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整理铁路优秀团员事迹材料(6篇)

新整理铁路优秀团员事迹材料(6篇)

铁路优秀团员事迹材料(6篇)铁路优秀团员事迹材料第1篇:我所从事的测量绝对要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年仅33岁的*,有着11年的测量工龄,在公司测量界是有名的技术状元,一个仅有中技文化的测量技师,被鲜花和荣誉所包围,这一切,全源自于他的勤学方网苦练。

高速客运专线的建设标准极高:整体道床全线无碴轨道,要求零沉降,是全新的施工工艺,对轨道的平顺性要求很高,施工难度很。

无碴轨道对测量的要求就更高,能够说已到达了测量的极限精度。

正投入使用的全站仪和水准仪都是目前精度最高的仪器,像瑞士的徕卡tca2003仪器,测角精度0.5秒,测距精度1+1ppm。

水准仪采用美国天宝dini电子水平仪,每公里误差为0.3mm。

测量工作能够说是整个无砟轨道铺设成功的关键工序。

设计精度要求到达1mm,也是*从未遇见的。

他深知稍少闪失,就会影响到整个测量成果。

为此,白天他泡在工地进行cpiii网的测量。

晚上又对成千上万个测量数据进行复核和计算。

由于测量时受到温度、气压等天气的影响,对测量仪器提出了更高要求。

测量精度来自测量连接件加工、安装的准确。

在测量前,*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导致误差的细节。

比如加工测量棱镜连接件,精度要求到达0.2个毫米。

他对车床加工出来的每个连接件都要一个一个进行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用于工地。

从安装一个套筒到测量墩,等等,所有的测量部件都要经过层层测试,保证每个部件的误差不超过容许值。

测量中对人的素质要求异常高,因为使用的都是进口仪器,部分是全英文的,有必须的英文基础是必须的,并且测量经验也显得至关重要。

正因为*具有多年过硬的测量经验,对误差的来源已经做到了如指掌。

工地上使用的第一套国产粗调机和精调机,由于生产厂家没有成熟的经验,各种技术参数仅有经过现场不断的测试才能发现和改善问题。

一次,*在操作粗调设备与测量设备时,他提出测量设备与粗调车的通讯连接,测量计算程序中不能显示资料,操作界面不合理,测量程序内没有断链设置,没有左右线确定,厂家经过检算,采用他的意见。

厂家技术人员握着*的手说:十分感激你对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这样有利于提高和改善设备,我们的市场前景就更。

乐于奉献生活中的*就是这样一个喜好琢磨和动脑筋的人。

从一名机械钳工成长为测量技术状元和局第二届职工技能赛测量第一名获得者。

10年来,他走过了一段刻苦求学和钻研业务的成才之路。

1998年,从武汉桥梁技校钳工专业毕业的*,从事了测量工作,经两个月的脱产培训,*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结业,开始在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测量对他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工种,刚开始操作时不懂得要领,工程部长看到后冲他吼:连线都放不好,其它先进测量仪器看你怎样使用!*第一次尝到了挫折的滋味,也开始意识到,再简单的工作要做好也要付出艰辛的汗水。

工地上的年轻技术人员很是敬佩*,他比我们能吃苦,为了练就这手绝活儿,当初每一天坚持练习九、十个小时,拿卡尺和测量仪器的5个手指都有些僵硬、磨出了水泡。

凭着这种锲而不舍的钻研,他很快就能看懂图纸,能独立测量放线并进行各种测量数据的计算。

在工作中凡是他经手的测量数据,必须完全闭合,否则即使是再次翻山越岭,他也要重新测量。

正是凭借这种严谨的作风,几年来,*参与的河南宛平高速、杭州湾跨海桥、沈阳地铁、深圳湾跨海桥等20余个重项目的测量,均得到了经理部领导和测量监理的一致好评。

2004年,*调到公司工程部,协助测量工程师负责全公司测量工作,这是他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2005年7月,因深圳湾跨海桥项目经理部急需高技术的测量工,公司安排他到工地负责全面的测量工作。

当时桥工期十分紧迫,尤其箱梁悬拼是国内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难度,科技含量高,在悬拼箱梁施工过程中,对测量精度要求异常高,能够说是整个施工成败的关键。

总监只给他两天的考察期,如果不能胜任,就要求公司换人。

*最终不负众望,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得到了总监和测量专业监理的好评。

深圳的天气变化无常,海上测量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衣服淋湿又被晒干,*一点也不在意。

他宁愿让雨水淋湿自我,不让测量仪器淋湿。

他说衣服淋湿了能够晒干,就是感冒也能够吃药,但仪器淋湿了就不能用了。

永不满足2006年4月中旬,*作为首批专业技术人员,奔赴福厦铁路工地,担任测量技术主管。

到工地后,他就带领测量组,马不停蹄,仅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60余公里管段内各种控制桩的交接工作,并签订了控制桩交接纪要。

2007年8月27日,在公司召开的2007年现场工作会上,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亲自为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的*颁发奖金和奖章。

幅照片发到了公司网站主页头条推荐新闻栏目里,*这一专家型员工为工人争足了面子。

自从以后,在福厦铁路工地上,技术状元、能工巧将的名声更加起来,但他说:名气,职责更,一个人的技术再好,也做不了多少,仅有团队个个技术好,做出的工程质量才是真的好。

在平时的工作中,他都热心地把自我学到和掌握好的操作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工友。

工友们纷纷向他请教,他进取地做好传、帮、带工作,每一天根据工友们不一样的水平程度进行手把手的帮教,使他们的技术有了很的提高。

针对许多青年人认为搞测量没前途,不愿意干这种基础技术工作,*经常与他们谈心,以自我的实践经验,让他们认识到行行能出尖子、出状元的道理。

无论是谁遇到测量上的问题,他都会耐心地解答,有时甚至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教他们使用仪器、计算公式。

