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偏瘫患者阶段性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阶段性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阶段性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训练方案科学合理是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如果卧床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费用综合征;床边 训练时间过久,不能及时转入训练室,因病房条 件的限制,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如果患者 不具备运动基本条件,过早的离床训练步行,就 会使痉挛加重,诱发原始反射和强化异常运动模 式等。因此偏瘫患者的治疗应分阶段进行,循序 渐进的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偏瘫患者四阶段治疗
1.床边训练阶段 2.训练室训练阶段 3.步行准备训练阶段 4.步行训练阶段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病人病情平稳,可以维持坐位30分钟以上,即可 进入本阶段训练。本阶段相当于BrunnstromII-II 期(痉挛期)。
(一)临床特点: 1.腱反射亢进 2.出现联合反应 3.肌张力增高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7.下肢控制训练 患者仰卧,在第6项训练的基础上,治疗师下达
各种口令,患者在各种速度和关节活动度下“运 动”或“停止”。 该训练对步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8.床上移动训练 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9.搭桥训练 可提高患者骨盆及下肢的控制能力, 易化下肢分离运动, 减少护士及家属生活护理中的体力消耗,使排便、
反应。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13.跪位平衡训练
患者跪在肋木前,双手握肋木保持 平衡,治疗师在后面帮助控制骨盆、 调整姿势。
在维持正确的姿势下,逐渐放开双 手,达到独立跪位。治疗师在患者 身后握住双踝关节上抬提高跪位平 衡水平。
静态平衡→他动平衡;双腿跪位→ 单腿跪位
跪位步行:治疗师可在患者身后用 手控制肩部,使躯干正常旋转,注 意髋关节要充分伸展。
(二)康复目标 1.预防合并症如关节挛缩、肩关节半脱位、褥疮、
肺炎等 2.为后续训练室训练创造条件。
一、床边训练阶段(病房)
(三)训练方法 1.良姿位摆放
防止和对抗痉挛模式出现,保护肩关节,早期 诱发分离运动出现 2.体位转换 为预防压疮,应每隔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
一、床边训练阶段(病房)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二)康复目标: 1.辅助患者向患侧转移体重,掌握身体的平衡功
能 2.抑制健侧过度代偿和对患侧的忽略,协助体验
躯干和双上肢对称性的功能活动 3.抑制痉挛、原始反射和异常的运动模式 4.易化正常的运动模式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三)训练方法 1.双手交叉上举训练 可以培养患者恢复身体对称性运动模式,有效的
脱穿裤子、更换床单变得容易,为患者日常生活 能力训练打下基础。
二Hale Waihona Puke 训练室训练阶段10.仰卧位下肢分离运动强化训练 (1)患侧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易化训练 (2)患侧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外展易化训练
仰卧位→患侧在上侧卧位→随意位置的控制训练
(3)踝关节背屈训练
仰卧位屈髋屈膝位→下肢伸展位
踝关节背屈是步行训练的重要条件,应尽早改善, 此动作是难度较大的分离运动,应坚持长时间练 习。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3.利用健侧下肢辅助抬腿训练 可提高健侧下肢肌力,防止双侧下肢关节挛缩和
废用性肌萎缩 诱发下肢分离运动模式 为患者翻身、坐起打基础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4.翻身训练 (1)向患侧翻身 (2)向健侧翻身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5.上肢随意运动易化训练 患者仰卧,治疗师一手控制手、另一手控制肘关
节,下达“摸嘴”口令,并辅助患者完成,然后 逐步进行“摸头”、“摸对侧肩”练习。 有效抑制上肢屈肌联带运动,易化上肢分离运动, 为患者将来进食、刷牙、洗脸、梳头更衣等日常 生活能力训练打下基础。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6.下肢随意运动易化训练 (1)髋关节控制训练 (2)屈曲下肢易化训练 (3)伸展下肢易化训练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14.坐位上肢分离运动诱发训练 治疗师辅助患者坐位下“摸
自己的腰部”然后“将手返 回床边” 属于上肢部分分离运动模式, 可有效缓解痉挛,抑制上肢 联带运动对上肢功能的束缚。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15.从仰卧位到坐位训练 (1)治疗师辅助下坐起 (2)患者独立从健侧坐起 (3)患者独立从患侧坐起
3.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注意事项: (1)在绝对无痛状态下训练 (2)动作宜缓慢 (3)注意保护肩关节
早期肩关节活动应在正常范围50%,随肩胛胸廓关节活动改善而逐步扩大活动范围
(4)鼓励主动活动 (5)防止过度用力和过量活动 以免引起疼痛疲劳使痉挛加重
一、床边训练阶段(病房)
4.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电动起立床) 从倾斜45°、训练5分钟开始,每日增加床倾斜角 度10-15°,维持时间5-15分钟,一般在10日内 达到80°、维持30分钟。 再次基础上逐步增加坐位训练次数,以尽早离床 开始训练室训练。
抑制健侧上肢的代偿动作。 Bobath握手可抑制患侧手指屈曲内收痉挛。 上举动作可有效抑制上肢屈曲痉挛模式,诱发上
肢分离运动。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2.双手交叉摆动练习 可练习肩胛骨的内收、外展运动 躯干旋转可提高躯干柔韧性,抑制患侧躯干肌痉
挛,提高躯干运动控制 为床上翻身动作练习打下基础
偏瘫患者四阶段治疗
1.床边训练阶段 2.训练室训练阶段 3.步行准备训练阶段 4.步行训练阶段
一、床边训练阶段(病房)
此阶段处于疾病急性期,相当于Brunnstrom迟 缓期,即可开始床边训练。
(一)临床特点: 1.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肌张力低下。 3.随意运动丧失。
一、床边训练阶段(病房)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11.坐位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 自动平衡 他他动平衡 患者取端坐位,利用训练球在治疗师保护下进行
躯干前后左右的侧屈运动 患者坐在高台上,向两侧摆动以破坏身体的平衡,
诱发患者头部、躯干向中线调整和一侧上下肢外 展的调整反应。
二、训练室训练阶段
12.膝手位平衡训练 四点支撑→三点支撑→两点支撑。 静态平衡→自动平衡→他动平衡。 自动平衡可前后、左右移动重心,他动平衡诱发患者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