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课题申报:初中英语信息化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初中英语信息化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初中英语信息化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名称:初中英语信息化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关键词:初中英语信息化混合教学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青年课题学科分类:英语研究类型:英语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63643784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在传统教学中早已存在。

原义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应用各种基于教室的学习形式(例如会议室、实验室等)外,还结合其他多种学习方式,例如运用视听媒体(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的学习方式与运用粉笔黑板的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

在2009年,美国教育部发布的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Online Learning第四章Blended Compared with Pure Online Learning 详细比较了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和混合教学,并得出结论:混合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李克东教授和谢幼如就主张在教学中将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以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就体现了混合的思想。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在线学习的发展,尤其是从2001年国外在线学习进入低潮以后,人们对第一代在线学习和基于网络的课程学习进行了思考,认识到单一的教学内容传送方式不可能为学习者成功地学习提供足够的选择、参与、接触社会的机会,已经相关的学习内容。

在第二代在线学习中,越来越多的学习设计者尝试使用包括多种传输方式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从2001年开始,混合教学模式成为教育技术界和培训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2)选题意义《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媒体的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在客厅教学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作用,是各种教育技术和手段都能科学、合理、恰当、简约地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服务。

”英语作为国际交往的通用语言,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信息网络时代。

针对现在初中阶段英语教材语言容量大,知识点多,部分学生到了高级中学就出现了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现象,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及网络学习,针对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出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的混合式课堂模式。

通过此课堂模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让计算机真正成为教师的一个助手,有效减轻教师的负担,达到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

(3)研究价值本课题从对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进行深入探讨,特别针对有效教学方面的一些薄弱为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突破英语听说有效策略的纯理论研究,深度探讨英语听说教学在具体课堂中的真实情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

期望能使广大教师对英语听说有效策略有全新的认识,为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研究目标a, 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于我校乃至我市初中学生实际情况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b, 通过开展本课题,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让教师学会运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创新活力的高素质教师;c,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着重培养他们爱听、敢说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口头交际的自信心和愿望,不断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最终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2)研究内容a, 信息化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b, 学生和教师对于信息化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所持的态度。

(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通过对信息化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来优化初中英语教学,同时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作者选取广东省恩平市年乐夫人学校七年级到九年级全体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每个年级8个班,选取其中4个班为实验班,开展信信息化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其余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时间为期两年半。

(2)研究方法a, 调查问卷法该学生问卷一共10道题,主要调查学生在英语听说学习方面的现状与困惑,对英语的情感、态度和动机的变化。

b, 访谈法对采用信息化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该模式所持有的态度。

(3)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a, 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开展课题研究,这是研究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为此,学校领导组织课题组教师集体座谈,使实验教师认识到课题实验的深远意义,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初期,学校还请了专业的计算机工作人员对英语科组教师进行有关的网络应用培训,让教师们清晰地了解课题开展的方式和方向。

邀请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梁心红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怎样开展课题研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教师们了解该课题。

此外,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如什么是“混合教学”。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还就如何设计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改善课堂教学策略、布置创新且自主的作业、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

此外,课题组负责人组织教师通过观看录像、学习课题计划等办法使老师们提高科研水平,为课题实验打下深厚的知识、思想基础。

b,混合教学模式授课利用网上智能听说训练系统等现代教学手段,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水平。

各实验班使用统一的网络智能听说训练系统进行听说训练,实验为期一年半。

教师通过该系统布置、检查听说作业,学生按时完成听说作业。

教师开展每周、每月的定期检查,公布学生优胜榜。

实验结束后,通过问卷就该模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进行调查统计,了解学生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前后在情感、态度和动机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课题可行性分析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主持人冯冰所撰写的教学论文《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交流》在《师道•教研》2012年第12期发表。

(2)主要参考文献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b, 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c, 朱奇峰,《中小学英语智能化混合教学和过程性智能评测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首先,课题负责人冯冰老师是我市中学英语兼职教研员、教育学会英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学英语学科中心备课组成员、初中英语学科带头人,从事教育科研课题工作多年,善于进行研究和管理工作,曾于2008-2010年期间主持恩平市课题《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并获得二等奖,有20多篇教学论文、导学案和教学设计在省市获奖,其中教学论文《信息化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交流》在《师道•教研》2012年第12期发表。

本课题的学术顾问是广东省英语中学高级教师梁心红老师,她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撰写论文《对恩平市非师范专业高中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在《学周刊》2014年第08期发表,曾主持江门市十二五课题《词块背诵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在恩平市初中英语教学中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学术理论指导的有力保证。

课题其他参与人员中,两名是市中心备课组成员,其他的均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师素质整齐,都已获得英语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有着丰富的中学教学经验,亦参加过课题研究。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首先,本课题正式申报之前,本项目组已积极开展研究一段时间。

课题研究采取先集体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再分小组进行子课题研究,同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情况报告及公开实验课汇报等形式进行阶段性反思,最后整理研究结果、撰写论文、研究报告并结题的科研手段。

其次,我校办学设施齐备,设备先进,是广东省江门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广东省一级学校,拥有省级档案室、一流的电子图书馆和二十多个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室,教师人均一台电脑,可进行电子备课及网上交流,从硬件和软件上确保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再者,本课题得到以赖春林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及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从而得到了充裕的研究经费和各方面的援助。

相信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协作下,通过有效的实验、研究,一定会取得预期的预期研究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