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烟气净化中
第二节 烟气除尘技术
图6-10 电袋一体化除尘器结构形式之一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一、概述 ➢ 煤中的硫一般可分为无机硫和有机硫。有机硫有 硫醇、硫醚、噻吩类杂环硫化合物等;无机硫以黄铁 矿 ( FeS2) 为 主 , 还 有 少 量 的 硫 酸 盐 硫 、 方 铅 矿 (PbS)、闪锌矿(ZnS)等无机化合物以及单质硫。 ➢ 煤中硫在燃烧过程中与氧反应生成SO2; ➢ 烟气中SO2浓度与燃煤中的硫含量直接相关,目 前,我国锅炉烟气中SO2浓度一般在0.1%~0.5%左右。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两种方法相比较: ➢ 湿法优点:脱硫速度快,效率高,操作费用 低;缺点:湿法脱硫后烟气温度较低,低于露 点,必须将烟气再加热后排放,以减少对设备 的腐蚀。 ➢ 干法优点:没有废水的二次处理等问题,净 化后的烟气仍可保持较高温度而直接排放。缺 点:脱硫剂利用率低,脱硫剂消耗大。
第三节 烟气脱基的湿法脱硫系统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离子平衡,
简单地可描述为以下过程: 首先SO2溶于水,并部分离解:
SO2 H 2SO3 H HSO3
起初因碱过剩,SO2与碱反应生成正盐,即亚硫酸钠: 2NaOH SO2 Na2SO3 H 2O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时,由于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因此 碳酸被置换: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③ 氨法:氨基脱硫剂一般以氨水或液氨的形式用于 氨式湿法和电子束氨法脱硫工艺中。 ✓ 优点:是活性好,而且脱硫产物是硫酸氨可作为 农用化肥。 ✓ 缺点:氨的价格比较贵,同时氨气恶臭且有毒, 如泄漏会引起一定的环境问题。 ✓ 机理:实际上氨法洗涤吸收过程是利用 (NH4)2SO3-NH4HSO3溶液对SO2的循环吸收实现的。 然后以不同的方法处理吸收液,从而得到不同的副产 品,比如化肥、亚硫酸铵、硫铵和石膏等副产品。
第二节 烟气除尘技术
(4)静电除尘器 静电除尘器是利用强电场放电使气体电离,粉尘
荷电,然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粉尘从气体中分离 出来的一种除尘装置。
优点:除尘效率高、阻力小、耗能低;能够高效 收集大流量气体和高温或腐蚀性气体中的粉尘;自 动化程度高及维修容易等,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 建材等领域,尤其在燃煤电厂静电除尘已成为主要 手段。
第二节 烟气除尘技术
(5)电袋一体化除尘技术 所谓电袋一体化,顾名思义就是结合静电
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的机理进行除尘,也称 为静电增强袋式过滤除尘。
基本工作方式:烟气通过一段预荷电区, 使颗粒物带电。带电颗粒物随烟气进入过滤 段被滤袋过滤层收集。
第二节 烟气除尘技术
图6-11
第二节 烟气除尘技术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一、概述 烟气脱硫技术分类: ① 按脱硫剂进行分:有钙法、氨法、镁法、钠法、 氧化铜法、活性炭法等。 ② 按脱硫产物是否回收分:有回收法和抛弃法。 ③ 按其净化原理分: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 法和催化还原法。 ④ 按脱硫过程和脱硫产物状态分:有湿法、干法/ 半干法。
2CaO 2SO2 O2 2CaSO4 2CaCO3 2SO2 O2 2CaSO4 CO2 4CaSO3 3CaSO4 CaS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① 钙法: 在石灰/石灰石干法喷射工艺中,由于反应时间短,
一般尾部设有增湿脱硫工艺,即新生成的CaSO4和 未反应的CaO随烟气进入锅炉后部的活化反应器, 通过有组织的喷水增湿后,一部分未反应的CaO转 变为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Ca(OH)2,继续与烟气中 的SO2反应,从而完成整个脱硫过程。
二、烟气脱硫基本原理和常用脱硫剂 虽然烟气中脱除SO2的方法和工艺很多,但其中最主要区
别是在脱除原理和脱硫剂上。 (1)烟气脱硫基本原理 ① 气体吸收:气态污染物SO2首先从烟气气流中扩散到与 脱硫剂溶液相接触的气液界面,然后由于直接溶解(物理吸 收)或与其中的脱硫剂活性组分发生反应(化学吸收)。 ② 气体吸附:又称表面吸附,是指SO2 从气相中向固体表 面扩散而被吸附的过程。 ③ 催化转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烟气中污染物转化为 无害产物或易于处理的产物。如催化氧化法(将SO2氧化成 硫酸)、催化还原法(将SO2还原成S)。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① 钙法: 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一般通过石灰石煅烧 制成,没有天然的石灰资源。CaO具有很强的活性, 是一种高效的脱硫剂。以石灰为脱硫剂的烟气脱硫 工艺有:石灰洗涤、喷雾干燥或烟气循环流化床工 艺。 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H)2,使用石灰加水 经消化反应的生成物,为粉末状,省去了磨制工艺。 与石灰石相比,消石灰具有更好的活性,一般用在 炉内喷钙或烟气循环流化床工艺中。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② 钠法:由于钠基脱硫剂的活性比钙剂脱硫剂 要好,一般应用在湿法洗涤工艺、管道喷射 (NaHCO3)和双碱法中。
