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贸易政策.

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贸易政策.

空中客车公司
波音公司
生产 -5
不生产 0 100 0 0
生产 不生产
-5 100 0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表2 欧洲政府进行补贴后的利润/亏损
空中客车公司 波音公司
生产
不生产
20
生产 不生产 -5 100
0 0
0
125
0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表3 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另一种情 况下的利润/亏损
理论内容:2 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技术利益分配不均;
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不同; 外围国家的“特权消费社会结构”使经济剩余被大量用于进口奢侈性 消费品,因而转移到了中心国家,失去了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潜能。
理论内容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 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 •
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为了实现工业化,外围国 家应该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除了保护关税政策外, 还应有选择地实行出口补贴措施,以发展中国家 的制成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
1、战略贸易论的基本论点
战略性贸易政策认为,由于国际市场 上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国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 扶植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 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获取规模经济的收 益,并夺取市场份额。
•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某 些行业的企业可以获得长期利润,它们超过企 业主的一般利润,而政府的资助可能促进某些 行业的企业战胜外国对手取得成功。 •由政府干预来克服市场对一些企业的外部经济 效应缺乏足够的反应的不足,可建立一种环境, 使某些的行为给其他企业带来好处,带动其他 企业的发展。
理论内容:1
• 在传统的国际劳动分工下,世界经济被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大的工业中心”;另一个部分则是“为大的 工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 ”的“外围”。在这种“中 心—外围”的关系中,“工业品”与“初级产品” 之间 的分工并不像古典或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是互 利的,恰恰相反,由于技术进步及其传播机制在“中心” 和“外围”之间的不同表现和不同影响,这两 个体系之 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 • “从历史上说,技术进步的传播一直是不平等的,这有 助于使世界经济因为收入增长结果的不同而划分 成中心 和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外围。”(注:Raúl Prebisch, "Commercial Policy in the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XLIX,May 1959,p.251.)
空中客车公司 波音公司
生产
-20
不生产
0 125 0 0
生产 不生产
5 100 0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表4 欧洲政府进行补贴后的利润/亏损
空中客车公司 波音公司
生产
不生产
5
生产 不生产 5 125
0 0
0
125
0
三、战略性贸易理论简评
战略性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新理论在国际贸易 政策领域的反映和体现。该理论强调了政府干预 的重要性,摆脱了纯粹自由主义的阴影,为一国 政府发展本国经济与对外贸易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战略性贸易理论广泛借鉴和运用了博弈论的分 析方法,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方法的重要突破。
假定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 司生产技术和能力相近,都有能力生 产一种新产品,即一种有500个座位的 大飞机。由于生产这种飞机具有规模 经济效应,生产越多成本越低,生产 量越小成本越大,甚至会出现亏损。 进一步假定两家公司只能做出两种选 择:生产或不生产。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表1 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不同 情况下的利润/亏损
• 1949年5月,普雷维什 向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 勒比经济委员会《简称 拉美经委会》递交了一 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 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 的报告,系统和完整地 阐述了他的“中心—外 围”理论。
普雷维什:
• “在拉丁美洲,现实正在削弱陈旧的国际分工格 局, 这种格局在19世纪获得了很大的重要性,而且作为一 种理论概念,直到最近仍继续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 在这种格局下,落到拉丁美洲这个世界经济体系外围 部分的专门任务是为大的工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 料。”(注:Raúl Prebisc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and its Principal Problems",Economic Bulletin for Latin Amertca,Vol.7,No.1,February 1962, p.1.)
理论内容:1 Central
countries Peripheral countries
• 中心和外围是不平等的:中心是技术的创新者和传播者,主要 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外围则 是技术的模仿者和接受者,主要从事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在整个国际经济体系处于依附地位并受中心控制和剥削。
第四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新贸易Strategic Trade Theory)
那些承担巨大风险,需大规模生产以获 取规模经济,并能产生外部经济的高新技 术产业和对本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行业。
高附加值产业、高科技产业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的汽车产业;美国的
农业、国防工业;法国的航空业、电信业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利润转移理论: 垄断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根本特点。在许 多情况下,商品的国际市场是由少数几家大企 业控制的。这些企业能够利用他们在市场上的 一定垄断力量将产品价格定在高于其边际成本 的水平上,并获得超额利润。
外部经济理论:
某些产业或厂商能够产生巨大的外部 经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如果政府 能对这些厂商或产业提供适当的帮助 与支持,就能够促进这些产业与相关 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以 获得长远的战略利益。
三、战略性贸易理论简评
缺陷与不足:
只涉及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两个 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必要条件,忽 略了其它限制条件;背弃了自由贸易 理论,提出了富于想象力和进攻性的 保护措施以掠夺他人市场份额与经济 利益。
第五节 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
中心-外围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