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比较政治制度概述
3.4实例分析环节
1、模拟联合国 2、模拟欧盟
参考文献①ຫໍສະໝຸດ ② ③ ④ ⑤ ⑥ ⑦⑧
⑨ ⑩ 11
徐红:《比较政治制度》,同济出版社,2004年3月版 曹沛霖、陈明明、唐亚林主编:《比较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版 [美]劳伦斯•迈耶等:《比较政治学—变革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华夏出版社, 2001年5月版 [美]霍华德•维亚尔达主编:《非西方发展理论—地区模式与全球趋势》,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6年1月版 贝娅特科勒—科赫等:《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版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三版 徐湘林等主编:《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中信出版社,2003年8月版 刘军宁等编:《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三联书店,1996年10月版 [英]戴维•赫尔德,燕继荣等译:《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版 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美)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 出版社
比较政制度概述
为什么要学比较政治制度
什么是比较政治制度
怎么去学比较政治制度
1.为什么要学?
从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 建》谈起 当今世界“人们正在寻求并迫切的需要一个 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 “随着冷战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 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 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
3.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behaviorism approach)
所谓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是指那种认定在人的行为中存 在着可以观察的各种一致性并据此可以解释政治行为和政 治机构运作的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受心理学影响,并 关注社会化和人的学习过程、行为动机、人们对权威的观 念和态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它所涉及的研究单位往 往是个人和小团体。从价值评价的角度看,行为主义常自 称为纯科学研究,即只研究事物的本身,不研究事物的价 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后行为主义”开始出现, 它强调把制度和价值观引进行为主义研究方法中,从而使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得到了根本性的改造。
它来自于比较政治学研究中有关发展问题 和现代化研究领域,由罗斯托提出。在罗 斯托看来,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 经济成长的历史,其间又必然经历六个阶 段。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
所谓政治文化,是指个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政 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它包括政治认识、 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 政治信念、政治思想及政治理想等等。用一句 话来概括,政治文化就是指政治体系的心理方 面,它包括一国居民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 仰、价值观和技能等,如道德标准、神权标准、 理性、平等、自由、博爱等。
政治心理学(political psychology)。
政治心理学处于政治学和心理学的结合部, 是探索个性及人际关系如何影响政治活动 的研究分支,其潜在的研究领域是很广阔 的。政治心理学试图利用能够确定行为规 律的方式对政治行为者进行分类,探讨政 治家们的行为动机。
3.怎么学?
学习的主要内容框架 学习的方法 参考书目
共和民主宪政—探索市场秩序的政治框架 国家与社会(市场或社会) 文明的冲突
3.3实践比较环节
欧洲国家 美洲国家 1、立法制度
元首制度 选举制度
亚洲国家
.
