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冶》与《长物志》摘要:《长物志》和《园冶》各有特色,《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长物志》在造园布局、叠山理水、园艺安排等方面也不乏真知灼见,体现了作者“自然古雅”的审美追求,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品鉴长物的过程中,在物态环境与人格的比照中,物境成为人格的化身。
本文从二者中分析其异同,对其加以比较总结。
关键词:园冶长物志方法正文:一、《园冶》和《长物质》的背景1、计成与《园冶》《园冶》作者简介:计成,字无否,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2、文震亨与《长物志》作为“吴门画派”四大家之一的文征明的曾孙,文震亨出生于明末的“簪缨世族”,他生活和交游的江南地区也是明清时期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士大夫文化渗透和浸染了这片土地的每一处文化领域。
文震亨的《长物志》是有着一定的家学渊源。
从文氏家族来看,可谓“造园世家”,曾祖父文征明扩建停云馆;父亲文元发营造衡山草堂、兰雪斋、云敬阁、桐花院;长兄文震孟建造了生云墅、世堂。
这种家庭氛围,对他造园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他本人也是园林艺术的践行者,他曾在冯氏废园的基础上,构筑了香草堂,其中建有婵娟堂、绣铗堂、笼鹅阁、游月楼、鹤栖、鹿柴、鱼床、燕幕、啸台、曲沼、方池等景观。
由此可以看出,《长物志》中的一部分内容可谓作者实践躬行的经验之谈。
此外,作者用“长物”来命名著作,也别有深意,这既透露出文人淡泊名利及身外余物的旷达心境,也开宗明义告知读者,书中所论,“寒不可衣,饥不可食”,文人的清赏而已,并非布帛菽粟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须物资。
“长物”一词,为书中纷繁庞杂的内容作了范围的界定,也成为解读该书的入门钥匙。
二、内容的比较1、《园冶》主要内容:《园冶》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
2、《长物志》的主要内容:《长物志》全书,共分为十二卷,内容包括: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
论述的内容极其广泛,从造园建筑到日常器用,从室内到室外,从花木到鸟兽,涵盖了多门学科和众多的艺术门类,内容极为广泛。
主要介绍园林建筑及陈设器物,它集中体现了明中期以来文人士大夫崇尚的清雅、自然的审美理想。
三、设计方法1、《园冶》的设计方法:1.1《园冶》中追求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一方面强调顺应自然,因地制宜。
在造园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原型,人工的巧作,要在“因”、“随”、“就”、“依”、“按”、“任”等表示因势利导作用的要素上下功夫,主动适应自然景物形质,侧重点在于人的主观审美意志顺应自然规律,这样不仅易于达到“自然天成”的审美要求,而且也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事半功倍之效。
另一方面强调师法自然,巧夺天工。
1.2园林是一种艺术密集型美的载体,无论是宏观布局,还是微观景点或景物具象,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审美标准来构建:1.3主张造园以雅朴、遵时、清赏为美“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时遵雅朴”,“构合时宜,式征清赏。
”这里含有3个审美观念,一曰雅朴,这是对俗而言的。
雅的内涵是美观大方,自然质朴,简约无华。
二曰时宜,美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
计成强调“时宜”、“遵时”、“时遵”等概念,就是要掌握好美的时间感、时代感,“不合时宜”是审美之大忌。
三曰清赏,造景贵在自然、清新,这是造园风格上的审美体现,是与过分人工雕琢、粉饰相对立的。
1.3.1主张造园以灵活洒脱、变幻多端为美强调景观通灵透莹,似有若无,似近若远,似虚幻又实存,就好似顿入幻境,灵灵奇奇,达到艺术的空明境界。
“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铺云”,“若大若小,更有妙境”,“长廊一带回旋,在竖柱之初,妙于变幻”等。
1.3.2主张造园以曲折委婉为美在《园冶》中用了大量篇幅描述深邃妙然,朦胧之美。
《园冶》极尽“曲”字之妙用,在园林总体布局上“随曲合方”;在郊野选址要“依乎平冈曲坞”,在山林造园要“有曲有深”;理水要“曲折有情”;筑廊要“随形而弯,依势而曲”,“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有回旋无穷之意;园中建筑物也“曲尽春藏”,隐现于林木之中;园路则更是“曲径绕篱”,“竹里通幽”。
1.3.3主张园林以幽静隐僻为美《园冶》多处强调幽静,包括造园选址要避开都市喧闹,闹中取静;在造园布局上突出幽静;在景点设计上强调寻幽、通幽、隐僻、幽雅等。
以幽静隐僻为审美追求,符合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中的寻幽心态,这种寻幽,既追求环境的清幽、静谧,也包含着追求心灵的安宁。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社会矛盾的交点,在世俗中,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的烦恼,寻幽至少是一种暂时解脱烦恼,得到精神安慰的方式。
2、长物质的设计方法2.1《长物志》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了造园经验和各种造园技艺《长物志》虽然没有系统的造园艺术思想,但是在造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乏真知灼见,甚至还有直接运用其理论构筑的实物传世。
