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宣传PPT
东阿阿胶产品
济美酱菜
• 济美酱菜: 临清传统名吃。济美酱园创建于清乾 隆五十七年(1792),与北京的“六必居”、 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齐名,一起 称为江北四大酱园。“进京腐乳”是其传统产 品之一。清道光年间,深得朝廷赏识,因此而得 名。甜酱瓜是济美酱园的又一传统产品。1920 年即出口日本,1935年在南京国货博览会上获 奖。
• 代表作品《孙膑兵 法》
• 李苦禅
(1899~1983) • 中国当代杰出的大写 意花鸟画家、书法家、 人民的美术教育家。 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 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 庭。少年时,在民间 艺人的影响下,走上 了艰苦的艺术征途。 齐门第一名弟子
• 武训先生(1838——
1896年),行七,字蒙正, 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 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 林镇)武庄人。中国近代 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 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 家。原无名,名“训”是 清廷嘉奖他行乞兴学时 所赐。
火车站建有8个大型专用 仓储设施和现代化集装箱专 用货场,年吞吐能力达12万 吨,6条铁路专用线联接着 粮食、棉花、石油、物资等 国家级储备库及保税仓库; 同时聊城拥有2个铁路货运站。 有专门京九铁路货运编组
站
京 杭 大 运 河 流 经 区 域
特产——东阿阿胶
• 阿胶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 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 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 宝”。阿胶的原产地是山东 “东阿县”。东阿阿胶历来 名冠天下,直至今日“东阿 阿胶”几乎已经成为阿胶的 代名词,同时也演变为对国 内最大的阿胶及系列产品生 产企业-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 限公司的简称。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 之为“圣药”。有关阿胶的 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时《神农 本草经》,距今约有二千年。 书中写道:阿胶“生东平郡, 煮牛皮作之,出东珂。” • 东阿阿胶荣获2011中国(浙 江)“非遗”博览会优秀奖
• 东阿阿胶具有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厚。《本草纲目》 载:“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 公司地处阿胶发源地东阿县,拥有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及 国内阿胶行业唯一代表性传承人资格。“东阿”阿胶汉唐至明 清一直是皇家贡品,历代《本草》皆将其列为“上品”,誉为 “圣药”。千年临床及现代科学检测证实,阿胶具有补气养血、 滋阴润燥、化痰清肺、调经安胎、改善睡眠、强筋壮骨、延缓 衰老、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提高耐缺氧、抗疲劳、抗休克、 升高白细胞、抑制肿瘤等多重功效,系中医治疗血虚的首选之 品,我国首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称“久服,轻身益 气”,3200余首古代经典名方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强大的资源 支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中华老字号”, 东阿阿胶以生命科学熔铸 ,以人文哲学渗透,凭借其广泛的药 用滋补价值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医药瑰宝中的一株奇 葩。
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 东关古运河西岸。坐西 朝东,面河而立。它是 由山西、陕西商人合建 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 合的建筑群。山陕会馆在
建筑、雕刻、绘画、书 法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
艺术价值。1988年,被 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聊城铁塔 聊城铁塔位于东关运 河西岸,是我市现存的最 古老的建筑。铁塔为八角 形仿木楼阁式铁铸佛塔, 现为12层,通高15.8米, 由塔身和塔座两部分组成。 1973年铁塔地宫出土有石 棺、银函、辟支佛舍利。 聊城铁塔被誉为东昌府三 宝之首,即“铁塔、古楼、 玉皇皋”。1977年,铁塔 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 张自忠(1891.8.11-
1940.5.16),字荩 忱,汉族,山东临清 唐园村人。以中华民 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 职殉国,牺牲后追授 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著名抗日将领,民族 英雄。同时也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 牺牲的最高将领。
• 季羡林(1911年8月6 日-2009年7月11日), 字希逋,又字齐奘。 出生地:山东临清。 中国著名文学家、语 言学家、教育家和社 会活动家,翻译家, 散文家,精通12国语 言。
时风集团
• 时风集团居2008年世界机械500强第410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 第10位、中国大企业竞争力500强第12位、连续9年居中国农机 工业百强企业第1名。 • · 时风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 • · 时风中央研究院有12个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2500余人,是三 轮汽车、低速货车行业最大的CAD示范基地。1000多项科研成 果获国家专利。 • · 1500多个营销网点和200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买全国、卖全 国”的供应配套网络和营销网络,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阿尔 巴尼亚等50多个国家。
