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课件
3
“硬件软化” ? 为降低硬件成本,将某些硬件功能用软件实现。
例如计数器、运算器等硬件设备所具有的计数、 运算功能可用软件完成,从而节省了硬件设备。 但是硬件软化后运行速度比硬件低得多 。
“软件硬化”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软件硬化” 的趋势,即将软件实现的功能用硬件实现。其中最典型 的是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过去进行快速傅里叶变 换都用软件程序实现,现在利用 DSP进行FFT运算,可 以大大减轻软件的工作量,提高信号处理速度 。
要保证技术上可行、逻辑上正确, 注意布局合理、连线方便。 先画出电路图, 基于电路图制成布线图 基于布线图加工成印刷电路板 将元器件安装、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 仔细校核、调试。
课件
9
? (2) 软件框图的设计、程序的编制和调试
? 将软件总框图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具体化,逐级 画出详细的框图,作为编制程序的依据。
课件
2
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即从总体到局部、再到细节 。先考虑整体目标, 明确任务,把整体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充分考 虑子任务之间的联系。
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
? 为了完成某个检测任务,可以利用现有的模块、 仪器,综合成一个满足要求的系统。这种系统 虽然未必是最简单、最优化的方案,但只要能 完成检测任务,仍不失为快速、高效解决问题 的方法。
? 大批量投产时,软件的易复制性可以降低成本。
? 工作速度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多利用软件。
? 必须根据具体问题,分配软件和硬件的任务,决 定系统中哪些功能由硬件实现,哪些功能由软件 实现,确定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课件
5
4.1.2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步骤
1 确定任务、拟定设计方案 (1) 根据要求确定系统的设计任务、功能、指标 (2) 进行总体设计 2 硬件和软件的研制
课件
15
? 4.2.6 稳定性
? 编写程序一般用汇编语言建立用户源程序。
? 在开发系统机上,利用汇编软件对输入的用户 源程序进行汇编,变为可执行的目标代码。
? 在程序设计中还必须进行优化工作,利用各种 程序设计技巧,使编出的程序占用内存空间尽 量、性能测试
? 在硬件、软件分别完成后,即可进行联合调试, 即系统总调,测试系统的性能指标。
在开发过程中, 硬件和软件应同时进行 。 (1) 硬件电路的设计、功能模板的研制和调试
(2) 软件框图的设计、程序的编制和调试
3 系统总调、性能测试
课件
6
4.1.2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步骤
1 确定任务、拟定设计方案
(1) 根据要求确定系统的设计任务、功能、指标
? 明确系统需要完成的测量任务;
? 明确被测信号的特点、被测量类型、被测量变化 范围、被测量的数量、输入信号的通道数;
? 明确测量速度、精度、分辨率; ? 明确测量结果的输出方式、显示器的类型; ? 明确输出接口的设置。 ? 考虑系统的内部结构、外形尺寸、面板布置、研
制成本、可靠性、可维护性及性能价格比等。
? 综合考虑上述各项,提出系统设计的初步方案。
课件
7
? (2) 进行总体设计
? 通过调研对所提出的系统初步设计方案,进行 论证,完成系统总体设计。
课件
4
软硬件折衷
? 智能检测系统中有些功能必须靠硬件实现,而另 外有些功能利用软件或硬件都可完成。
? 软件可完成许多复杂运算,修改方便,但速度比 硬件慢。硬件成本高,组装起来以后不易改动。
? 多使用硬件可以提高仪器的工作速度,减轻软件 负担,但结构较复杂;使用软件代替部分硬件会 简化仪器结构,降低硬件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 软件开发的成本。
? 若有不满足要求之处,需要仔细查找原因,进 行相应的硬、软件改进,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课件
11
4.2 传感器的合理选用
1、确定传感器的类型 2、线性范围和量程 3、灵敏度的选择 4、精度 5、频率响应特性 6、稳定性
课件
12
? 1 确定传感器的类型 全面考虑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包括:
? 量程的大小; ? 被测空间对传感器体积的要求; ? 测量方式为接触式测量还是非接触式测量; ? 信号的传输方法,是有线传感还是无线传感; ? 传感器的来源,是购买商品化的传感器还是自行研
制传感器,是购买国产传感器还是购买进口传感器。 考虑上述问题,确定选用何种类型的传感器,
然后再考虑传感器的具体性能指标。
第4章 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课件
1
4.1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步骤
4.1.1 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能够实现所要求的 功能和技术指标 ; *要满足系统在 可靠性、可维护性 方面的要求
如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故障率、失效率、平均寿命等
*考虑到用户操作方便 ,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
*系统结构应 规范化、模块化 ; *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的 性能价格比
课件
14
? 4 精度 ?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并非精度越高越好。传感器
的精度越高,其价格越昂贵。 ? 传感器的精度只要满足整个测量系统的精度要
求就可以,不必选得过高。 ? 在满足同一测量目的的诸多传感器中选择最便
宜、最简单、最可靠的传感器。
5 频率响应特性 必须保证在整个被测量频率范围内满足
不失真测量条件。
课件
13
? 2 线性范围和量程
? 当传感器的种类确定之后,首先要看其量程和线 性范围能否满足要求。
? 任何传感器都不能保证绝对的线性,其线性范围 是相对的。
? 根据不同的测量精度要求,可将非线性误差较小 的传感器近似看作线性传感器。
3 灵敏度的选择 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但传感器的灵敏度 高,外界噪声也容易混入,也会被测量系统的放大 器放大,影响测量精度。 要求传感器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
? 在完成总体设计之后,便可进行设计任务分解, 将系统的研制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
? 之后针对子任务去进行具体的设计。
课件
8
2 硬件和软件的研制 在开发过程中, 硬件和软件应同时进行 。 (1) 硬件电路的设计、功能模板的研制和调试 ? 根据总体设计, 将整个系统分成若干个功能块 , 分别设计各个电路,如输入通道、输出通道、信 号调理电路、接口、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等。 ? 在完成电路设计之后,即可 制作相应功能模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