如在园林中造水池,在《长物志·卷三·水石》中提出:“阶前石畔凿一小池,必须湖石四围,泉清可见底。
中畜朱鱼、翠藻,游泳可玩。
四周树野藤、细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脉者更佳,忌方圆八角诸式。
”关于种植竹子,《长物志·卷二·花木》篇中介绍了疏种、密种、浅种、深种等四种方法。
2.2《长物志》注重家具造物的实用价值,根据不同的房屋功能选择相应的陈设方式《长物志》卷十为“位置”。
所谓“位置”实际上就是置物之法则,主要从陈设的角度来安排居室空间,并形成一种氛围。
如书中所言:“位置之法,繁简不同,寒暑各异,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即如图书鼎彝之属,亦须如设得所,方如图画。
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神骨具冷。
故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趣。
若使堂前养鸡牧豕,而后庭侈言浇花洗石,政不如凝尘满案。
环堵四壁,犹有一种萧寂气味耳。
”面对居室空间和诸家具、文具、书籍、用具、陈设具物件,如何设置,使其各得其所,各有所宜,无疑也是陈设之总要。
作为一门学问,是居住者文化修养、审美素质的体现,也是最终调理“长物”,使其方便生活并时刻易于欣赏的关键。
2.3在园林的花木布置上,也很有考究。
如《长物志·卷二·花木》提出:“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
又如桃、李不可植庭除,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供以点缀林中不宜多植。
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植药栏,最古。
”对于珍贵的花卉,如花王牡丹、花相芍药,“栽植赏玩,不可毫涉酸气。
用文石为栏,参差数级,以次列种”。
对于秋海棠,“性喜阴湿,宜种背阴阶砌,秋花中此为最艳,亦宜多植”。
对于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
对于小棵松树,应植“土冈之上”,使之“涛声相应”。
2.4营造室内陈设的生态雅趣《长物志》强调由于四时风光不同,厅堂亭榭所处的自然环境又各异,对于家具、器物的陈设也应该随之调整,从而营造出感受生态雅趣的生活环境。
如亭榭之制,最贴近自然,由于难免受到风雨侵蚀,导致精致细巧的桌凳易致损毁,因此文震亨认为应该选择构造结实、粗犷古朴的家具布置其中,既经久耐用,又和四围湖山草树的自然状态相融合。
2.5追求家具设计的精炼简约《长物志·卷十·位置》中这样表述,“云林清秘,高枯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相见其风致,真令神骨俱冷”。
这样一种崇尚简约的设计理念已完全和士大夫的审美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明式家具那简约的造型、挺拔的线条、秀丽素雅的身躯散发自然纯美的木材纹理,今人叹为观止,仿佛一缕浮动的暗香,令人神往。
3、《长物志》和《园冶》中的思想相互阐发,互为补充。
《长物志》与《园冶》同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双璧。
《长物志》偏重于品物的艺术鉴赏,而《园冶》则侧重于园林的技术探求,二者互为补充,构成了我国古代园艺艺术的整体风貌。
《园冶》中提出:“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
”《长物志·卷十·位置》对此也有专门论述,而且更为详尽细致:“位置之法,简繁不同,寒暑各异,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即如图书鼎彝之属,亦须安设得所,方如图画。
”并要求室庐、器具、花木、水石、禽鱼等的设置或陈列,各归其位,不能杂乱无章。
如园中楼阁,若作卧室,“须回环窈窕”;供登眺用的,“须轩敞宏丽”;当收藏书画用的,“须爽垲高深”。
相比于《园冶》侧重于造园手法的详尽描述,《长物志》则更多地关注于对园林的赏玩,这与《园冶》更多地注重于园林的技术性问题正可以互为补充。
此外,《园冶》是立足于江南的造园实践,而江南水源充沛,花卉繁茂;《长物志》则主要是针对北方的造园实践,而北方水源犹缺,草木珍稀,故而文震亨在这些方面的重视尤见其匠心。
四、设计思想1、《园冶》的设计思想《园冶》中追求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一方面强调顺应自然,因地制宜。
在造园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原型,人工的巧作,要在“因”、“随”、“就”、“依”、“按”、“任”等表示因势利导作用的要素上下功夫,主动适应自然景物形质,侧重点在于人的主观审美意志顺应自然规律,这样不仅易于达到“自然天成”的审美要求,而且也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事半功倍之效。
另一方面强调师法自然,巧夺天工。
2、《园冶》的造园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七大要素:2.1虽有人作,宛自天开,遵循顺应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
2.2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造园中对客观环境和自然景物互相利用和补充,相互借资,构成更加丰富的园林景观。
《园冶》说:“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2.3园有异宜,构园无格,造园因人因地因时不同,很难用一种一成不变的规则和一种规定的方式来构筑。
2.4山水相宜,景到随即。
没有人客观的自然山水环境,很难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2.5开林酌因,取材有度,根据其客观条件对其进行处理。
2.6该用勿惜,当药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