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1)第二章证券投资者心理分析 (3)第三章股票投资中如何保持客观性 (4)第四章避免外部影响坚持独立思考 (8)第五章满招损谦受益 (10)第六章耐心是获利之本 (13)第七章遵守纪律坚持原则 (16)第七章投资人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18)第九章投资人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续)。
(20)第十章投资人的个性问题 (21)十一章股票投资中的社会心理效应 (22)第十二章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上) (26)第十三章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中) (28)第十四章从众与反从众:何时持相反意见(下) (33)第十五章突发消息获利良机 (35)第十六章成功投资者的心理归因味 (37)第十八章投资交易的一些心理策略 (43)第十九章投资交易的十二条原则 (45)第一章导论人们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市场,而对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弱点却考虑得太少。
经常有一个提法是,让投资人先进行所谓“摸拟练习”,这样做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好,问题在于这种“纸上谈兵”的游戏,不能真正训练投资人对市场的实际感觉,更不能积累有关市场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失败的经验。
在这种“摸拟练习”与实际投资之间的基本差别就在于金钱的委托。
在实际投资行为产生时,因为涉及到切身的利益,人们的客观性往往会被搁置一旁,而代之以感性和情绪化,因而,导致损失经常是不可避免的。
成功意味着谦虚谨慎,市场总有自身的方法寻找到人性的弱点。
我们要不断地检查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缺点。
二、投资还是投机投资或投机,其实就是一种零和游戏。
对于每一项买入,相应地就有一项卖出。
市场的参与者总是怀着美好的获利期望而来,却不知道他们必须面对同样怀着获利目的的、可能更有经验的投资人。
因此,常常是在严重的损失发生之后,人们才会明白期望在市场中获利并非那么容易。
其实,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或投机,对大多数人来说,绝不是一条能够让人快速致富的捷径,也许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项事业,但它却有与其它事业绝然不同的特点。
人们往往根据一时的兴致,或者是来自一位朋友、同事、别人的一句话,就会做出成千上万元的投资决定,而在选择其它一些东西如买一件家具时,尽管花费的钱更少,却更为慎重,常常需要认真仔细的考虑、斟酌之后才会做出决定。
这个事实也表明,证券市场的价格常常更多地决定于情绪与情感,而不是理性的思考与判断。
因此,如果投资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市场的波动,能够有意识地抑制自己的情绪本能,并仔细地设计投资计划,那么,他就一定能够超越大众,更有可能在市场中获得成功。
市场的价格往往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态度和期望,而这种态度和期望又是人们基于现实的经济、金融状况做出反映的结果。
当人们认为,价格将上扬时,他们普遍会变得贪婪,而不论他们所购买的是黄金、棉花、股票或是债券。
相反,当人们认为价格将下跌时,情绪上就会变得害怕或恐惧。
就此而言,在所有的市场中,人的本性是一致的。
这也是我们讨论证券投资心理的一个基本前提。
投资与投机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很多时候难以截然分开。
在进行投机活动时需要对未来有一种理性思索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华尔街历史上著名的投机家伯纳德·巴鲁克曾经说过:“投机商是一个要对未来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和策划的人——也是在事件发生之前就采取行动的人,因而,投机商经常是正确的。
”在这个意义上,投机实际上包含了投资、交易以及期货市场上的套头交易等三层含义。
投机需要一种超前思维,必须就买什么或卖什么,何时买或卖以及是否要买或卖做出自觉的决定。
这就意味着投机者对未来事态的发展情况要有几种设想,并决定在每种情况下应采取何种行动。
尽管各种类型的市场参与者所承受的风险程度以及时间界限是不同的,但从本质上讲,由于人性所具有的共同点,因而,市场心理的表现会有许多相同之处。
当投资大众推动市场达到某个极端之时,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必须随时准备采取相反的立场。
同样,每个参与者也必须努力保持冷静和客观的头脑,并尽可能把出自情绪和情感的本能反应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
四、心理学与股票投资股票投资与心理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股票投资的主体是人,而人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其心理活动的影响,因此,任何一项投资行为无疑都受到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这种影响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在有意识的层面上,个人能够认识到心理作用;但在无意识的层面上,个人却觉察不到这一点。
如初入市投资者心理过程:“心电图”的第一个阶段是“懊悔”。
投资者看中了一种股票,当天市价为6元,而等他第二天一大早打算人市买进时,却发现价格到了8元,这时,他就懊悔未能早些买人,却又想等价格回落到6元再买进,不料打错了算盘,股价不跌反涨,达到了10元,于是他愈发懊悔,心里的酸劲就甭提了。
第二个阶段是“失望”。
当该股票从10元继续上涨到12元时,投资者就开始感到失望,意识到市价并未按自己的美好愿望发展,继而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在8元价位时入市。
第三个阶段是“生气”。
股价涨势不衰,又从12元跃升到14元,投资者的心理由失望转为生气,莫名其妙地怨恨这家公司的股票为什么只涨不跌。
第四个阶段是“气疯”。
当股价再升到16元时,不用猜也知道,投资者已经被“气疯”了,情绪剧烈波动,心神不定,对旁人的规劝无动于衷,什么消息,什么传闻,全都听不到,看不见了。
