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现状及研究

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现状及研究

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现状及研究
作者:王丽娜魏舒波邱兰毛亚琼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11期
摘要:我国多个地区开始实施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试点工作,因此研究如何推动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并对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贷款保证保险银保合作信用制度
一、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现状
小微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但小微企业自己能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影响到了企业的融资和自身发展,融资难使得小微企业很难持续性发展而且时刻面临资金链锻炼的风险。

小微企业贷款从2009年开始正式进入贷款保证保险领域,目前,处于大力推广阶段。

在2015年,人民银行与中国保监会、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大力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和支持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该文件鼓励保险公司和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加强合作,同时支持信用征集和信息共享,鼓励各地区根据现有基础,为贷款保证保险提供灵活多变的政策,促进其快速发展。

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国为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提供政策指导的省份有14个,最开始作为试点的几个地区已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25个省市,73个地市级,承保金额已达1803.5亿元,31万企业获得实际帮助,环比增长56.7%。

二、推动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1.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保险公司核保后面临较大风险。

在目前的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可以发现,大多数银行主要的贷款对象是AA级以上且具备有效抵押或担保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信用等级偏低的小微企业在无法获得融资的困境下转而投保贷款保证保险。

保险公司需要对投保企业进行信息核实,而这些客户群自身竞争力较差,管理不完善,缺乏持续盈利的能力,往往无法提供准确的经营资料,致使双方信息不对等。

同时,小微企业在投保保证保险以后,同时要偿还贷款利息以及保费,融资成本较高。

在业务选择上,企业很可能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这将加剧银行和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业务推广存在一定难度。

政府在财政政策上难以对企业进行直接有效的资金上的扶持,小微企业虽然能够得到融资,但成本加大,加剧自身还款压力。

3.稳固的“银+保”合作基础尚未形成。

保险公司对小微企业做信用担保,银行审核后发放贷款,这两类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主要构成,二者能够形成互助有效的机制,业务才能顺利开展,但就目前我国在该业务的开展情况来看,二者之间的合作仍有一定问题。

3.1存在放松管理的风险。

目前一些信用水平偏低的企业获得贷款保证保险的承保时,银行会优先选择这类企业房贷。

而这类企业可能并不符合房贷的约束条件,这说明银行放宽了准入限制,在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沟通合作不畅时,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更看重保险担保,而忽略了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

另外,多个试点地区都有政府与银行、保险机构的合作模式,政府大多会有专项资金用来分摊风险或补偿损失,这也可能导致银行和保险机构在管理上的松懈。

3.2银保间的博弈。

在小微企业投保贷款保证保险时,将商业银行在合同中作为受益人,在企业违约时,商业银行可获得相应保险公司的赔款,这就容易导致二者在风险分摊上的争议。

一种是保险合同中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力很小,致使保险公司的责任加大,保险公司处于弱势地位,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很可能会选择提高保费来弥补损失。

例如,在四川省自贡市一家保险公司就选择将保险费率提高到了8%。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风险分摊的不确定,保险公司为了减轻企业违约后自身的经济负担,会在保险合同中设置免赔条款,增加更多的理赔条件等,从而转移责任,使商业银行难以获得赔款。

三、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建议
1.尽早完善信用信息体系,建立风险评价机制。

要让保险公司和银行减轻管理风险成本,需完善社会企业的信用制度。

一是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及政府平台,鼓励各类企业增强诚信意识,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为贷款保证保险营造良好的诚信守信氛围。

二是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建立和完善整个金融行业的统一征信平台。

我国对每个公民和企业都有信用统计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作为统一征信平台的一个基本内容,逐渐将保险行业、证券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入其中。

还应建议有效的共享机制,使保险公司在核保时,能够在工商、税务等各个部门进行资信调查,避免过多的将管理风险的成本花费在投保前期,节省保险公司的大量时间,提高承保效率。

三是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贷款保证保险法来树立一套完整的失信惩罚机制,对贷款企业进行合理的监督。

法律有助于激励企业更加积极的管控自身风险,在对小微企业进行惩罚时,可以联合工商、税务部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借款企业形成一定的威慑作用。

这样进行严格的违约惩罚机制,有利于保险公司和银行降低经营贷款保证保险的风险,减少对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监督时间,集中精力创新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政策扶植。

一是成立多种专项基金来扶持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

目前,多数试点地区都有政府的资金做托底,但大多数额有限且使用门槛较高。

要建立灵活多反向的资金使用规则,在贷款保证保险承保阶段,一方面作为带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险种,政府可以在实行各种优惠政策之后,通过不同的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率进行适当限制,并对高科技和新兴产业进行适当的保费补贴,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在风险发生时提
供相应的分摊资金,降低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的损失,这样可以促进各方积极的推进贷款保证保险的发展。

二是由政府组织成立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来解决小微企业在进行贷款时主要缺乏信用担保的问题。

可以充分利用小微企业自身的资源,使发展较好的企业通过互助互联成立信用担保基金。

三是由政府主导引入相应的再保险机构,为其提供财政支持。

因为贷款保证保险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引入再保险,可以将风险进行分摊,也有利于缓解保险公司的承保压力,提高自身的承保能力,推动业务的大力发展。

3.增强银保合作。

作为贷款保证保险的两个重要主体,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要相辅相成,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应该承担的义务。

保险公司方面要明确自身的责任范围,深入研究保证保险。

银行要准确控制贷款额度和发放贷款的规模,对主要客户群有准确的划分和分析。

二者联合整合征信信息,完善评级资源,协同合作设计出更规范的产品,形成能够有效处理坏账和转移风险的能力,保证市场的公平,共同支持小微企业良好的发展。

四、结语
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目前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在我国宁波、深圳、重庆等多个试点地区发展良好,其中浙江省已经将宁波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了全省60多个县。

要使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更好的向全国发展,需要建立风险评价机制、政策的扶持和征信系统的完善等,使小微企业更快捷、低成本的融资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在明.浅析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经营管理者,2014.6.
[2]王于晨.信用保证保险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时代金融,2014,1.
[3]柴雷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风险防范问题研究.市场论坛,2014.8.
[4]娄飞鹏.贷款保证保险:发展情况、现存问题及建议.金融发展研究,2013.10.
[5]刘婷.保证保险业务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问题与对策.对外经贸,2014.3.
[6]潘宗玲.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普惠金融视角.企业经济,2014.10.
[7]巴曙松,游春.我国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相关问题研究.经济问题,2015.1.
[8]李剑威.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保证保险问题探讨.中国市场,2015.3.
王丽娜,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保险理论与实务、社会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