✓ 在湿法工艺中,采用钠基脱硫剂能避免钙基脱 硫剂发生的结垢堵塞的现象,但其主要问题是脱硫 剂来源问题的困难; ✓ 与此同时,在干法应用中,钠盐易溶于水,增 加了脱硫产物的处理难度。
得上一反应平衡右移,更多的SO2溶解在浆液中。同时鼓入
的O2发生强制氧化反应,将HSO和3 S氧O32化成
2HSO3 O2 2SO42 2H
:SO42
2SO32 O2 2SO42
最后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水中发生石膏结晶反应,生
成可回收的石膏:
Ca2 SO42 2H2O CaSO4 2H2O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① 钙法: 而钙的湿法工艺则要复杂的多,总的反应是SO2同
时与CaO或CaCO3起作用,生成亚硫酸钙进行回收。 在湿法工艺的吸收塔内,存在着一系列的离子平衡
反应,总体上可分为三个过程:
a) SO2的吸收; b) SO2水合为H2SO3; c) H2SO3中的亚硫酸离子与碳酸钙或氢氧化钙中的钙离子反 应。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② 钠法: ✓ 常 见 的 钠 基 脱 硫 剂 主 要 有 : Na2CO3 、 NaHCO3和NaOH等。 ✓ 钠 碱 系 统 吸 收 SO2 的 产 物 为 Na2SO3 、 NaHSO3和Na2SO4。 ✓ 再生系统所形成的再循环产物多为 Na2SO3、Na2CO3和NaOH。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 干法/半干法脱硫概念:干法/半干法的划分标准 不完全相同,这里主要是指那些脱硫产物为干态的 脱硫方法,其脱硫剂可以是湿态的。如喷雾干燥法、 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法;也可以是干态的,如炉内喷 钙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法等。 ➢ 主要特点:脱硫过程以干态为主,烟气温度降低 较少,无需进行除雾和再热,脱硫产物是干态的, 无废水污染、不易腐蚀和结垢,工艺简单,投资和 运行费用低。 ➢ 缺点:脱硫剂利用率低,脱硫剂消耗大。
Na2CO3 SO2 Na2SO3 CO2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② 钠法: 生成的亚硫酸钠具有吸收SO2的能力,生
成酸式盐,即亚硫酸氢钠:
Na2SO3 SO2 H2O NaHSO3
同时酸式盐与碱反应又可得到正盐:
NaHSO3 NaOH Na2SO3 H 2O 2NaHSO3 Na2CO3 2Na2SO3 H 2O CO2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2)烟气脱硫主要方法及脱硫剂
① 钙法:钙基吸收剂由于价格低廉且具有良好的 脱硫特性,在SO2脱除工艺中广泛应用,主要包括 石灰石、石灰和消石灰,简称为钙法工艺。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储量丰富,应用 时首先被磨成粉末,然后直接喷入炉内(炉内喷 钙),或制成石灰石浆(石灰石洗涤法)进行脱硫。 但低温时石灰石活性较低,所以不能直接用于烟气 净化中。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③ 氨法: 化学原理包括:
2NH3 H2O SO2 NH4HSO3 (NH4 )2 SO3 H2O SO2 2NH4HSO3
另外,亚硫酸氨或亚硫酸氢氨被自然氧化或强 制氧化为硫酸氨或硫酸氢氨:
2(NH 4 )2 SO3 O2 2(NH 4 )2 SO4 2NH 4HSO3 O2 2NH4HSO4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 湿法脱硫概念:湿法脱硫是通过烟气与含有脱 硫剂的溶液接触,在溶液中发生脱硫反应的技术, 其脱硫生成物的生成和处理均在湿态下进行。 ➢ 湿法脱硫特点:由于是在气液之间反应,脱硫 速度快;煤种适应性好,脱硫效率和脱硫剂利用率 都很高,在Ca/S比为1时,脱硫率可达90%以上。 ➢ 缺点:脱硫后烟气温度较低,一般低于露点, 所以需进行烟气再加热以减少腐蚀,同时有废水二 次污染问题。
(5)电袋一体化除尘技术 一般来说,颗粒既可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 滤袋既可以加电场,也可以不加电场。若加电场, 可加与带电颗粒极性相同的电场,也可加与带电 颗粒极性相反的电场。 试验表明:加相同极性的电场,效果会更好一 些,原因是极性相同时,电场力和流向相反,对 颗粒具有推力,带电颗粒不易透过滤布。滤袋内 部比较干净,清灰容易。
首先在料浆中,CaCO3发生离解反应:
CaCO3 Ca CO32 CO32 H2O OH HCO3 2OH CO2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 其化学反应如下: 烟气中的SO2被溶液吸收发生离解反应:
SO2 H 2O H HSO3 2H SO32
由于CaCO3离解生成的OH-与H+反应中和生成H2O,使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一、概述 ➢ 湿法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洗涤法、海水脱硫法; ➢ 干法/半干法主要有炉内喷钙法、烟气循环流化床 脱硫法以及喷雾干燥法(半干法)等。 ➢ 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装置最为普 及,占82%;其次是喷雾干燥法,约占11%。其余为 氧化镁法、氨法、CFB(烟气循环硫化床)以及LIFAC (炉内喷钙尾部增湿)等。 ➢ 美国大都采用抛弃法,约占85%,而日本以回收法 为主,占95%以上,这与它们能源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
图6-11
第三节 烟气脱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