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19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四部分
产能过剩化解对策
1.通过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途径加 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具体来说,一是要适当压缩投资规模,扭转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局 面,加大技改和创新驱动的力度,力争到“十三五”结束时使中国的 投资率保持在“适度”范围之内。二是要适当降低一般性加工制造业 和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加大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第三产业以及有 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产业的投资力度,以优化投资结构的方 式促使其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三是要在提高全社会投资效果系数的 基础上,重点消除一般制造业投资效果系数严重低于社会投资效果系 数的“瓶颈”制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该行业新增产能向满足 有效需求的转化能力,加快其转化速度。
13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三部分
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3.2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 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投资冲动.而投资冲动在统计数据上具体表现 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下面具体分析近年来这两个数 据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是 非常相近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差额很小 两者之间区别主要 是四个方面: 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包括规模以下投资.而资本形成总 额包括规模以下投资.这个规模标准有一个变化过程.从早期的 5 万 元到后来的50万元和最近的500万元。这个差额应该导致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总额小于资本形成总额.而不是现实中的相反。
3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一部分
产能过剩国内外研究综述
“潮涌现象”的微观理论基础:从企业投资决策的角度分析了产 能过剩的形成机制。文章认为,由于投资时信息不完全,尤其是 “行业内企业总数目不确知”,对行业发展前景的良好共识将引 发社会投资大量集中于相关行业,从而导致该行业出现产能过剩 问题。随着社会对行业良好前景的共识更加强烈,或预期中的行 业前景进一步变好时,会有更多的企业和社会投资进入该行业, 从而使产能过剩问题加剧。
5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一部分
产能过剩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主要从贸易政策角度对产能过剩展开研究。
steel(1972)研究发现,在进口替代战略背景下,供应商信用以及资 本品的低关税刺激了制造业产能的迅速扩张,同时外汇管制以及市场 规模较小又影响了原材料的进VI,从而导致产能过剩; Sahay(1990)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投入品进口配 额造成了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而用关税去替代进进口配额则可以提高 产能利用率;
16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三部分
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3.2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 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投资冲动.而投资冲动在统计数据上具体表现 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下面具体分析近年来这两个数 据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是 非常相近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差额很小 两者之间区别主要 是四个方面: 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土地交易金额.而资本形成总额 却剔除了土地交易部分.因为土地不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土地交易不 能形成GDP。
10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二部分
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
(三)过剩的结构性特征明显 尽管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但是高端产能仍然缺乏。2014年,虽然我国钢铁 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但仍然进口钢材1443万吨,比2013年增长了2.5 %。产能过剩与技术研发不足并存。我国的出口产品以加工贸易为主,然 而,我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 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总额 的比重低于10%(马凯,2009)。虽然我国许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但如石油、芯片、高性能机床、精密仪器仪表、高档汽车及其配件、精细 化工等却是产能不足。没有自主技术的产品,很容易在竞争中被淘汰,加 剧了结构性过剩的程度。因此化解产能过剩,除了从需求端解决问题,如 何从供给侧解决问题,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技术创新,更值得关注。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 分析及化解对策
过渡页
摘 要
至 2015 年底,中国 PPI 已连续 40 多个月处于负增长状态,中国经济正 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结构转型阵痛期的“三期 叠加”期。能否去杠杆、消化过剩产能,对实现结构升级、减少转型阵 痛至关重要。我国产能过剩由来已久,原因多样,解决之策非一蹴而就。 去杠杆和消化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内在矛盾,如果不能实现结构转型, 不能在转型中消化过剩产能,中国经济难以走出紧缩的泥沼。因此解读 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寻求化解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三部分
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3.1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1.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僵化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投资失误是造 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2.长期僵化的体制机制也是造成投资率高、效益差和产能过剩的 重要因素。 3.失误的产业政策也是构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不可忽视的重要 因素
