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水肥一体化方案丨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设计方案

农业水肥一体化方案丨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设计方案

物联网+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建设大数据平台整体建设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XX年XX月XX日目录一、建设背景 (7)二、编制依据 (7)三、建设内容 (8)3.1省级平台建设内容 (8)3.2项目实施区建设内容 (9)四、建设要求 (9)4.1项目实施区配套要求 (9)4.2与省级平台对接要求 (9)4.3与省级平台的兼容性要求 (10)4.4软件功能要求 (10)4.5物联网设备布设要求 (10)4.6水肥一体化设备管理控制器布设要求 (15)五、XX省农业物联网信息化系统评测技术方案 (16)5.1评测机构 (16)5.2评测方法 (16)5.2.1网关设备评测 (16)5.2.2VPN设备评测 (17)5.2.3视频监控设备评测 (18)5.3测试结果证明出具 (18)六、XX省农业物联网信息化系统建议设备清单 (19)6.1水果、茶叶、中药材实施区物联网信息化系统设备明细表 (19)6.2设施蔬菜实施区物联网信息化系统设备明细表 (30)七、XX省农业物联网系统工控机网关通信协议 (43)7.1数据通信 (43)7.2数据报文 (44)7.2.1 注册 (45)7.2.2 心跳 (46)7.2.3 遥测 (46)7.2.4 遥控 (47)7.2.5 查询 (48)7.2.6 应答 (49)7.3数据包解释 (50)7.3.1数据包类型 (50)7.3.2数据包响应码 (51)7.3.3 设备类型 (52)7.3.4 设备属性 (52)7.3.5 CRC校验码 (54)八、XX省农业物联网系统嵌入式网关通信协议 (55)8.1数据通信 (55)8.2数据报文 (57)8.2.1 注册 (57)8.2.2 心跳 (59)8.2.3 遥测 (61)8.2.4 遥控 (63)8.2.5 报警 (65)8.3.3 数据校验 (72)九、XX省农业物联网信息化系统评测结果 (72)十、施工组织设计 (74)10.1施工综合说明 (74)10.1.1工程概况 (74)10.1.2编制依据 (75)10.1.3编写总则 (76)10.2施工总体部署与平面布置 (81)10.2.1施工调度 (81)10.2.2施工布置原则 (82)10.2.3交通组织方案 (84)10.2.4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85)10.2.5施工协调配合措施 (86)10.2.6工程管理的总体目标 (87)10.3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89)10.3.1水肥一体介绍 (89)10.3.2金属结构设备及管网安装工程 (89)10.3.3机井设备用房工程 (105)1. (105)10.4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122)1质量管理及目标 (122)2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内容 (125)3质量检查制度 (127)第四节、质量控制制度 (131)第五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33)10.5安全生产体系与措施 (135)10.5.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135)10.5.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135)10.5.3保证安全措施 (138)10.6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146)10.6.1环境保护管理 (146)10.6.2环境保护措施 (147)10.7文明施工体系与措施 (155)10.7.1文明施工组织体系 (155)10.7.2开展“5S”活动 (155)10.7.3推行目视管理 (157)10.7.4检查制度 (158)10.8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160)10.8.1工期保证措施 (160)10.8.2工期措施的承诺 (164)10.9资源配备计划 (165)10.9.1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165)10.9.2材料进场计划与保证措施 (168)10.9.3防火、防汛安全管理 (171)10.10冬季施工措施 (277)10.10.1施工部署 (277)10.10.2钢筋工程 (280)10.10.3模板工程 (280)10.10.4混凝土工程 (281)10.10.5砌体工程 (286)10.10.6质量保证措施 (289)10.10.7安全技术措施 (290)10.11与五方单位的协调和配合 (299)10.11.1与发包人的协调及配合方案 (299)10.11.2与监理单位的协调及配合方案 (302)10.11.3与土建总包的协调及配合方案 (303)10.11.4与各分包人的协调及配合方案 (305)10.11.5与设计单位的协调及配合方案 (308)10.12成品保护措施 (308)10.12.1概述 (308)10.12.2成品保护的目的及原则 (309)10.12.3成品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 (309)10.12.4成品保护责任及管理措施 (310)10.13维保、售后服务计划 (314)10.13.1售后服务内容 (314)10.13.2售后服务组织机构 (315)10.13.3保修期内的售后服务 (317)10.13.4保修期后的售后服务 (322)10.14培训计划 (323)10.4.1系统培训 (323)10.4.2培训对象 (324)10.4.3培训目标 (324)10.4.4培训分类 (325)10.4.5培训流程 (325)10.4.6培训组织实施与管理 (326)一、建设背景为规范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XX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XX省水肥一体化工程示范”和“XX省农技推广信息化应用示范”等部、省级项目中的应用,全面提升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制订《XX省农业物联网信息化系统建设指南(试行)》。

