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述江西旅游文化及旅游资源开发

试述江西旅游文化及旅游资源开发

试述江西旅游文化及旅游资源开发摘要: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在建树丰功伟绩时所形成的以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并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缅怀革命先辈。

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5]。

江西省近年来凭借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取得一定成效[3]。

但从总体来说。

江西红色旅游还存在诸多问题:江西旅游业在全国仍处于落后的地位;红色旅游开发尚处于浅层次;旅游活动形式单调,旅游服务功能单一;红色旅游区管理体制落后,资源开发缺乏协调统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

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江西红色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江西、红色、开发、旅游、市场、产品导论:红色旅游一般包括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缅怀学习、振奋精神、砥砺志气、坚定信念等主题性旅游活动[14]。

目前,中国红色旅游即将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要促进我国红色旅游全面发展,关键是深刻认识红色遗产的性质和文化价值[12]。

《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中把发展红色旅游看作是“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的政治工程,“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的文化工程,“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人民”的经济工程,“三位一体”、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7]。

红色旅游最早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孕育、形成、发展而来的,并伴随有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而加速发展。

最初阶段,中国的革命圣地和纪念地只是单纯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如延安、井冈山、瑞金、嘉兴、西柏坡等。

一.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一大批革命圣地和纪念地纷纷转变观念,将其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由此孕育出了红色旅游。

同时,一系列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重大纪念活动为红色旅游注入了排浪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发展红色旅游营造了良好的气氛。

政府对革命文物、遗址的投资维修,对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交通条件、城市环境的大规模投资改造,也使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1998年江西省率先提出响亮的红色旅游促销口号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推动了红色旅游真正走向市场。

进入21世纪,受旅游黄金周等因素的影响,大众旅游和假日旅游蓬勃发展,带火了不少旅游温冷地带,促红了很多个性化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也明显地受益。

(一)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江西是革命摇篮、革命圣地,历史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安源工人运动、秋收起义、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开创瑞金中火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上饶集中营茅家岭暴动等。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都曾在江西开展革命活动,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先烈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1]。

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瑞金革命旧址群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处革命旧址。

据统计,全省有馆藏革命文物6万多件,一级品172件(套),有革命旧址1500余处,其中著名的革命旧址就有170多处,并有9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46个点,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8处[1]。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按区域可划分为井冈山红色旅游区、南昌红色旅游区、瑞金红色旅游区、萍乡红色旅游区、上饶红色旅游区五大区域。

(二)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红色资源是由有形的文化遗存和无形的文化遗存所组成,在有形的文化遗存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更巨大、更丰富的无形文化宝库。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资源十分丰富、品位高主。

主要表现在:①类型多样、品牌突出。

既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址,也有重要战役、战斗和会议遗址,还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革命纪念建筑群、纪念碑碑园和各级各类红军文物陈列室.②分布广泛、具有不可代替性和一定的垄断性。

拥有“革命摇篮、八一起义英雄城、红色故都、江西红色旅游深度开发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等知名旅游品牌;《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12个重点红色游区,其中湘赣阂红色旅游区就主要分布在江西;国家13个部委确定的30条红色旅游线路中,涉及到江西的就有4条[16]。

(2)特色鲜明、优势明显。

①江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斗争最主要的区域,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1934年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经典战例和伟大奇迹。

②江西是伟人、将帅故里,是将军最多的省份,1955-191965年间有325位授予将军衔,占全国总数的1/5,兴国县更被誉为共和国将军县。

③江西不仅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苏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最主要区域(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就设在瑞金),拥有井冈山、湘鄂赣、闽浙赣等多块革命根据地;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3)资源组合好,开发潜力大。

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古村文化、民俗风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有较大影响力、吸引力和开发潜力的综合旅游景区,这既是江西旅游资源构成的一大特色,又是江西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大优势。

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使它在作为向国内外游客展示祖国大好河山、介绍悠久历史文化和树立祖国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的同时,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舞台,增强了青少年以及全民的忧患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红色旅游地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内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执政能力教育的圣地.二.江西红色旅游开发现状分析(一)江西红色旅游的开发现状江西是全国开展红色旅游较早的省份之一。

自1998年江西率先提出红色旅游以来,红色旅游在江西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状况较为成熟。

