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谚语翻译论略

英语谚语翻译论略

英语谚语翻译论略宣胜利摘要英语谚语是英美等国人民的口头创作。

它语言精炼, 意蕴隽永, 凝集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经验,是英语词汇海洋里的瑰宝。

在英语谚语汉译过程中, 切忌望文生义, 要注意其口语化、民族性和原有的语言艺术性, 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以及套用汉语谚语等多种方法, 以求忠实的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保持原文的民族特色和修辞效果, 做到语言通顺流畅, 具有谚语的味道。

关键词英语谚语翻译直译意译英国有句有关谚语的谚语: Proverbs are the children of experience . 曾任英国首相的John Russel 又说谚语是: “One man’s w it, and all man’s wisdom ”. 英国出版的《朗曼现代英语词典》给谚语作了这样的解释:“A brief familiar maxi m of folk wisdom , usually compressed in form , of ten involving a bold image and frequently a jingle that catches the memory . ”综而言之, 谚语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较为定型的语句, 寓意深刻, 韵味隽永, 哲理性强; 谚语语言凝练、短小精悍, 通俗易懂且琅琅上口, 易于传诵和记忆; 它是人们生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英语谚语是英美等国人民的口头创作, 凝集着人民群众生活和斗争的经验, 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定规律, 是英语文化宝库中一笔可贵的财产, 是英语语汇海洋中绚丽多彩的瑰宝。

如何准确地将这些宝贵遗产翻译成汉语为我国广大读者所接受, 对译者来说是一件极为困难而又艰巨的任务。

这不但要求译者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还要求译者尽可能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以及民族特色; 不但要求译文的语言通顺流畅, 而且还要求有谚语的味道。

因此, 在翻译的过程中, 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切忌望文生义。

一般来说, 谚语的语言通俗易懂, 这是准确理解谚语的有利方面; 同时又容易犯望文生义的毛病, 因为谚语源远流长, 构成复杂, 含义深刻, 常需要仔细推敲, 才能弄清真正含义。

望文生义, 随意发挥就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翻译。

例如, “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这条谚语, 如按字面意思翻译成“东就是东, 西就是西”就不太恰当。

实际上这条谚语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方向问题, 而是“emphasizing the divergence of views on ethics and life in general between the Oriental and Western peoples”, 即指东西方民族在道德和生活上的差异, 真正的含义是: 东方国家毕竟是东方(国家) , 西方国家毕竟是西方(国家)。

又如, 在翻译“Beggars can no t be choosers”容易理解为“饥不择食”。

其实这则语言是说乞丐所处的地位不允许他们挑三拣四, 因此译为“讨饭的不可挑三拣四”较恰当。

另外,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为“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 而真正含义是“A failure is a failure be it ever , so little, and is no more be it ever so great; A narrow escape is an escape”, 即“大错小错都是错”或“死里逃生总是生”的意思。

再者“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这条谚语常被理解为“佛要金装, 人要衣裳”这个意思, 但它更深一层的含义却是“Said of an over—dressed person who does no t really up to h is o r her clothes”, 即指那些长得并不漂亮, 而过分打扮的人, 含有讥讽的语意,可译作“好的衣装只能打扮出好外表”。

二、要注意口语化。

谚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 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 因此口语化是谚语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不要将本来就很通俗易懂的谚语译得深奥晦涩, 使一般大众很难听懂, 这样的译文有悖于英语谚语的语言风貌。

如: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译成“能善其始, 事已成半”就不及译成“良好的开端, 成功的一半”; Waste not, want not 译成“俭以防匮”就不及译成“不浪费, 不愁缺”;A Little is better than none 译成“聊胜于无”就不及译成“有一点总比没有强”。

因为三句谚语前一种译文没有后一种译文那样通俗易懂, 具有口语特色。

又如:“More haste, less speed”和“Fool’s haste is no speed”往往被译成“欲速则不达”。

如果将它们分别译成“过急反迟”和“愚人的忽忙等于瞎忙”则更口语化, 生活气息更浓些。

三、要注意民族性。

英美等民族特定历史、经济、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构成了英语谚语得以产生的文化背景, 因此大多数英语谚语带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异国风味。

但有时在汉译时盲目地在汉语中寻找对应的谚语和词语, 片面地追求所谓的“顺”和“地道”, 常常给英语谚语添上了汉文化的色彩, 使之失去了原有民族特色和异国风味, 例如: Beauty lies in lover’s eyes . 情人眼里出西施(试比较: 情人眼里出美人)。

