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朝的审判制度

明朝的审判制度

朝审不仅复核死刑,且带有宽宥之意。 对于可予以矜怜或可疑的,改为戍边, 囚犯有翻异供词的移调官府再审,符合 律令的监侯听决。清代的秋审、朝审皆 渊源于此。
大审,是明代宦官操纵司法的产物, 始于成化十七年,由皇帝命司礼太监一 员,会同三法司的长官,在大理寺审理 积案。每五年举行一次。
会审制度
种类 时间 三司会 审
九卿会 审(圆
参加人 审理案 审理程


三法司 重大疑 (刑部 难案件 尚书、 大理寺 卿、都 察院左 都御使)
皇帝定 夺
六部尚 皇帝交 皇帝定 书、通与会审制度
审判制度
诉讼管辖 刑讯
会审制度
三司会审 圆审 朝审 大审、热审
三司会审,即刑部、大理寺、都察 院共同审理重大案件或疑难案件制度。 审理结果必须报皇帝裁决。
九卿会审,又称圆审,即由六部尚书 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及通政使司 的通政使九人共同审理特别重大案件制 度,包括皇帝指令的案件或已判决但犯 人翻供不服的大案。
会官审录,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 各行政机构官吏审理大案重囚的制度。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命令五军都督府、 六部、都察院、六科给事中、通政司、 詹事府、驸马都尉等共同审理大狱,死 罪及冤案奏闻皇帝,其他依律判决。
朝审,是明代对死刑案件进行复核 的制度之一,明英宗时成为定制。
朝审由中央三法司会同有关公、侯、 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的主 持现,于每年霜降之后对全国上报的死 刑案件重新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