消耗水分,尤其夏日进行运动,往往口干舌燥,该如何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