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积极创造财富,解决就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胡润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对社会的贡献很明确。
”“胡润强势榜”首创于2003年,它是“胡润百富榜”系列中的一个。
这个榜单上榜人数最少,而且相对比较稳定。
曾上榜的企业家共有23位,而连续六年上榜的企业家有三位:荣智健、鲁冠球、许荣茂。
其中,荣智健六年一直排名第一。
《2008胡润强势榜》上榜的十位民营企业家,是我们从《2008胡润百富榜》1000位上榜民营企业家里选出来的。
我们的选择标准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政治影响力,企业的纳税和销售额,为多少人解决就业,国际影响力,在民营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所处行业中的战略地位,媒体关注度等因素。
因此,这个榜单强调的更是开创性、影响力和话语权。
荣智健连续六年位居《胡润强势榜》榜首。
中信泰富从事钢材制造、铁矿石开采、房地产、航空、基础设施、发电等业务,它是最早的从事国际化业务的公司之一。
今年下半年中信泰富成立了中信特钢集团,目前,中信特钢已占国内特钢市场的最大份额。
中信泰富2008年中期年报显示:特钢业务收入在2008年上半年已经占到集团总营业额的53.72%,成为集团核心业务。
同时,荣智健于今年9月5日,增持92.3万股公司股份,持股量由19.08%增至19.12%。
荣智健连续四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任正非连续三年位居《胡润强势榜》第二名。
他领导的华为已经成为了中国国际化程度和技术含量最高的企业。
2007年,华为实际销售额达到125.6亿美金,位列思科、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之后,成为全球第五大设备商。
截至2008年6月,华为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9666件,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
但任正非只拥有华为1%的股份。
鲁冠球是连续六年登上《胡润强势榜》的三位企业家之一。
明年7月,鲁冠球的万向公司将迎来40岁的生日。
他将万向从单一的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逐步发展成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万向的国际化道路也越走越宽。
鲁冠球是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马云1999年以50万元创办的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互联网业的一面旗帜。
2006年底,阿里巴巴开始集团化改造。
阿里巴巴2007年11月6日香港上市成功。
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公司实现销售额21.62亿元,完成净利润近10亿元。
许荣茂是连续六年登上《胡润强势榜》的三位企业家之一。
世茂是中国最富盛名的高档房地产开发商。
世茂房地产于2006年7月在香港上市。
2007年世茂的合同销售金额为93.5亿元。
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期实现纯利9.19亿元。
许荣茂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近东苏宁电器是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
自1990年创业以来,累计吸纳就业十多万人。
今年上半年,苏宁电器实现销售259亿元,净利润11.5亿元。
虽然今年上市公司股票市值严重缩水,但是苏宁电器仍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此外,张近东还涉足房地产。
张近东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郭广昌复星集团创办于1992年,它是中国最成功的多元化民营企业,在房地产、钢铁、医药等领域都位于行业前茅。
2007年7月16日,复星的控股母公司复星国际在香港上市。
2007年,复星国际实现营业收入319.77亿元、净利润33.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和206%。
郭广昌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黄光裕曾四次登上《胡润强势榜》,并且曾连续两年(2004-2005)当中国首富。
2007年,国美电器上市公司部分销售额达到424亿元,净利润超过11亿元,除此以外,国美非上市家电零售公司销售额近300亿元。
黄光裕也在房地产方面有投资。
黄光裕是一位领导力极其突出的企业家。
尽管《胡润强势榜》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今年还是出现了两张新面孔。
他们是王健林和李宁。
王健林万达在商业地产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商业地产遍布全国各大中心城市,万达拥有超过16家的五星级酒店,成为国内拥有五星级酒店最多的企业。
今年万达将把总部从大连迁往北京。
他希望两三年后可以专心做慈善。
王健林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宁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同时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家之一。
在今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李宁为主火炬点火后,李宁的个人财富上涨2亿元。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2007财年,李宁公司销售额达到43.49亿元,净利润达4.74亿元。
随着新面孔的出现,自然会有人被取代。
张茵,杨国强和刘永好没能登上今年的强势榜,但他们在各自领域里都有着的杰出表现,他们仍在推动着中国的民营经济的向前发展。
改革30年盘点:中国十大落魄企业家转载于互联网2009-1-4三十年的经济新革命,在一个又一个商业高峰刻下记号。
划下痕迹的,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
成功者披着财富的凤冠在历史的画卷中磅礴泼墨,失败者却握着没有碑文的墓志铭黯然隐退。
这些富豪、企业家们的商海沉浮,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环境下经济发展的缩影。
他们曾经的辉煌和败落,也许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中国人对悲情概括得精妙,以三句诗为最:“问君何事险囹圄,怜君何事向天涯”;“昔时人已殁,今日水尤寒”;“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其一为牢狱之灾、终生负痛的悲哀;其二是大业未成、撒手尘寰的悲痛;其三乃黑白难辨、功败垂成的悲壮。
