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及各论
注意:本法受多种食物及含碘药物的影响,故测定前应停此类
药物1-2个月以上。孕妇,哺乳期禁用。
吸碘率(%) 甲亢
正常 3小时 24小时
五、T3抑制试验:本法对冠心病或甲心病禁
用,以免诱发心律失常或心绞痛。
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测定:
早期诊断,判断病情活动及是否复发,治疗
停药的指标
七、基础代谢率:会计算
3、血清rT3测定 甲亢患者血清中rT3明显增高
二、促甲状腺激素(TSH)
反映甲状腺功能敏感指标 GD患者TSH水平低于正常 使诊断亚临床甲亢成为可能 TSH是筛查甲亢的一线指标(甲亢、甲减, 正常人)
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兴奋试验(TRH)
四、131I摄取率
正常 3小时5%~25%,24小时为15%~45%,高峰在24小时 甲亢患者各时相值均大于正常上限,高峰前移 阳性率达90%
杵状指
(二)、甲状腺肿大
1、视诊,触诊 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软久病者质韧,轻 度至中度肿大。触及震颤 3、听诊:血管杂音。
甲状腺左叶、右叶和峡部 弥漫性肿大
(三)、眼征
1.非浸润性,(单纯性、良性突眼,双侧对称性。多 见,治疗后常自行恢复,预后良好) (1)眼球向前突出:一般不超过18毫米(正常不超过16毫米) (2)上眼睑退缩,眼裂增宽(Dalrymple征) (3)Graefe征: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相应下垂 (4) Joffroy征: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5)Mobius征:辐辏反射消失
妊娠早期(前3月)及晚期(第6月以后) 病情轻可用药物治疗者 TSAb滴定度高者不宜手术
• • •
术前准备 • 术前必需用抗甲状腺药物充分治疗至症状控制、 心率<80次/分,T3、T4在正常范围 • 于术前开始加服复方碘溶液,每次3~5滴,每日 2~3次,以减少术 中出血 并发症 • 出血、感染、甲状腺危象 、喉返神经损伤、甲旁 减、甲减、突眼恶化
三、临床表现
4.消化系统 食欲亢进,多食消瘦,(老年患者可厌食)。(易误诊糖尿病) 排便次数增多或腹泻。(易误诊肠炎) 重者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偶有黄疸 5.肌肉骨骼系统 慢性甲亢性肌病:肌无力,肌萎缩。 周期性瘫痪:并发症 一元化理论 重症肌无力:伴发病 骨质疏松:易骨折 Graves肢端病:外形似杵状。 6. 生殖系统:生殖能力下降。 女性:月经减少或闭经,受孕易流产。 男性:阳痿,乳房发育。 7、造血系统:白细胞总数偏低;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增高;血小板寿命缩短,紫癜; 贫血。
激素(量小、作用大)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概
一、甲状腺的解剖位置:
述
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生热效应、物质代谢、生长发育、 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三、概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 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甲状腺激素(TH)分泌过多所致 的一组内分泌疾病。 四、分类:根据病因分四类:1、甲状腺性甲亢2、垂体性 甲亢3、异源性TSH综合征4、其他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raves)最常见
如半年后仍末缓解可进行第2次治疗
并发症 放射性甲状腺炎
个别可诱发危象
甲减
四、手术治疗
适应证
•
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停药后复发,或 不愿长期服药者 甲状腺巨大,有压迫症状者;或胸骨后甲状腺肿 伴甲亢者
•
•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者
禁忌证 • 浸润性突眼
•
有较重心、肝、肾、肺等合并症,全身状况差而 不能耐受手术者
1、部位:胫骨前下1/3部位,足背、踝关节等。 2、皮损大都为对称性,早期皮肤增厚、粗、韧,有棕红、 红褐或暗红色斑片状结节,边界清晰。皮损周围的皮肤薄 而紧张,稍有发亮,有银屑。病变表面及周围有毛增生, 变粗,毛囊角化。感觉过敏,伴痒感。 3、后期呈桔皮状或树皮状,皮损融合,下肢粗大如橡皮 腿
胫前黏液性水肿(1)
一般不宜中断药物,切忌过早停药,以免复发。
白细胞/粒细胞减少、皮炎、关节痛、肝 内淤胆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毛发脱落、 狼疮样症群和精神症状等 皮疹最常见 严重时停药 白细胞低于3×109/L或者中性粒细胞低于 1.5×109/L停药
七、治 疗
2、减慢心率药物 3、放射性131I治疗。 4、手术治疗:
三、临床表现
2.神经系统:兴奋表现为主。 (1)兴奋:神经过敏、多言多动、焦躁易怒,紧张多虑,严重的幻觉,妄想, 甚至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手、眼肌和舌震颤,腱反射亢进。 (2)抑郁:寡言抑郁,神情淡漠。(易被误诊神经官能症)
3.心血管系统 (1)症状:心慌、胸闷、气短。 (2)体征: ①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90-120次/分) ②甲亢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房早多见,房颤、房扑、房室传导阻滞),心 衰。 ③血压变化:脉压增大,出现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
