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植物检疫行政执法要点林业检疫执法是森检机构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感染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对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以防止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外传和扩散蔓延,防止生物灾害的发生,达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目的的一项林业行政管理工作。
加强森检执法工作,是认真贯彻全国依法治林纲要的具体体现,也是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保护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一)要十分明确行政职权法定职权法定,即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权力必须来自法律的明确授权。
凡法律没有授权的,行政机关不得为之,否则就是越权。
职权法定,越权无效,这是依法行政的主要原则之一。
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组织法规定,大都以概括的语言划定各机关的职责范围;二是由单行的实体法,实际上也就是赋予行政机关以义务和责任,行政机关必须尽一切力量去保证完成。
因此,行政机关的职权从另一角度说,就是职责。
职权与职责是统一的,是一件事情的两面。
放弃职权,不依法行使职权,就是不履行义务,就是失职,应该追究责任。
例如,法律赋予了警察抓小偷的权力,如果在公共汽车上发现小偷,公民不抓捕小偷并不违法,但警察必须履行抓捕小偷的义务,否则构成失职。
《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赋予了植物检疫机构的行政处罚权有:罚款(50元至2000元);责令赔偿损失;没收违法所得;对违规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改变用途。
我们应当正确行使这些权力,象木材检查站不得实施检疫、不得签发《植物检疫证》和不得收取植物检疫费一样,植物检疫机构或人员也不得代行木材检查站的职责,如不得没收无木材运输证运输的木材。
(二)要始终坚持法律优位的原则法律优位从狭义上说,指法律在效力上高于任何其它法律规范;从广义上说,是指上一层次的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下一层次的法律规范。
我国行政机关权力十分广泛,行政机关对公民的管理从其出生前至其死亡。
可以说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可见行政机关的权力是相当大的,如果对行政机关这么大的权力不加以约束,极易造成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的侵犯。
而法律优位要求行政机关在制定行政规范时应遵守法律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我们少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制定“红头文件”的方式来剥夺、限制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从而达到为私利、部门利益之违法目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抽象行政行为(含红头文件)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做到依法行政,符合法律优位的原则。
(三)要合理公正的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自由裁量权指的就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行为的范围、方式、种类、幅度等方面所享有的选择决定权。
如《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对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单证等的,可以处50元至2000元的罚款。
和任何权力一样,行政自由裁量权也会被滥用,也具有破坏性,因而必须使行政自由裁量权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畴,即要通过行政合理性原则来规制自由裁量权。
对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在当代中国也有特别的必要性,那就是由于中国人受传统和计划体制的影响,行政自由裁量权向来很大,对行政活动的有效规制一直是一个难题,行政权的难以驯服一直是中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一个痼疾。
要使行政自由裁量权适当以达到行政合理性、公正性,需要在如下方面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1、符合法律授权的目的。
法律总是基于一定的目的而授予行政主体自由裁量权的。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法律授予行政主体自由裁量权的目的,是为了使政府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共利益。
除了一般的目的之外,法律授予每一项自由裁量权还有其特定的目的。
如《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对违规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者改变用途。
其目的是防止危险性森林病、虫传播蔓延。
法律授权的目的是对自由裁量权的一个重要限制,没有这种限制,自由裁量权就很容易成为随意裁量权,就很难保证行政决定的合理性。
因此,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符合法律授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2、裁量行为有事实根据并合乎情理。
这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有事实根据,所采纳的证据必须确实可靠,证据要与案件有关联性,与案件裁量结果有逻辑协调性;还要求行政裁量行为要尽可能充分考虑与行政行为相关的诸因素而排除与其无关的诸因素,即依照正常人的经验、知识和理解能力所应当考虑或不考虑的诸因素。
总之,行政裁量行为应符合情理、常理、公理。
3、裁量过程公正。
合理的自由裁量行为不仅要求行政主体的主观动机和行为的结果是合理的,而且要求行政主体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和方式具有合理性。
具体说就是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行政行为的程序和方式时,行政主体应尽可能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过程和方式符合社会的一般的公平正义观念。
