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案-人教统编部编历史九上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案-人教统编部编历史九上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材分析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的一次伟大尝试,尽管巴黎公社失败了,但为以后的无产阶级运动吸取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影响,能用主要史实说出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理解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感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学会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正确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2.感知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高尚情操以及他们所创立的理论的正确;
3.认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及其不可避免的失败结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以几位画家笔下的工业革命为线索,通过德卢戴尔布格《卡尔布鲁克代尔之夜》、
门采尔《轧钢厂》、梵高《吃土豆的人》作品,向学生展示在工业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背后获利者是资产阶级,而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无产阶级却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19世纪无产阶级的生活与斗争。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历史课堂与现实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无产阶级的困境
1.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向学生展示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图片。

总有一天,人们会不理解为什么曾经有过一种社会秩序,在这个社会秩序中,有的人拥有千百万的收入,而有的人却连吃饭的钱也没有。

-----法国思想家夏托布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图片和文字资料能力,概括和提取关键知识的能力。

2.造成此现状的原因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则材料,并提问:造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巨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资本家为获得更多的利润,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
提示:资本家是工厂、矿山、土地等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工人受资本家的雇佣,只能得到最低的工资报酬。

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雇佣妇女和童工,增加劳动的强度。

教师总结:两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二)无产阶级思想家
1.马克思和恩格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相关材料,讨论这两位思想家的主要事迹。

(1)马克思
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却债务缠身,大半生穷困潦倒。

他出身于中产阶级上层,却热情捍卫工人的权益。

他一生清苦,颠沛流离。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活着的时候受到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共和
政府的驱逐。

他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诽谤的折磨。

尽管如此,他一生义无反顾地追求真理。

——英国《焦点》月刊
(2)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的巴门市资本家家庭。

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

常常观察工人的劳动和生活,产生“帮助劳动人民”信念。

1842年,前往曼彻斯特工作,研究英国社会情况,逐步树立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1844写1845年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标志着恩格斯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转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培养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他们的事迹,有利于学生直观的掌握知识。

2.《共产党宣言》
教师:结合教材和视频,填写《共产党宣言》的知识卡片。

提示: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历史课堂与现实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培养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共产党宣言》对无产阶级有哪些指导?《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者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提示:用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学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例如,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知识探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顺应时代的要求,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批判地汲取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优秀的文化成果。

(3)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4)实践继承: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图片和文字资料能力,概括和提取关键知识的能力。

提供历史学习素材,丰富拓展学生历史学习视野。

(三)无产阶级的团体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有关第一国际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概括提取知识的能力。

(四)无产阶级的斗争
1.巴黎公社运动
教师:结合教材和普法战争形势图,完成巴黎公社运动的相关知识。

学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培养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2.巴黎公社运动的影响
教师:给学生播放巴黎公社运动的视频,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巴黎公社运动的影响。

提示:巴黎公社运功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图片和文字资料能力,概括和提取关键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入手,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尤其探讨了《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内容、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重大指导作用。

整个环节,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在合作与分享中获得了知识,升华了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