第十章 内分泌、代谢和营养疾病
内容及学习方法
内 容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 三、糖尿病 四、维生素D缺乏症 学习方法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特殊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九、治疗
复 习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性腺、胰腺 内分泌组织 内分泌细胞
六、 浸润性突眼的治疗
1. 局部治疗 2. 全身治疗 甲状腺素与抗甲状腺药物合用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3.特种治疗 球后放射,眶减压术
七、 妊娠期甲亢的治疗 1.首选PTU,用最小有效剂量,维持FT4和FT3在正常 上限 2.如产后继续服药,一般不宜哺乳 3.普萘洛尔慎用或禁用 4.妊娠期不用碘治疗 5.如手术,宜于妊娠中期施行
1、多见于老年患者 2、起病隐袭,症状不典型,高代谢症和甲状腺肿大以 及眼征不明显 3、主要表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乏力、消瘦,厌食、 腹泻等。有时候仅仅表现房颤,年老者可合并心绞痛、心 肌梗死。 4、长期甲亢未得到及时诊治易发生甲状腺危象
(四)、胫前黏液性水肿(5 % ),常与浸润性突眼 同时或先后发生,有时候不伴甲亢单独存在。
甲状腺核素显像
正常显像 甲亢摄锝增强
摄锝功能低下
六、诊 断与鉴别诊断
一、甲亢的诊断
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二、鉴别诊断
1、单纯性甲状腺肿 2、结核、癌症 3、冠心病
七、治 疗
(一)、一般治疗
1、适当休息,镇静剂。
2、饮食、蛋白高、足够热量、高维生素、甲亢治疗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1)硫氧嘧啶类和咪唑类 (2)机制 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抑制甲状腺素合成 (3)主要药物 甲硫咪唑(MM)、丙基硫氧嘧啶(PTU)
(2)心血管系统:心率快(140~240次/分),常有房颤或房扑,心衰,肺水肿。
(二)、 甲亢性心脏病(10%-20%)男性,结节性 甲状腺肿伴甲亢者。
心律失常(房颤常见) 心脏扩大 心力衰竭 心绞痛 排除其他原因心脏病,具备上述一项或一项以上,可诊断 甲亢控制后心脏病变可明显好转
(三)、淡漠型甲亢
适应证
病情轻、中度
甲状腺轻中度肿大 年龄小于20岁者 年迈体弱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病而不宜手术 者 术前准备,或手术后复发不宜用131I治疗 作为放射性131I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恶性突眼
孕妇慎用
禁忌证
对硫脲类药物有严重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者
应用ATD治疗两个疗程复发者 周围白细胞持续低于3×109/L者 长程疗法 控制期---减量期---维持期
(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易感性) HLA类型 环境因素、药物 感染、精神创伤等应激
体内免疫功能紊乱
Ts
Though
B
G D甲状腺肿
大
甲亢
TH合成 分泌增加 甲状腺 增生
TSBAb
TRAb TSAb
自 身 抗 体
TSH TSHR TG TPO Na+/I-T
二、病 理
(一).甲状腺
甲状腺对称性、弥漫性肿大,滤泡细胞增生肥大, 血管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相对适应证 青少年和儿童甲亢,用ATD治疗失败、拒绝手术或 有手术禁忌证 甲亢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
Graves眼病
禁忌证 妊娠、哺乳期妇女
剂量及疗法 剂量根据甲状腺估计重量及最高摄131I率推算
重度甲亢患者先服用ATD等治疗4~8周,症状好转 后再予治疗
治疗后
2~3周症状减轻,甲状腺缩小 3月后60%以上可治愈
正常甲状腺解剖示意图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主要内容
一、病因、发病机制 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四、特殊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自身免疫 2、环境因素:不良刺激,即大多数患者常有精 神因素(压抑、恐惧、悲伤等) 3、遗传因素:易患基因——基因缺陷 4、其他:慢性炎症,劳累,土壤,水源污染。
四、特殊临床表现
(一)、甲状腺危象 是甲亢恶化时严重表现 1、诱因 感染,各种应激,放射性碘治疗等 2、临床表现 (1)高代谢:高热(39℃以上),大汗淋漓。 (3)神经系统:表情焦虑,烦躁不安, (4)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休克、继而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黄疸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T4、T3升高。
五、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
1、血清TT4、TT3(总甲状腺激素测定)
无TBG异常情况下,TT4、TT3增高提示甲亢 是甲亢的主要诊断指标
T3型甲亢仅有TT3增高 如疑及TBG异常,可同时测定游离T4、T3
2、血清FT4、FT3
不受TBG影响
较TT4、TT3更正确地反映甲状腺状态,是 首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