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怦然心动》电影赏析

《怦然心动》电影赏析

美国电影《怦然心动》赏析《怦然心动》(《Flipped》)是这样一部电影:乍一看你以为这不过是小孩子的战争,抑或是关于初恋,青春期爱情的萌动;细细品味,原来这是一部关于自我成长的影片,它细致入微地探讨着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事情,成长中的困惑与收获;孩童的心理,美好得天真,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却会在某一刻,怦然心动。

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60 年代,小镇男孩布莱斯和朱莉的初恋故事。

在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的布莱斯搬到小镇的那天,邻家女孩朱莉对他一见钟情,并开始对他热情的追求,但是布莱斯却避之不及。

朱莉一家经济拮据,但家庭整体氛围温馨,家人之间相互关爱。

而布莱斯的父亲却鄙视朱莉一家,认为她家脏乱的庭院使整个小区蒙羞。

布莱斯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对朱莉更是逃避,直到他外公的出现。

他外公认为朱莉在精神上很像他过世的妻子,在他的不断启发下,布莱斯抛开多年的偏见,开始了解并最终爱上朱莉。

另一方面,朱莉在他父亲母亲的启发下,体悟着亲情、家庭、成就、情感的真谛。

在经过一连串的事件之后,她渐渐质疑现实中的布莱斯,并最终认定他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人。

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布莱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真心向朱莉道歉,二人和解。

两个家庭也在不断的接触之中消除了芥蒂。

这部电影在2010 年10 月9 日在美国上映,其本土的票房成绩与那些商业大片相比并不好,但在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的评分达到7.5,可见这部电影还是得到了专业工作人员和普通影迷的好评。

笔者认为,该片的成功并不在于主题的新颖或是宏大的场面,而是得益于电影叙事的线索、层次、视角以及结构方面的精心设计与创新还有女主角身上体现出的女性主义色彩,还彰显出此意识下多层次的文化价值观。

(一)分析电影叙事方法美国好莱坞电影叙事自从20 世纪30 年代开始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经典叙事模式。

直到四五十年代,社会文化开始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变,电影界开始试图寻找一种全新的叙事方法。

(【1】[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2010)这个时候,美国导演罗伯·莱纳根据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小说改编了一部小成本电影《怦然心动》,它是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吸收现代叙事方法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出极大的电影叙事创新性与现代性,从而使得好莱坞经典的叙事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一、叙事线索: 显隐交织三线推进电影和文学作品一样,创作者往往借着文字或视听语言向读者或观众讲述一个个故事,而何谓故事? “詹姆斯·莫纳科认为:故事,即被叙述出来的事件,是伴随着一定的观念和情感而产生的。

故事表明着叙事讲‘什么’,情节则关系到‘怎样讲’和讲‘哪些’。

”([2]李显杰,2000)也就是在安排电影的叙事结构时,除了关注“说什么”,还要考虑“怎么说”的问题,因为“电影不是一些元素的简单任意堆凑,它是所有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所形成整体系统。

”([3]叶永胜、张公善, 2006)想要组织这样一个整体的系统,往往需要一条或多条叙事线索,如此才能将影片的诸多元素有机串联起来。

在电影《怦然心动》中,主要存在三条叙事线索,其中两条是显性的线索,是利用男女主人公各自的视角表现出来的基于两个人感情变化发展的线索。

布莱斯的感情发展线索具体表现为:回避和恐惧→讨厌朱莉以及她的梧桐树→因梧桐树被砍而同情她,为她感到悲伤→被朱莉发现他扔掉鸡蛋之后,他嘲笑朱莉家的庭院,并感到非常内疚→看到外公帮朱莉一起整理庭院,对朱莉产生好奇→在外公的启发下开始发现朱莉的不平凡→喜欢上朱莉→因为朱莉的冷漠而备受煎熬→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真诚向朱莉道歉。

朱莉的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是:一见钟情→热情追求→收敛→梧桐树被砍事件、鸡蛋被布莱斯扔掉、布莱斯嘲笑庭院脏乱而感到伤心→开始思考,第一次认为布莱斯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绣花枕头”→布莱斯默认他的好友侮辱自己的弱智叔叔而再次受到伤害,开始讨厌布莱斯并想放弃→接受布莱斯的真诚道歉并跟他和好。

第三条线索是相对隐性的线索,即通过朱莉的视角和布莱斯外公之口展现朱莉家庭情况的线索。

这条线索大致是这样的:根据剧情的发展,朱莉的家庭成员逐一出现,朱莉的父亲:是一名画家,坚强而坦然,为了照顾他的弱智弟弟倾尽所有;朱莉哥哥:两个高大帅气极具音乐天赋的年轻人,在自家车库里组织乐队,录唱片;朱莉的母亲:善良并深爱着他的丈夫和孩子;朱莉的弱智叔叔:善良,童真。

这条线索相对比较隐秘,但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制造出很多误会和冲突。

随着这条线索的展开,朱莉开始认真思考自己跟布莱斯的关系,男主人公也开始了解朱莉,最终爱上她。

该部电影中的这三条叙事线索间是一种相互交织的关系,让整个故事显得生动且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让原本较为枯燥的男女初恋故事变得立体而深入,尤其是通过这三条叙事线索把两个家庭的差异性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反映了家庭对孩子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

([4]孙东升,2014)二、叙事层次: 内外兼具以内显外叙事层次是叙事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叙事研究方式。

