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21世纪初.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年~21世纪初.
国际格局变动对现代中国外交的影响
主干整合
专题十三
(1)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 中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 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 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苏中 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 反苏也反美。 (3)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 国处于守势。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 (4)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 联处于守势。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 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 .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D.①三大战役胜利 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新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辨别选项 《共同纲领》 颁布时新中国尚未成立, 排除 B 项;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才形成,排除 C 项; 《共同纲 领》规定国家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排除 D 项。 答案 A
主干整合
2.“一国两制”的理论、含义与实践
专题十三
(1)理论: 1984 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 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 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 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3)实践 ①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②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③在“一国两制”的指导下,海峡两岸关系得到发展,两 岸交流不断增强。
主干整合
3.对外开放
专题十三
(1)20 世纪 80 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2)1990 年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 (3)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 界接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2)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7 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到 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主干整合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专题十三
(1)政策调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反 对霸权主义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中美建交:1979 年 1 月,中美正式建交。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①发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作用。②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倡导建 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展开反恐外 交。 (4)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①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 动。②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③保持同欧盟的友好 关系,建立起面向 21 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5)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积极建设和平的设道路的确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专题十三
确定党和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经济体制改革 (1)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 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②意义: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2)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①1984 年以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②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③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 的制度创新阶段,推进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④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我国向社会 主义过渡全 面展开 改革开放, 加强民主法 制建设
确立了中国历史 具有临时宪法 性质 上一个新型国家 的架构 ② 我国第一部社 会主义类型的 宪法 ③ 规定我国根本制 度和根本任务, 确定四项基本原 则和改革开放的 基本方针
主干整合
A .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B.①新中国成立后
专题十三
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社
主干整合
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专题十三
1. 邓小平理论 (1)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发展①20 世纪 80 年代,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② 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出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深化①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②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 世纪之交,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创立了 “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 (2)地位确立:在中共十六大上,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专题十三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1978 年 ~21 世纪初)
【考点导图】
专题十三
主干整合 专题十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 1.民主与法制建设 (1)“依法治国” ①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②颁布了 1982 年宪法,并 进行了多次修订。③相继出台了《选举法》 《民事诉讼法》 《行政 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为 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④1999 年 3 月,“依法治国”被正式 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2)恢复与完善民主: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 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 民主建设。 (3)基层民主选举: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和城市居民自治制度, 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主干整合 专题十三 • “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文件 《共同纲 领》 1954年宪 法 1982年宪 法 产生的背景 ①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