1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过渡页
目 录
第一部分 产能过剩国内 外研究综述
第二部分 我国产能过剩 的现状
第三部分 产能过剩的原 因分析
第四部分 产能过剩化解 对策
2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一部分
产能过剩国内外研究综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开始进入新一轮产能过剩高峰,除 了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外,体制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各地在 发展过程中往往用指向性很强、偏好性过强和很具体的产业规划或 产业政策指导甚至指令企业对产业的投资行动,这使得对少数产业 的投资集中大量涌入,势必可能造成产能过剩。 产业政策的实施暴露出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带来日益严重的产能 过剩问题。其内在机理是:一方面通过向企业传递信号或改变投资 预期收益等方式造成“投资潮涌”(林毅夫,2010);另一方面在 企业的退出阶段,反向激励效应使得企业陷入“越过剩越投资”的 怪圈。
17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三部分
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18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三部分
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尽管近几年土地出让金数额惊人,但仍不能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现在只有两种解释:一是虚假投资;二是未经许可的非法投资。
许多学者指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含有水分。虚假投资不少,但仍没 有具体的估算。我认为,虚假投资固然存在.但仍不能解释两者之间的巨大 差额.可以推论.存在大量未经许可的投资 而恰恰是未经许可的投资导致 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过于强烈.中央政府的投资许可制 度已经无济于事.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同时失灵 这就是我国产能过剩如此 严重的根本原因。地方政府公司化曾经是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秘诀.但 这种体制的弊端已经目益显现 在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地方政府之 间竞争的经济机制开始失灵.优势逐渐丧失.弊端日益显现 产能过剩只是 这一弊端的表现之一 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确定的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目 标迈进.这些体制障碍最终能够顺利化解。
(四)产能过剩与多重约束并存,化解过剩产能困难较大
7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二部分
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
(一)传统行业过剩与新兴产业过剩并存 不单单是传统行业产能长期过剩,缺乏核心技术的新兴产业,目前也出现 严重过剩。就传统产业来说,轻工业领域主要体现在“结构性产能过剩” 上,即市场竞争导致的周期性过剩,而重化工业主要体现在“体制性产能 过剩”上,即行政体制干预微观经济导致的过剩。部分新兴产业则二者皆 有。从国际经验值来看.产能利用率处于80%左右比较合理 国家发改委 衡量产能利用率合理的标准是80%-85% ,按照这个标准,1998年至 2015年。我国共有28个季度处于产能过剩状况.占1998年以来全部季 度数(67个季度)的56.7%。目前,在各相关行业协会调查的39个行业 中,有21个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5%,属于严重过剩,作为新兴产业的 光伏等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几个行业中,利 用率低于75%。2015年,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和造船 业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71%、65%、69%、73%、74%。
14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三部分
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3.2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 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投资冲动.而投资冲动在统计数据上具体表现 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下面具体分析近年来这两个数 据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是 非常相近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差额很小 两者之间区别主要 是四个方面: 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包括无形资产投资,而资本形成总 额却包括无形资产投资 近几年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无形资产投资有 所增加 这个差异同样也是导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小于资本形成 总额.而不应该是相反结果。
8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二部分
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
(一)传统行业过剩与新兴产业过剩并存
9
——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第二部分
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
(二)产能过剩与低消费水平并存 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出口大国、贸易大国,但不是消费大国。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平均消费率(居民消费率与政府消费率之和)稳 定在 73 — 79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率也达到了 65 — 70 %。 2003 — 2008年,高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率为62.3%,中等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率 为58 . 5%,低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率为 69%,世界平均水平为 61 .5%, 而中国同期仅为 41. 7 %。根据2011 年有关数据,我国人均消费不到美 国的5%(毛中根,洪涛,2011)。2015年中国消费率才首次突破50%。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用中国过去60多年的数据实 证分析发现,大概65%左右的消费量对经济长期增长是有利的,但中国现 在的消费率只有50%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的产品并不是真的多了,而 是消费不够。因此,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内需,改善群众生活仍是化解过 剩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