在庆祝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笔者以“悲情”为主线,向广大读者推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具有代表性的十位悲情企业家。
这串沉甸甸的“悲情”回忆录上,记下一串串曾鲜活时代但终究泛黄的悲情企业家的名单——赵新生、黄宏生、郑俊怀、王效金、乔洪、黄光裕、田文华……我们不能不为这10位悲情商人、企业家扼腕叹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希望“悲情”不再上演!“彩电大王”:黄宏生黄宏生,男,1956年生于海南临高;1977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89年,在香港注册成立遥控器厂,取名创维;2000年,创维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0亿元;从下乡知青到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创维老板黄宏生的个人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他从一个小遥控器装配厂起步,把创维集团带入了年产值150多亿,中国彩电行业前三强的行列。
但在2004年岁末,家电巨头的遭遇则更加“传奇”——由于涉嫌造假、挪用资金,黄宏生被香港廉政公署传讯。
黄宏生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是在转型中成长起来的。
他们的一些动作在内地或可通行,但在法制健全的香港,触动了规则必受重创。
据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查,黄宏生兄弟从2000年11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期间,串谋其母亲罗玉英及另外一名人士王鹏,除盗窃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4000万多港元外,还盗窃创维网络有限公司一笔超过220万港元的款项。
这些款项以顾问费及现金形式,存入其他人户口,再传入黄宏生个人及其母亲的户口。
2006年7月13日电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创维)前主席黄宏生及其胞弟、创维前执行董事黄培升因串谋盗窃及串谋*创维系5000多万港元等4项罪名成立,两人分别被香港区域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
“乳业巨子”:郑俊怀郑俊怀,原伊利公司董事长、总裁,也是伊利的创建者。
和绝大多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一样,伊利股份从当初仅有100多人的小厂发展至今天国内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郑俊怀对伊利功不可没,可以这么说,没有郑俊怀就没有伊利股份。
然而最终郑俊怀却因动用公司资金进行MBO黯然落马。
作为国家机关委派到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担任的职务之便,伙同被告人杨桂琴、张显著、李永平、郭顺喜,由郑俊怀个人决定挪用巨额公款给华世商贸公司购买股票,并从中牟取个人利益。
2005年12月31日,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郑俊怀有期徒刑六年,杨桂琴、张显著有期徒刑三年,李永平有期徒刑两年,郭顺喜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两年;同时依法追缴5被告人挪用公款所购买股票的非法所得。
“资本大鳄”:顾雏军顾雏军系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襄轴股份和格林柯尔等五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1989年,顾雏军凭借自己的制冷剂技术发明专利赴海外创业,1995年回国发展,使格林柯尔成为地跨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高科技跨国集团公司,并跻身世界三大无氟制冷剂巨头之列。
2001年底,顾雏军控股科龙电器。
2002年对科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民营化重组改造,使公司迅速摆脱困境,当年扭亏为盈。
2003年5月,顾雏军收购了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
2003年11月,顾雏军收购亚星客车60.67%的股份;2004年4月,收购襄轴股份29.84%的股份,标志着格林柯尔进入汽车制造和配件行业,公司发展又迈进了新的阶段。
2005年对顾雏军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科龙大幅亏损,资金链濒临断裂,顾雏军本人遭遇四面楚歌。
其一手创办的格林柯尔系几近土崩瓦解!2005年1月11日,香港联交所对格林柯尔发出谴责。
1月15日,顾又被新鸿基证券前股票经纪人宋秦为1053万港元的公关费在香港提起起诉。
4月,科龙电器发布2004年度财报,全年亏损6416万元,与前三季度2.15亿元的利润总额相比,仅第四季度就巨亏2.79亿元。
市场哗然,怀疑顾雏军正是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所有的格林柯尔系公司开展收购。
5月10日,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粤、苏、鄂、皖四省证监局再对各辖区内的“格林柯尔系”公司展开稽查。
7月底,四省证监局稽查结束,将相关资料移交公安机关,顾雏军旋即被公安部门立案。
7月28日,广东省曾召开专门会议,通报有关立案消息。
2005年7月29日下午,顾雏军在北京机场被捕,后来被一审获刑12年一个饱受争议的技术专家,一个被舆论热捧或质疑的明星企业家,一个熟谙政府心理的投机家,一个在转型中国如鱼得水的冒险家,如今一名阶下囚。
“黑马首富”:周正毅周正毅,1960年生于上海,小学文化,原上海农凯集团董事长。
早年周正毅曾经开过点心店、服装店、KTV歌厅。
八十年代后期他去日本和美国淘金,虽然在那里没赚到多少钱,却学到了如何做生意的本领。
回到上海后,他在股市里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到去年为止他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其中两家在香港,两家在上海。
到目前为止,周正毅大多数的业务都在上海,包括农业、房地产、高速公路、贸易以及金融。
农凯集团去年的销售收入达5.40亿美元,纳税0.12亿美元,有4000名员工。
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1名。
2003年9月,周正毅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和操纵证券价格罪被捕。
2004年6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周正毅有期徒刑三年。
2006.年5 月,周正毅刑满释放。
2006.年10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获取了周正毅行贿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相关证据,决定对周正毅予以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