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 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公司坐落于运河名 城---临清,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大运河和京九 铁路穿城而过。同时这里也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 企业 占地面积16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总资产170亿元,银行 信用等级AAA级,注册资本16亿元,拥有30万纱锭,8500台织 布机,12条蜡印生产线,2条印花浴巾生产线,2条色织布生产 线,一座60万KW自备电厂,职工1.5万人。年产蜡印布2亿米, 色织布7000万米,巾被产品4800吨,是世界最大的蜡印布生 产基地。获得“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山东省百强私 营企业”、“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全国再就业先进企 业”、“山东省百家诚信纳税企业”、“全国纺织企业50强” 等称号。
山东信发铝电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信发铝电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2年,现有所属 企业及控股公司50余家,职工15000余人,是一家集发 电、供热、电解铝、氧化铝、碳素、氟化盐、中高密度 板、味精、铝深加工等十大产业链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 型企业集团。到今年年底集团公司总装机容量达到150 万千瓦,年发电能力80亿千瓦时,供热700万吨,年产 电解铝56万吨,碳素22万吨,中、高密度板120万立方 米,味精13万吨。2003年公司实现利税7.6亿元,2004 年公司预计可实现利税10亿元。
聊城香江光彩大市场
• 香江光彩大市场2002年建成,占地1100亩,商 铺6503套,摊位762个,经营服装、鞋帽、百货、 副食、五金等十大行业。香江光彩大市场李凤春 主任介绍,现在香江大市场共入住商户5900多 户,从业人员3万多人,另外还有4万多人依托 香江市场从事加工、运输、餐饮、娱乐等服务活 动,商品辐射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2007年 完成交易额95亿,实现税收3.3亿元,成为山东 省五大批发市场之一。
聊城依托美丽的风景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
水城明珠歌剧院
卧 波 桥
湖心岛
聊城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光岳楼 Yue-floor 光岳楼位于聊城旧城中 央,其主体结构建于1374年, 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 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 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它在形 式上承袭了宋元楼阁遗制, 在结构上继承了唐宋传统。。 1956年,该楼被列为山东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 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冠县鸭梨
• 冠县是以盛产鸭梨而闻名大江南北,素有鸭梨之乡的美 称。冠县栽培梨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冠县地处华 北平原南端,百里黄河故道贯穿南北,冠县鸭梨生产历 史悠久,面积广阔,有“鸭梨甲天下”之称,是全国著 名的“鸭梨之乡”,梨园栽培面积20多万亩。《本草 纲目》记载,鸭梨营养丰富,经常食用,可清胃败火, 利脾润肝,被誉为天然“白虎汤”。“梨之有益,盖不 可少”。
30年,我们的城市到底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呢?
• “一个铁塔一座楼,一个公园一个猴,一辆汽车围城 转,不是停水就停电。”这是改革开放前在百姓中广 为传诵的一句民谣,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说,这句 民谣是对改革开放前聊城的真实写照。
昔日惟一柏油马路
现在的宽阔马路
昔日热闹的农贸市场
现 在 繁 华 的 购 物 场 所
• 孔繁森(1944~1994)
• 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孔繁森同 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 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聊城的企业
• 聊城经济开发区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 省级开发区,位于聊城市区东侧,1995年10月8 日正式启动,辖区面积90平方公里,规划区面 积约42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人。下辖两个办事 处,64个行政村,是聊城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2005年 度被省外经贸厅授予“开发区发展进步奖”,全 省62个省级开发区中共有15个开发区获此荣誉。
曹 植 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拱桥
大 名 府
运河博物馆
鳌 头 矶
清 真 寺
五祥松
舍 利 宝 塔
景 阳 冈
聊城人注重教育
聊城人才辈出
• 孙膑(?-前316年),其
本名孙伯灵(山东孙 氏族谱可查),是中 国战国时期军事家, 汉族,山东鄄城人。 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 阿鄄之间(今山东省 聊城阳谷县阿城镇, 鄄城县北一带)。
Thank you !
京九铁路
• 我国目前仅次于长江三峡 • 工程的第二大工程,投资 最多,一次性建成双线线 路最长的一项宏伟工程。 它于1996年9月1日通车, 北起北京西客站,跨越京、 • 津、冀、鲁、豫、皖、鄂、 赣、粤九个省级行政区的 98个市县,南至深圳, 连接香港九龙,包括同期 建成的天津至霸州和麻城 至武汉的两条联络线在内, 全长2553公里。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 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 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 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
改革开放以来聊城整体经济发展情况:
全市生产总值 由1978年的12.65 亿元增加到1023 亿元,地方财政 收入由0.74亿元 增加到42.2亿, 固定资产投资由 0.58亿元增加到 420亿元,农民人 均收入由74元增 加到4500元,分 别是1978年的80 倍、57.02倍、 724.13倍和60.8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