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知识·数码记忆]物质的组成与变化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1)(2011·新课标高考)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2)(2011·山东高考)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3)(2011·浙江高考)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2010·山东高考)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1.物质的构成(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氩气等。
(2)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O2、NH3等。
(3)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Ba(OH)2等。
2.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原物质分子保持不变。
常见实例:金属导电、蒸馏、吸附、升华、焰色反应、胶体聚沉等。
(2)化学变化:①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是物质中原子重新组合,伴随着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有新物质生成。
常见实例: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干馏、电解质溶液导电、钝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
如同位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 溶于水,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典例] (2013·山东高考)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C .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解读] 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被氧化所致,A 错误;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B 错误;碳纤维是碳的单质,C 错误;用粮食酿酒时,先在糖化酶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然后在酵母作用下转变为酒精,都是化学变化,D 正确。
[答案] D———————————[探规寻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演练1] (2012·重庆高考)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B .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C .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D .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解读:选D N 2+H 2―――――――→NH 3、CO +Fe 2O 3CO 2+Fe 、FeS 2――→SO 2SO 3H 2SO 4,显然以上过程都涉及化学变化,而分馏法是利用石油组分中各物质沸点差异而获得汽油的方法, 该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演练2] (2013·临沂模拟)化学变化不能实现的是( )①一种核素变成另一种核素②一种离子变为另一种离子③一种分子变为另一种分子④一种单质变为另一种单质⑤一个质子变为一个中子⑥混合物变为纯净物⑦有毒有污染的物质转变为无毒无污染的物质⑧共价化合物转变为离子化合物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⑤D.②④⑥⑧解读:选C 一种核素变成另一种核素、一个质子变为一个中子,不属于化学反应。
物质的分类与胶体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1)(2012·山东高考)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2)(2010·山东高考)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3)(2012·山东高考)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物汽油为纯净物。
(×)(4)(2010·福建高考)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1.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或一种分子)组成,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或分子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2.氧化物(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胶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现象。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典例] (2013·四川高考改编)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 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漂白粉、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解读] 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硅酸、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四氯化碳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 D———————————————[探规寻律]—————————————————物质类别的判断方法1.根据有无固定组成可判断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再根据是由几种元素形成的该物质,来判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2.对于单质,根据结构和性质可判断是否是同素异形体。
所有元素的单质都可归为无机物。
3.对于化合物,可根据化学键来判断。
(1)若含有离子键,则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NH4Cl、Na2SO4。
(2)若只含共价键,则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CO、SiO2、HNO3。
4.对于化合物,可根据组成元素(是否含碳)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演练1] (2013·南昌模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⑤解读:选C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不能做干燥剂;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同时,还生成O2,所以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
[演练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冰醋酸、石油、烧碱分别属于酸、油脂、碱D.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解读:选D 纯碱属于盐,A错误;硫酸钡是强电解质,B错误;石油属于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C错误。
化学用语型选择题的突破方法化学用语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其考查角度有以下形式:(1)结合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与合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或电极反应式。
(2)回归教材,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化学(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运用方程式分析解决问题。
(3)结合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等知识对化学用语进行综合考查。
[典题] (2013·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146 92U[解读] 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A错误;氢氧根的电子式为,B正确;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原子的质量数为238,D错误。
[答案] B[名师支招] 解答化学用语型题“四步法”[针对训练]1.(2012·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B.F-的结构示意图: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D.NH3的电子式:解读:选B A项,乙酸的结构简式应为CH3COOH,A错。
B正确。
C项,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应为3717Cl,C错。
D项,NH3的电子式应为:,D错。
2.(2011·上海高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 )A.B.C3H6C.D.CH2CHCH3解读:选D A项的球棍模型,形成四个共价键的原子可能是碳原子,也可能是硅原子,可表示丙烯,也可表示SiH2===SiH—SiH3的结构;B项中分子式为C3H6的烃,可能是丙烯,也可能是环丙烷;C项的电子式表示的是CH2===CH—CH2—。
1.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金属的冶炼B.卤水点豆腐C.明矾净水 D.海水制镁解读:选B 卤水点豆腐属于胶体的凝聚,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
2.(2012·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表达正确的是( )A.乙烯的比例模型为B.Na+的结构示意图为C.葡萄糖的实验式为C6H12O6D.CO2的电子式为解读:选A Na的核电荷数是11,B错误;葡萄糖的实验式是CH2O,C错误;CO2的电子式应为,D错误。
3.(2012·湖北八校联考)2011年冬天,全国多个地区发生持续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M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B.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C.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没有关系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解读:选C 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容易在空气中的小颗粒(凝结核)上液化为小水滴,进而形成雾。
城市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尤其是柴油汽车尾气,它们可为雾的形成提供凝结核,故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有关,C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等高分子化合物均属于纯净物B.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C.食醋、纯碱、食盐分别属于酸、碱、盐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解读:选D A项,淀粉和纤维素等高分子化合物不是纯净物,错误。
B项,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错误。
C项,纯碱属于盐,错误。
D项,利用丁达尔效应能区别溶液和胶体,正确。
5.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5、H3、O4、C60等已被发现。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N+5离子中含有36个电子B.O2与O4属于同位素C.C60是有机物D.H2与H3属于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解读:选D 氮原子的质子数是7,所以N+5含有的电子数目是34,A不正确;O2、O4属于单质,B不正确;C60是单质,不属于有机物,C不正确。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C.光束通过胶体和浊液时都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溶液不能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解读:选B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A错误;在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关系为溶液小于1 nm,浊液大于100 nm,B正确;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其他分散系则没有,C错误;在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中,只有悬浊液不能通过滤纸,其他两种分散系均可以通过滤纸,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