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电测深电剖面
第四讲
电法勘探
主讲人:杨双安
电法勘探的分类
1 按场源性质分 人工场法(主动源法):灵活 天然场法(被动源法):经济 2 按电磁场的时间特性分 直流电法(稳定场)时间域电法 交流电法(交变场、电磁波)频率域电法 过渡过程法或脉冲瞬变法 3 按产生异常电磁场的原因分 传导类电法(异常电流场): 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 感应类电法(涡旋电流场或电磁场):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6)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 层理构造是大多数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典型特征,如砂 岩、泥岩、片岩、板岩以及煤层等,它们均由很多薄 层相互交替组成。
这种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 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 的各向异性。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用各向异性系数 来表示.
S r1h1 r 2 h2 S r n Rn l S h1 h2
rt的获得
设岩石由两种岩性地层组成,厚度和电阻率分别 为:r1,h1和r2,h2 l l l R1 r1 R2 r 2 h1b h2b
1 1 1 ( r1h2 r 2 h1 )b Rt R1 R2 r1 r 2l
实际勘探深度:h=AB/2 勘探体积:长AB、宽AB/2、高AB/2
AB/2
3.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及视电阻率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
A M N B
Ir 1 1 UM 2 AM BM
U MN
Ir 1 1 UN 2 AN BN Ir 1 1 1 1 UM UN 2 AM AN BM BN
垂直层理方向的电阻率总是大于沿着 层理方向的电阻率!
rm rn r t
等效电阻率
3)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因素
沉积岩石电阻率的相互关系 泥岩或粘土<页岩<细砂岩或粉砂岩<中砂岩<粗砂岩 <砾岩。
第二节 地表点电源电场
第二节 地表点电源的正常场
电位、电场强度与电流密度间的关系
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
脉冲瞬变场法、低频电磁法、无线电波法(坑透法)
4 按地质目标分
金属与非金属电法、石油与天然气电法、煤田电法、 水文与工程电法、矿井电法
5 按工作场所分
地面电法、航空电法、地下电法
6 目前常用方法:
直流电法:电阻率法: 电测深法 电剖面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自然电场法 充电法
不稳定场: 激发极化法
交流电法(电磁法) : 大地电磁测深 频率电磁测深 瞬变电磁测深 甚低频法 无线电波透视(坑透法) 地质雷达法
电流密度 设在地面A点向地下供电,电流强度为I,地下半空间的电 阻率为r。地下距A点距离为R的M点处的电流密度为:
j I 2πR 2 如果是全空间情况又如 何 ?
j与电流强度I呈正比, 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
rI E rj 2R 2
一个点电源时的电场
电位:电场中某点的电位在数值上等于将单位正电菏 从无穷远处移到该点反抗电场力所作的功。
S r1 r 2l b(h1 h2 ) rt Rt l ( r1h2 r 2 h1 )b l
b
rn和rt 的关系
rn r1h1 r 2 h2
h1 h2
h1 h2 rt h1 h2
r1
r2
h1h2 ( r1 r 2 ) 2 r n rt 0 (h1 h2 )(r1h2 r 2 h1 )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
j sE E
r
E j r — —微分形式欧姆定律
电场强度:单位正电荷在所研究点所受的电场力。 j为电流密度矢量,E为电场强度矢量,r为该点岩石的电阻 率,s为该点的电导率;
U Edr r jdr
M M
U为电位值
将电位、电场强度和电流密度之 间的关系想象成流体势能3个参数 间的关系。 ∆U=rgh
1. 点电源时的电场
地表正、负两个点电源的正常电流场 叠加原理:当多个点电源同时存在时,任意一点M的 电位是各电源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位之和;任意一点 的电场强度(或电流密度)是各电源单独在该点产生的 电场强度(或电流密度)的向量和。 如图所示,在均匀半空间表面布以电极A和B并分别以 +Ⅰ和-Ⅰ向介质中供电,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可写 出A、B两个点电流源在M点形成的电位。
第一章 电阻率法
什么是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是以地壳中岩石和矿石的电阻率差异为 物质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 达到解决地质找矿的目的。 电阻率法是传导类电法勘探方法之一 电阻率法的电场是人工电场
第一节 电阻率法的理论基础
一、岩、矿石的电阻率 1.电阻率(resistivity)的基本公式
大部分电流都集中在近地表地层内!
l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结论:
当h=AB/6时,jh/j0=85%,因此,在此范围内,可以近 似认为是均匀场; 当h<AB/2时, jh/j0>35%,如果有异常体存在时,可 以识别; 当h=0.71AB时,jh/j0=19.2%,此时,如果有异常体存 在时,有时也可以识别; 当h=AB时,jh/j0=8.9%,此时,如果有异常体存在时, 很难识别异常;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h不变,jh随AB的变化规律:
l jh (l 2 h 2 ) 3 / 2
什么时候jh最大?