本指南的制定,将有利于打造统一、标准和实用的信息化系统,推进全省农业技术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也便于各地编制实施相关项目参照。

二、编制依据(一)省农业厅、省财政厅《XX省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意见》(鲁农市信字〔2013〕10号)(二)省农业厅关于印发《XX省农技推广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农科技字〔2016〕20号)(三)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7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项目实施方案编报工作的通知》(鲁农财字〔2017〕75号)(四)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XX省2017年水肥一体化工程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农财字〔2017〕28号)(五)农业物联网平台基础数据采集规范(DB37/T 2874—2016)(六)农业物联网平台基础数据元(DB37/T 2873—2016)(七)农业物联网平台基础代码集(DB37/T 2872—2016)三、建设内容3.1省级平台建设内容目前,XX省农业物联网云平台(以下简称省级平台)已建成运行,平台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对水果、蔬菜、茶叶和中药材等作物生长状况、环境条件、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信息的采集,并对水肥一体化、大棚环境调节等一系列自动化控制设备、网关设备进行精准时空物联远程控制。

通过对全省范围种植环境等数据的采集,为省内涉农企业以及农户提供农技指导、农业病虫害预警、农产品质量溯源等相关服务。

通过智能化控制,减少劳动力及农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数据的积累还可为农业专家对各类农作物构建生产模型提供数据保障,为政府主管部门宏观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全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水肥一体化工程示范”和“XX 省农技推广信息化应用示范”等项目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农业企业已建、在建的物联网设备都需与省级平台对接,并确保数据及影像资料实时连续接入。

其它企业自行建设的农业物联网系统也可与省级平台对接。

3.2项目实施区建设内容在水果、蔬菜、茶叶和中药材等高效特色作物项目实施区内,通过安装土壤墒情、环境气候等物联网监测设备和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实现对作物长势、环境条件、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信息的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省级平台。

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持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等设备,实现气象、土壤等信息的查看,时空物联的远程精准控制。

四、建设要求4.1项目实施区配套要求项目实施区需配套相应的物联网设备、网关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土壤pH值、时间空间和现场视频等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存储,满足生产环境自动监测和精准控制要求。

4.2与省级平台对接要求项目实施区的前端采集、监测和控制设备数据的传输应满足省级平台的规范要求,所采集的各类数据必须从现场物联网设备、网关直接(不得通过第三方平台转接)实时传输到省级平台,满足省级平台数据实时获取、处理、控制和决策等要求,网关设备的时间要与省级平台同步。

对于视频图像数据,要求在本地控制中心存储,存储保存时间不得少于15天,省级平台要能够随时调阅查看实施区不同时段的视频图像。

4.3与省级平台的兼容性要求项目实施区的网关设备(以下简称网关设备)、VPN、视频存储控制设备在数据格式、通讯协议、接口标准、指令解析、时空基准服务等方面必须与省级平台衔接。

系统安装前,需先通过省级平台指定的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兼容性测试,并取得相应的认证。

4.4软件功能要求项目实施区应部署适宜的生产管理软件和移动客户端软件,以实现前端采集设备的数据展示、现场设备控制、视频监控、精准位置获取、采集时间同步、数据统计分析及智能决策辅助等功能。

4.5物联网设备布设要求1.前置物联网设备需定时或实时自动采集相应参数,采集频率根据相关标准或不同作物、环境设定;设备应具有数据双发(同时传输至本地中心和省级平台)、容错和工况报告等功能;具有现场或远程编程能力,支持设备固件远程升级和设备参数远程设置;各类传感器的量程和精度应满足水果、蔬菜、茶叶和中药材生产的实际需要,物联网系统能够现场长期稳定可靠的工作(使用寿命不少于5年)。

具体参数详见示范项目信息化系统设备明细表(附件1)。

物联网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表1)。

表1前置物联网设备安装要求2.气象信息采集监测站安装位置应根据项目实施区地势、作物种植品类等实际情况,满足作物生长对气象信息的精准要求等进行布设;每个项目实施区至少布设1个监测站。

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风速、风向、雨量、露点、紫外线强度9项参数。

气象站应安装在地势相对平坦,无大型树木、建筑等遮挡物,便于日常管理的区域。

3.土壤环境采集监测设备布设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采集参数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盐分、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等5项参数(其中果树、茶叶及中药材土壤温湿度需要监测土壤20cm、40cm、60cm 3个深度的数据值)。

作物类型、灌溉方式、灌溉参数、地形地貌相同的区域,可选择1处有代表性的典型位置设置监测站。

每个监测站应根据种植作物根系的深浅,确定土壤环境传感器的布设深度及数量,建议参照表2进行布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