里蒙·凯南引用叙事学家杰拉尔·热奈特的观点,认为“一个人物的行动是叙述的对象,可是这个人物也可以反过来叙述另一个故事。

在他讲的故事里,当然还可以有另一个人物叙述另外一个故事。

如此类推,以至无限。

这些故事中的故事就形成了层次。

按照这些层次,每个内部的叙述故事都从属于使它得以生存的那个外围的叙述故事。

”([5]景秀明,2005)也就是说,一部电影中可以具有多个叙事层次。

“包容整个作品的故事,称为外部层次也叫第一层次;而故事中人物讲述的故事、回忆、梦等称为内部层次,又叫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以此类推。

”([6]宦晓渝2009)根据以上观点,电影《怦然心动》具有外部和内部两个叙事层次。

影片的第二叙事层次均是以回忆的形式出现的,一共出现两次。

第一次出现在外公和布莱斯谈起报纸上关于朱莉的报道(伐木工人要砍伐梧桐树,朱莉含泪不肯下树,引来全镇居民和媒体的围观)的时候,布莱斯回忆了朱莉和她“愚蠢”的梧桐树的事情,以及他父亲对朱莉一家的看法。

第二次出现在朱莉把自己养的鸡生下的新鲜鸡蛋送给布莱斯的时候。

在此处布莱斯回忆了朱莉在科学研究会上凭借“无聊”的“小鸡的诞生”的研究课题获得第一名,而自己的火山喷发模型却没能得奖的情境。

“热奈特把叙述层次的功能分为三种,其中第一种就是解释功能,即低叙述层对高叙述层的解释。

”([7]郑秀蕾,2007)在影片中的这两段第二层次的内容主要承担的功能就是解释。

观众通过这两个第二层次的叙事内容能够更好的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另外以布莱斯的视角回忆这两段内容,加强了布莱斯在最初对朱莉的厌恶和不理解,让二人之间的冲突更为明显。

三、叙事视角: 多元交替真实感人所谓“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观察和开展叙述事物的角度。

米克·巴尔认为“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觉’范围内描述出来,要挑选一个观察点,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角度,无论所涉及的是‘真实’的历史真实,还是虚构的事件。

”([8]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1995)导演主要利用从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

比如在影片的开始,导演先选用男主人公布莱斯的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他们全家搬到小镇,与朱莉相识的画面,以他的视角来观察朱莉的一言一行,并以独白的形式细致的描摹他自己真实的心理状态,生动的刻画出二人在初次见面时,他对热情主动的朱莉感到害怕。

接下来影片转换为朱莉的视角,同样是以朱莉自己的独白和她的视角来刻画她对布莱斯的一见钟情,朱莉把布莱斯对她的逃避理解为害羞。

观众通过这种多元的限知视角得知男女主人公两个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实现对事件全方位多侧面的掌握。

本片在叙事视角上独特之处就在于交替使用男女主人公的第一人称视角,通过多元视角的不断转换,观众实际上掌握的信息量相当于一个通过全知视角下才能展现出来的全部内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电影中一共设置了8 个场景和冲突,期间进行了十七次视角的转换,数量虽多,但通过巧妙的剪辑和转场设计,在观影过程中完全不会感到厌烦和冗长。

影片的最后一个道歉场景( 布莱斯在朱莉家的庭院里为她栽下一棵梧桐树),影片叙事视角的转换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在这个不过1 分33 秒的场景里,导演使用了13 个镜头,从而使这一“和解”段落充满了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

在这里导演充分调动了电影的特殊“语言”,运用了正反打组合,摇、拉等移动镜头,设置了全景、中景、特写不同景别以及仰视机位、俯视机位、平角机位的镜头角度,将这一段落演绎得十分动人。

([9]逯明宇,李嘉琳,2015)四、叙事结构: 回环套层不拘一格从叙事结构上看,所有的影片基本可以归为因果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和梦幻式复调结构。

所谓回环式套层结构指的是叙述上多层叙述线索为叙事动力,以时间方向上的“回环往复”为主导的结构模式。

这一模式相对于以“因果关系”为动力的因果式线性模式而言,则以“叙事主题统一下的‘多层叙述’为动力,事件本身的进程在这里退于次要地位,而对事件的不同‘讲述’成为本文结构的重心。

所谓‘回环’是从叙述序列的时间向度上而言的,回环就是非线性延展,它不是一个事件的自然逻辑次序的如实推演,而是人为的重新安排,其中的要义就是对同一个事件或同一个人物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予以反复讲述,不断地绕回头来重新观照。

”([2]李显杰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怦然心动》这部电影基本上是采取回环式套层的叙事结构。

导演利用朱莉和布莱斯两个人各自的视角重演每一个场景和冲突,细致的刻画出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心理状况,营造出一种青春期的“误会”、“遗憾”心情。

但本片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回环式套层结构,因为作为事件背景的八个场景和冲突是具有因果线性结构的,在叙述序列的时间向度上而言是线性延展的。

(二)分析电影中女性主义色彩和多层次的文化价值观女主人公朱莉·贝克身上体现出独立自强、热爱生活的人格魅力以及电影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是其最大的亮点。

影片讲述20 世纪60 年代发生的故事,当时是女权运动快速发展的时期。

电影中女性意识的文化价值下体现出的不断被完善的人性美,是《怦然心动》的主线,随着主线的铺开,美国文化下的少男少女幸福快乐地成长,正是这种成长,让朱莉和布莱斯在自我探索中寻找到真实的、真正的自我,走向心灵与人性的成熟。

一、女性意识在电影《怦然心动》中的体现女性意识是女性价值的认识和体验,其是以女性为主体对于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作用和地位的意识。

([10]胡晶,2013)它是调动女性发挥创新性、主动性的动力。

其内容会因为社会发展、历史变迁而逐步充实与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