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E 穿条式隔热型材有效惯性矩计算方法
E.0.1隔热型材等效惯性矩应按相同合金牌号、状态、隔热材料的计算。
E.0.2穿条式隔热型材挠度计算应按铝合金型材和隔热条弹性组合后的等效惯
性矩。
E.0.3
穿条式隔热型材的等效惯性矩计算参数见下图(图附录E.0.3)。
图附录E.0.3穿条式隔热型材截面
A 1——铝型材1区截面积(mm 2);A 2——铝型材2区截面积(mm 2);S 1——铝型材1区形心;S 2——铝型材2区形心;S——隔热型材形心;
I 1——1区型材惯性矩(mm 4);I 2——2区型材惯性矩(mm 4);
α1——1区形心到隔热型材形心距离(mm );α2——2区形心到隔热型材形心距离(mm )。
E.0.4
穿条式隔热型材的等效惯性矩I ef 计算:
()β
v v I I s ef --=
11(E.0.4-1)
式中:I s ——刚性惯性矩计算:
2
2
22
1121ααA A I I I s +++=(E.0.4-2)
v ——作用参数计算:
()
s
I a A a A v 2
2221
1+=
(E.0.4-3)
β——组合参数计算:
2
2
2λ
πλβ+=
(E.0.4-4)
λ——几何形状参数计算:
()()
v v EI L a c S -=
12
212
λ(E.0.4-5)
L ——隔热型材的承载间距,单位为毫米(mm );α——1区形心与2区形心间距,单位为毫米(mm );E ——铝合金的弹性模量,单位为牛顿每平方毫米(N/mm 2);
c 1——组合弹性值,是在纵向抗剪试验中负荷—位移曲线的弹性变形范围内的纵向剪切力增量△F 与相对应的两侧铝合金型材出现的相对位移增量△δ和试样长度l 成积的比值:
l
F c ⋅∆∆=
δ1(E.0.4-6)
式中:△F ——负荷--位移曲线上弹性变形范围内的纵向剪切力增量,单位为牛顿(N );
△δ——负荷--位移曲线上弹性变形范围内的纵向剪切力增量相对应的两侧铝合金型材的位移增量,单位为毫米(mm );
l ——试样长度,单位为毫米(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