第五个阶段是“盲目跟风”。
股价再次上涨,达到18元,本应是投资者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他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再生气,反面觉得这种股票就值这个价,并且还有再涨的可能,暗暗责怪自己以前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于是,他改变了主意,决定在20元时入市。
其结果往往是在高价位被套牢,痛苦万分。
甚至买进之后,股价一泻千里,弄得血本无归。
在这个过程中,从第一个阶段的“懊悔”到最后一个阶段的“盲目跟风”,都表现了投资人的心理作用。
当然,投资者的心理表现是多方面的,如恐惧与贪婪心理、赌博心理、固执己见等等。
这一些都对投资人的市场行为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并非孤立地存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的思想感情以及行为,往往受社会上他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通过所谓“投资心理效应”表现出来的,譬如,当股市中大多数人都对后市表现出浓厚的乐观情绪时,很少有人能够抵御这种影响。
股票投资者的心理效应存在一种倾向,即行情上涨时投资者心情会更加乐观,对任何股票都看好,个个勇往直前,唯恐坐失获利良机,从而使本来已上涨的股市更加速上涨。
行情下跌时投资者将更加悲观,加速股价的跌落;所以,投资大众的心理效应对股票市场行情具有“乘数”功能,它对股价的涨跌起催化和加速作用。
投资者心理效应的另一种形式是“投资气氛效应”,即市场的交易气氛影响投资者的行为,投资者的行为又影响股价的效果。
有些人往往会做出违反其原来意愿的买卖行为,就是受到“投资气氛效应”影响的结果。
证券市场投机心理领域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忽视。
第二章证券投资者心理分析美国华尔街著名的分析人士Dow说过:市场的价格本质上反映了各式各样参与者的心态,他们的希望、预期与恐惧。
人类发展史证明:环境也许会有所改变化,而人的本性则一如既往。
投资幻觉的表现有种种形式,这里我们讨论这样几种:1、对于那些抱有“赚钱太容易了”幻觉的人,记住一位著名经纪人的警告是不无裨益的:“交易……是相当困难的,医生或律师要在学校花七八年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才赚了一些钱,却希望在股票市场上立刻大捞一把。
记住,玩股票是世上最棘手的游戏,因为你正和世界上最敏锐的心灵竞争。
”2、从过去的市场运行轨迹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其中的因果关系。
于是,我们会认为未来的趋势似乎是可以被预测的。
在某个低点买进,到达某个高点卖出。
低进高出,投资不过如此而已。
出现这种幻觉的原因在于我们过于自信,把复杂的世界大大简化了。
社会心理学在讨论人类如何对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曾经提出一个“因果关系模式”认为,我们总是试图把某个行为与一个特定的原因联系起来。
如果某一天股票指数上涨了,人们会认为是利好消息所支撑;如果股票指数下跌,就认为受利空消息影响。
总能对所发生的事件做出似乎合理的解释。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留意每天的股市评论对当天的涨跌原因是如何做出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了。
4.关于投资理论与技术指标的神话。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广告所承诺的赚钱机会越多,我们应该对其真实性的怀疑也越多,这一点同样适用于证券投资领域。
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除非你拥有特.别的运气,要想在极短的时间里赚大量的金钱几乎是不可能的(快速致富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某种投资理论或工具真的像广告所说的那么灵验,创建者又何必费尽心机做广告呢?从相反的意义上讲,也同样如此。
不过,这时投资人更多的是因为恐惧而不是贪婪。
人们似乎倾向于重复过去的错误,但不是最近的过去。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同有关人类的其它活动一样适用于投资交易领域。
从心理上来说,人们一般都会反复思索自己的一些近期经验,并根据最近的境遇做出市场判断,一名受伤的投资人在遭遇不可预见的灾难之后总是会不断进行自我检查,试图在下一次可能的灾难来临之前更好地把握一些预警信号。
然而,人们所能做到的常常是把这些因素集中起来以待下一次的失败。
因为通常在下一次开始下跌的时候,市场的风险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章股票投资中如何保持客观性把金钱变成金融资产,在心理上就会变得非常感性。
在金钱面前,任何偏见都可能表现出来。
一些成功的投资人总是告诫我们:必须通过自我控制努力保持心理平衡。
必须尽可能地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
需要牢记:金融市场的价格决定于投资人对表现出来的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态度而不是环境本身。
这意味着价格的波动将决定于投资大众对未来事件的预期,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恐惧,甚至于他们的偏见。
如何克服恐惧和贪婪?所谓保持客观性或心理平衡意味着在两个破坏性极强的心理力——恐惧和贪婪之间寻找到某种平衡。
一、恐惧心理。
恐惧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担忧、害怕、惊慌、恐慌等。
当一个人处于恐俱之中,常常混合着其它一些否定性的情绪,诸如忿恨、敌意、愤怒、报复心等,因而会形成一种极大的破坏力;一般说来,投资出现的恐惧分为两种形式:害怕招致金钱损失和害怕失掉赚钱机会(即害怕“踏空”)。
有位伟大的道氏理论家描述了恐惧的几个方面以及恐惧对投资人心理的不同作用:1.国家安全危机:扳机上的恐惧任何一种战争的威胁,宣布进人战争状态或散布有关战争的谣言都会使股价大幅下跌,然而,一旦战争真的爆发,股价反而会止跌回稳,通常却是大量买进的好时机。
有一句股谚说:“在枪炮声中买进,在凯旋声中卖出。
”这是源于如下的事实,即战争的爆发通常是可以预料的,由于对战争的预期,股票市场不断下跌,而风险也随之大为释放,当战争真的开始时反而会止跌回稳。
随着胜利愈益明显和确定,股价节节攀升,但在胜利最终实现时却会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