在实测过程中,他对青年技术人员严格要求,从测量计算、记录、测量复核每一步都要细致把关,培养青年技术人员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习惯,为公司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测量人员。

他本人荣获中国中铁十青年岗位能手、局十标兵党员等荣誉称号。

在鲜花和荣誉面前,*最的期望就是把自我多年来在工程测量上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

事实也是如此,*带出了多名徒弟,全部成为公司技术骨干。

*,以扎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诠释了状元的含义,赢得员工们的一致称赞。

铁路优秀团员事迹材料第2篇:立正、稍息!雄壮的军人般的口号声在安陆工区响起。

人们驻足观看,原先是工区的职工们早点名,安排新一天的工作。

职工们身着清一色的黄色防护帽、防护服,就像部队士兵统一着装,整齐威武。

他们的领头雁,便是职工们习惯戏称的军人工长李青青。

李青青1977年11月出生,7月入党,1992年11月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军80436部队服役,1995年12月退伍后,分配到铁路当了一名养路工。

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很快成为工区的生产骨干,并于8月当上了安陆工区工长。

在他的带领下,工区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改变,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工区管辖的10公里正线,28组道岔,9.5公里站线动静态控制到达全优。

以来,段领导多次添乘检查,每公里晃车到达0.2个的控制标准,成了段上的放心线。

过去,安陆工区管理混乱,工作生活条件较差,一度人心思走,线路设备质量滑坡。

8月4日,由于工区职工违章蛮干作业,造成了管内严重晃车事件发生,在路局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8.4事件后,领导将这个工区工长的担子压在了李青青肩上。

应对着人心涣散,线路质量差的状况,李青青反复思忖,从鼓舞士气入手,使整个工区职工攥成一个拳头。

他常说,一个人要有志气,一支队伍更要有士气;士气旺盛,才能战无不胜。

他从早点名排队分工抓起,要求家显现安陆工区职工的气势。

之后,李青青抓面貌改观。

他带领工区职工搞室内外卫生,清除院内杂草,疏通淤积的下水道,冲洗厕所。

他首先将自我的被子叠得像部队时那样四方四正,要求职工照他的样貌将被子叠好,物品摆设一致。

整个工区像军营般的面貌一新,职工们的心境为之一振。

他来到安陆工区当工长后,就为自我订下了一套行为规范。

凡是要求职工到达的,自我要在标准上严上一档;凡是涉及职工利益的,要坚持公开、公正。

他认为,工区的战斗力的构成首先在于严格的管理制度,而制度执行得好坏关键在工长。

上任伊始,他一应对工区管辖线路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检查,一面查看工区原先实行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和工区每一位职工促膝谈心,问其所想,知其所需。

一趟一来,人瘦了,脸黑了,可他的工作笔记里却记了30多个职工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和提议。

在工区管理上,他充分调动职工的进取性和凝聚力,让每一名职工都参与工区管理。

工区每项管理制度都必须经过工区职工的评议和签认,实行家的制度家定、家管,家共同来遵守。

为此,他和工区职工一道,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工区的工作制度,细化和完善了《综合考核办法》、《防护员考核办法》、《设备质量考核办法》、《施工卡控措施》、《岗位达标考核办法》等十余项基本管理制度,工区职工从心眼里理解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谁也别想搞特殊化。

有一次,工区职工在线路上作业,李青青没有安排专人防护,被段检查人员发现,当场考核200元,他二话没说,一人承担。

去年5月份的一天,青工秦德志刚调到安陆工区不久,一次在清挖线路翻桨时,天窗点作业前准备工作没有按规定操作,被李青青当场制止,下班后及时召开了工区安全分析会,对违章作业的危害性进行了认真分析,当月对带班人员和青工秦德志进行了考核。

工区个别职工发牢骚说道:李工长,又没有出事,何必这么认真李青青却说:安全无小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认真对待。

工区的各项制度都是经过工区职工的评议和签认的,家都不认真遵守、严格执行,一个团体怎样有战斗力同时也对自已没有很能好地教育好青工进行了管理上的自我批评。

李青青坚持白天和职工们一齐上道作业,工区的台帐和日作业计划都是利用晚上完成。

他在跟班中发现,有的带班人员作业习惯不好,简化作业程序,有的作业标准打折扣,久而久之,导致线路质量不高,晃车现象突出。

他将部队训练那套使了出来。

布置日班计划,点点滴滴讲得清清楚楚,执行的时候又和带班人员一齐带领职工干。

全部作业完成后,他又带领着带班人员逐一回检一次。

此刻,全工区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线路质量动静态控制到达全优。

工区实行天窗点以后,家的工作时间与原先发生了很变化,天窗点时间紧,任务重,李青青根据天窗点迅速调整了工作计划,他把以汗水换质量,以质量保安全作为工区抓好安全生产的座右铭。

应对工区生产任务重、汉丹线增建二线安全卡控及工区人员少的情景下,他顾不上家中(来源:莲山课件5ykj.)年幼的孩子,一心扑在工区。

工区管辖的确良10公里线路、28组道岔、5条到发线等设备成了他生活的主题。

他记不清父母、妻子的生日,而工区的每一公里线路、每一组道岔、每一条曲线在他心中都有一本明细帐。

有一次,李青青肾结石突发了,他晚上打点滴,白天坚持工作,硬撑着在施工工地上奔忙,敬业爱岗的精神激励人工区每一位职工。

3月3日5时50分,因下雨,他及时出巡冒雨检查,发现管内k113+500处新顶进立交雨水冲刷路基,造成路基塌方,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他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