在江西2004年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3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总量、旅游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AP的2.2%,各地正初步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景区。

2005年上半年井冈山接待红色旅游游客130万人次,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7.07%,76.92%,逼近2004午接待游客的总数163万人次[1]。

(二)江西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尽管目前江西红色旅游开展得红火,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第一,红色旅游开发尚处于浅层次尽管江西红色旅游开发起步较早,但目前江西红色旅游产品基本上属于第一代观光型旅游产品,以革命旧址寻访和博物馆陈列展为主。

产品开发方式走简单化、程式化的道路,没能融入到当地特定的历史文脉及地域文化中,特色不明显。

在展陈上方式单一、表现手段落后,多为文字加图片的平面介绍,枯燥乏味。

体现不了科技含量对革命历史意义的揭示、说明不够充分,很难产生对游客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创新意识不强,红色旅游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方式,也是旅游企业倡导精神文明的极好切入点,目前一些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没有找准好的结合点难以长期吸引游客。

第二,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旅游产品单一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只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没有针对具体的资源特性来进行有效的开发,从而使开发显得过于粗糙产品单一。

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内容雷同、展示方式单调、僵硬与悠久历史文化结合不多特色不浓、品味不高,失去了自己魅力。

景区均以参观为主,缺少体验性、参与性的项目不能满足现代游客体验参与的要求对游客吸引力不高[6]。

第三,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红色旅游正处热潮阶段,不少地方都希望挖掘出红色资源,以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红色资源的保护更不容忽视,然而有些地区红色旅游本体保护不利,在开发过程中有些文物遗址损坏严重,失去原来呈现的原生态的历史感和沧桑感,反而失去了历史的质感和文化的韵味。

防止过度开发和旅游开发中的环境、文物破坏,充分考虑红色文物的承受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途径,逐步提高各景区的环境效益尤为重要[13]。

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革命旧居是居民的住房,这就出现了人为因素对红色资源的损坏问题。

现在已有的开发利用大多只注重保护好革命遗址现存实物的本身,而未注意保存实物的原始存在样态和存在的固有环境。

不少遗址的开发者在紧贴遗址的周围兴建了众多宾馆、商场之类的建筑物,把革命遗址淹没在现代气息极浓的旅游业经营、商业经营和娱乐场所之中,这就极大地消解了革命遗址的历史纵深感,减弱了它内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另外,投资的不足,旅游人才的缺乏,旅游从业人员和当地社区居民素质还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都制约和影响着江西红色旅游的发展.通过对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

三.江西红色旅游开发模式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红色旅游正蓬勃发展。

有利的政治因素和红色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使红色旅游在发展初期是以政策一资源为导向的。

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旅游目的地的区位问题是影响旅游开发的首要因素。

区位又可分为交通区位、资源区位、市场区位和产业区位等,它们从不同层面影响和作用于红色旅游的开发结果,进而可形成多种开发模式。

实现江西红色旅游开发的原则是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合理规划、适度开发有效地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保持原真性原则,红色旅游开发要忠于“真实”,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保持浓郁的原汁原味;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原则,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

1999年,江西省率先正式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很快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认同,随即在国家旅游局积地极支持下,革命老区各级政府与各旅行社紧密配合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举办“红色旅游交易会”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旅游”推广活动,使“红色旅游”在全国逐步形成规模并走俏市场[2]。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我国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日趋丰富多样。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以其自身特定内涵和文化逻辑,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

红色旅游最早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孕育、形成的,直到90年代中后期红色旅游才真正发展起来。

(一)以城市为依托的开发模式对于分布在城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是以城市居民为市场目标的旅游,城市居民是其主要消费群体。

由于已形成一定的旅游产品结构和层次,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等供给保障系统完,红色旅游的发展更多应与城市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相结合,通过挖掘原有红色旅游资源的文脉,结合周边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改善,使之呈现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

“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最能体现江西旅游特色的品牌,也是宣传江西旅游的一面旗帜,是江西扩大对外影响的主要亮点。

因此,利用红色的知名度,需要进一步结合旅游的规律和游客的需求,整合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突出产品的综合性,在具体产品形式上把握红色为名,“三色”一体,打造综合旅游产品。

通过持续的宣传和运作塑造品牌,把红色的教育融于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旅游与革命教育的双赢[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