2、政党制度 3、议会制度 4、行政制度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文官制度
5、司法制度
案例组织和讨论安排
全班26人分成5组 每组在案例比较环节,选取具体国别,详 细把握具体的政治制度内容,提出问题, 引导讨论 形式可多样:模拟形式、研讨形式、录音 或录像形式等
1、比较研究的方法(comparative approach)
这是最为基本的一种研究政治制度的方法。所 谓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有着 某种联系的多个事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间 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对事物做出初步的分 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认知和把握不 同事物的共同或相异的表象特征和本质特征, 进而达到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所谓比较 研究,则是将比较方法系统地运用于科学研究 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方式。
基本研究领域:
1、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比较政治制度。自比较政治学诞生以来,政治体制 始终是这门学科研究的中心议题。
3、比较政治行为。 政治角色的政治行为分为制度性和 非制度性两类,比较政治制度只观察和比较政治制度行 为,非制度性行为不再其视野之内;而比较政治行为则 对二者都进行研究,并注重和观察和比较非制度行为, 如腐败、贿选,营造非制度性社会关系网络等,也包括 体制外各种政治焦色,如政党、利益集团、企业界、学 术界等的政治行为。 4、国别政治与地区政治。
也称为“地缘政治学”(geographical politics),由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最早提出, 它可称为政治科学中最古老的分支学科之 一,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 多德。政治地理观认为,一国的地理和生 态状况与该国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
经济成长阶段论(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体(system of government)问 题。主要研究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自己的 政权机关。在人类历史上,曾存在过种类繁多的 政体形式,许多政治思想家研究过政体的分类, 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是三分法:君主政体 (monarchic system)、贵族政体(aristocratic system)民主政体(democratic system),另一 种是二分法:君主政体(monarchic system)和 共和政体(republic system)、或民主制 (democratic system)和专制制(autocratic system)。
2.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研究方法 (structural-functional approach)
所谓结构—功能主义是指那种将社会看作是一个 系统,试图通过探讨其结构和功能而揭示其运行 规律的研究方法。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 首创。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结构和功 能,结构即某一系统内由特定行为主体所构成的 组织安排、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或不同角色之间 相对稳定的关系,功能即与此类行为主体的行为 方式之目的和过程相关联的影响或行为结果;其 基本的分析逻辑在于强调结构与功能的不可分割 性与互相转化;任何结构都会产生特定的功能, 而任何功能也必定来自于某种结构。
核心要素: 1、比较方法贯穿该学科领域的任何一项课题 的研究工作中。 2、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国家,至少应 该是独立的政治体系。 3、比较政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学科发展主线: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才能更有效的使 政治的跨国比较研究成为一门科学。
1、19世纪:历史主义是比较政治学的主流范式。“历史是 过去的政治,政治是现在的历史” 2、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半期,制度主义成为主流范式。 “法律—制度主义”:政治哲学—法律体系—政治制度— 政治行为 3、20世纪50—60年代,行为主义成为主流范式。 4、60年代末,后行为主义介入,是一种多范式的兵力和竞 争,如依附论,世界体系论范式,组合主义和法团主义范 式等 5、现今,新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 义,历史制度主义
(5)其它具体的政治制度
这主要是指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国 家政治生活有序进行而规定的一系列具体 的制度、机构及其运行规程,如选举制度 (election system)、公务员制度(civil service system)、政党制度(political party system)等。
2.5研究方法
4.系统论的研究方法(systems approach)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治学家戴 维· 伊斯顿把系统论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政治 学研究中,创立了政治体系的概念体系及 其相应的体系理论。整个政治系统的平衡 有赖于经由反馈所实现的输入与输出之间 的调适。
政治地理观(political geography)。
2.2基本概念
比较政治制度研究对象的核心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 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 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 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 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狭义主要指政体, 即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 政治卷》,1992年,第514页)
制度行为者:制度 的运行
2.1.2比较政治学的确立与研究核心
确立: 亚里士多德:用比较的方法建立的一门经 验科学的政治学。(宁骚) 19世纪中期起,经验研究和比较分析推动 着政治学从思辨的哲学变成实证的科学。 19世纪末,政治科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社 会科学,比较政治学则是政治科学的一个 基本学科。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常用的方法有: 比较研究的方法。国别比较;分类型的综合比较;各国政 治体制的某一个专题进行比较 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研究方法。1956年阿尔蒙德《比 较政治体系》,1960《发展中地区政治》,1966《比较 政治学:发展的路径》 行为主义研究方法。最大特点是不研究事物本身,而是研 究事物的行为。 系统的研究方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伊斯顿《政治系 统分析》 政治地理观;经济成长阶段论;政治文化;政治心理学等
从王浦劬的《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谈 起 中国政治体制改和与政府创新 “中国的渐进改革模式是客观条件和理性选择的 主观努力相结合的结果。”客观原因:原有体 制的困境和体制外的增量改革;主观努力:特 殊的社会心理——人心思定;受到对改革抱不 同态度的力量牵制。 “政府创新的本质是力求实现其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