A fool man gives a wise man a counsel, 愚者给智叟的忠告。

(试比较: 愚者可以为智者之师)。

It’s easy to be wise after event . 事后诸葛亮容易做(试比较: 事后聪明并不难)。

以上各例中的“西施”、“智叟”、“诸葛亮”乃中国典籍中记载的人物, 这些词语汉文化色彩过浓, 从英美人口中吐出来不太妥帖, 似有不伦不类之感。

四、要注意语言艺术性。

谚语是语言的精品, 语言生动而形象, 韵律优美而和谐。

其文字简洁而洗练, 可谓点墨成金。

因此在翻译时, 要仔细琢磨, 反复推敲, 不但要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还要充分体现谚语的这些特点, 保持其特有的形象和比喻以及其它的一些修辞效果, 即谚语的艺术性。

如:The rotten apple injures its neighbors 一只烂,一筐烂。

He knows the water best who has wadded through it . 要知河深浅, 须问过来人。

M en may meet but mountains never 山和山无法碰头, 人和人总会相逢。

Grasp all, lo se all 样样都要, 全部失掉。

Old friends and old wine are best . 陈酒味醇,老友情深。

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 . 心急水不开。

W e never know the worth of water t ill the well is dry . 井干方知水可贵。

以上这些谚语译文简洁凝练, 增一字则多, 减一字则少, 寥寥数词寓意深刻, 令人回味无穷, 但象下面几条摘自书刊上的谚语翻译, 文字上似乎还有改进的余地。

The penniless traveler will s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robber . 原译:“身无分文的旅行者在强盗面前会唱歌”, 如改译为:“身无分文不怕盗”就好一些; Accidents will happen in the best regulated families . 原译:“家规再严的家庭也难免出问题”, 可改译为:“家规再严, 丑事难免”; It chances an hour that happens no t in seven years . 原译:“一小时内偶发的事, 七年都难再出现”, 可改译为:“良机易失”;Neither armies nor treasure are the safeguards of a state but friends . 原译:“军队和财富都不是国家的卫士而是朋友”, 可改译为:“睦邻友好胜过勇士和财富”; Laughter makes good blood . 原译:“笑声造好血”, 可改译为:“笑口常开, 健康常在”。

以上谚语的原译虽通顺流畅, 但谚语的味道不足, 缺乏艺术性,这样会影响表情达意的效果。

上面所谈的是英语谚语翻译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 下面来探讨有关英语谚语汉译时的几种主要方法。

直译法。

所谓直译, 是指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化的基础上, 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 保留英语谚语的形象以及民族色彩的方法。

有些英语谚语思想内容深刻, 而且表达的手法也极其新颖独特, 为了将这些奇花异草介绍过来给本国人民欣赏,采取直译的方法比较好, 它能保留原谚语的“异国情调”和原作的“风姿”。

例如:Among the blind the eyed man is king . 盲人国里, 独眼为王。

All roads lead to Rome . 条条大道通罗马。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 血浓于水。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 滚石不生苔。

He w ho laugh s best w ho laugh s last . 谁笑到最后, 谁笑得最好。

为了进一步阐明英语谚语的汉译应以直译为主, 再对下面这些英语的汉译比较, 鉴别其优劣。

Draw not your bow t ill your arrow is fixed .三思而后行。

//箭没搭好, 先别拉弓。

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十赊不如一现。

//双鸟在林, 不如一鸟在手。

W hen the cat’s aw ay the m ice w ill p lay .阎王不在, 小鬼跳梁。

//猫儿不在, 老鼠成精。

An unfortunate man would be drowned in a teacup.倒霉人经不起一点风浪。

//人一倒霉, 一杯茶也能淹死。

O ld birds are no t to be caught with chaff .有经验的人不易上圈套。

//糙糠捉不到老鸟。

以上每句谚语都提供了两种译法, 一是意译一是直译,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直译的译文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形象, 保留了其独特的表达手法, 给人们新颖别致、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意译的译文不是缺少生动的形象就是缺少原文的“丰姿”, 即使借用中国习语中已有的形象, 也缺少了新鲜感, 不能给人们“异国情调”, 因而也不可能达到通过翻译来丰富译文语言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