I
当l 0, 或l 时, jh 0
jh I h 2 2l 2 当AB 当 2 2 5/ 2 0 l (h l )
2h时, 此时深度为h的电流密度最大 ,
2.地表正、负两个点电源的正常电流场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为了弄清电流场在地下的分布情况,AB不变,主断面(A、 B连线的中垂面上)电流密度的变化情况。 当h=0时,AB中点O处的电流密度用j0表示
主断面内电位及电流分布
当h≠0时, I cos I l I 1 1 j 2 j cos j h r (l h ) l [1 ( h ) ] [1 ( ) ]
U R I
一、 岩、矿石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
2.电导率(conductivity)
将电阻率的倒数称为电导率,用s表示。
s
1
r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1 岩石和矿石的电阻率 1) 岩石电阻率的测定
铜丝
铜板
二、岩石和矿石的电学性质
2) 岩石的导电方式
岩石的导电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 (1) 电子导电:金属、石墨——电阻率低; 各种天然金属属于金属导体。地壳中不常见,如自然铜、金、 石墨是一种特殊电子导体; 金属导体导电性十分好,电阻率值很低,一般r≤10-6 ·m (2) 半导体导电:大多数金属硫/氧化物——电阻率低; 大多数金属矿物为半导体, r高于金属导体,通常r=10-6~10 6 ·m 半导体性质同其所含杂质种类和含量有关,电阻率变化范围大。 (3) 晶体离子导电:大多数造岩矿物,石英、云母、方解石等——电 阻率高;固体电解质的电阻率很高,一般r>10 6 ·m (4) 离子导电:含水矿物——电阻率低; 不同种岩石的电阻率一般不同——电法勘探基础; 但不同种矿物电阻率的范围有可能部分重合——电法勘探的局限性;
dU Eds
M点的电位是将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该点 所做的功,则:
U dV Eds Edr
M M M M
rI rI dr 2r 2 2rM
即:电位值与电流强度I和岩石电阻率r成正比,与A到M 点间距离成反比;点电源A(+I)处电位值最大。
2.岩石电阻率与层理的关系
r n 代表垂直层理方向上的平均电阻率;
r t 代表沿层理方向的平均电阻率。
rn
r1h1 r 2 h2
h1 h2
rn rt
h1 h2 rt h1 h2
r1
r2
以上两种电阻率是如何得来的?
图1-1-1 层状结构岩石模型
rn的获得
设岩石由两种岩性地层组成,厚度和电阻率分别 为:r1,h1和r2,h2 S h1 h2 R1 r1 R2 r 2 S S r1h1 r 2 h2 Rn R1 R2 S
A h h 2 2 2 3/ 2 2 0 A 2 3/ 2 2
3/ 2
jh 1 j0 [1 ( h ) 2 ]3 / 2 l
l
l
j 1 h l时, h 85% 3 j0 j h l时, h 35% j0 jh h 3l时, 3.2% j0
China Univ. of Mining &Tech.
第二节 地表点电源的正常场
点电源场的建立
为了建立地下电场,将A、B两个电极向地下供电, A、B被称为供电电极; 当供电电极大小比供电电极间距小得多时,可以将 两个供电电极看成是两个“点”,所以将A、B称为 点电源;
1. 点电源时的电场
一个点电源时的电场
电压为标量,在此为正值; 电场强度为矢量,有方向性; 电场强度的减小速度要比电 压的减小速度快。
A B EM EM EM
rI 1 1 ( ) 2 2 2 AM BM I 1 1 A B jM jM jM ( ) 2 2 2 AM BM
在A、B之外, EMA和EMB的方向相反,最终可得主测 线上电位与电场强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