例如,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避免自己做自己的法官;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应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在不损害行政目的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最为有利的行政方式等等。
4、遵循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的实质是禁止行政机关超过必要的限度和度量而进行裁判,因而也可称之为禁止过度原则。
具体而言,该原则有如下要求:适当性,即面对多数可能选择的处置方式,应当选择可达到行政目的方法;必要性,即要求行政主体在若干个适用于实现法律目的的诸方法中,只能选择使用那些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最小损害的措施;比例性,即行政主体应斟酌选用方法与目的之间关系,适当地平衡一种行政措施对个人造成的损害与社会所将获得的利益之间的关系,禁止采用那些对个人损害超过对社会的利益的措施。
(四)要高度重视行政程序,维护程序公正行政程序主要是指行政行为的步骤、顺序、方法和时限。
面对行政权力日益扩张和强化的现实,为了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使其保持在符合人民意志的轨道上运作,许多国家都用法律形式规定了行政程序。
行政执法不仅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必须依据实体法,还应该遵循程序法。
如果说,行政实体法规定的是行政职权所要达到的目的、目标,那么,行政程序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步骤、形式、时间和顺序。
为达到行政目的,就必须有相应的程序,否则,再美好的目的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只有程序正义才是真正看得见的正义。
如两个人分一个苹果,无论怎么切,都不容易达到完全公平,因而难免抱怨,但如果让切苹果者后取苹果,就不再会有抱怨,这就是看得见的正义。
长期以来,我国无论从立法还是执法上,“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十分严重。
在许多人看来,实体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
而程序法不过是一些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问题,都是些形式上的东西,可有可无,不仅执法者有这种思想,而且普通老百姓也不重视程序问题。
所以,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对实体处理正确,而程序违法的行政行为,人们普遍持一种宽容态度,这样更加助长了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程序的轻视。
依法行政原则要求不仅要遵守实体法,还要遵守程序法。
违反法定程序与违反实体法从表面上看虽有不同,但造成的结果是一样的,都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程序公正的要求是:不经过法定行政程序,任何个人或行政机关不得做出影响公民权益的行政决定,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程序所作的决定无法律效力。
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可分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
林业行政执法是指林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林业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职权,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和规章直接应用于相对人,使国家林业行政管理职能得以实现的活动。
林业行政执法依照执法行为对相对人权利义务所引起的直接效果而进行分类,可分为:林业行政检查、林业行政处理、林业行政处置、林业行政强制执行和林业行政处罚。
而林业行政处罚是在林业行政执法实践中运用最广,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二、林业行政处罚的基本知识(一)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行政处罚法定原则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法定权限内,依据法定程序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处罚的设定是法定的;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实施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实施处罚的程序是法定的。
2、公正公开原则行政处罚应当具有公正性。
公正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行政处罚应当合法。
在按照法定依据由法定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其二,行政处罚应当适当。
行政处罚的具体内容应当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行政处罚应当公开。
有关行政处罚的规定都要公布,实施行政处罚都要公开,以利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
因此,公开是保证行政处罚公正性的必要条件。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行政处罚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保证行政法律规范实施的最后手段。
因此,行政法律规范的内容为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履行义务行使权利,这是行政法律规范实施的最佳效果。
在违法行为发生以后,应当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使当事人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再犯。
4、保障相对人权利原则行政处罚依照法定原则按正当法律程序对相对人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是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行政处罚法赋予当事人诸多权利。
主要有:相对人的了解权、陈述权、申辩权、听证申请权、申请回避权、申请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行政赔偿请求权等。
5、行政处罚职权分离原则这种分离的主要形式有:(1)行政处罚设定权与行政处罚实施权分离。
行使行政处罚设定权的国家机关原则上不应实施行政处罚,而实施行政处罚的国家机关原则上无权设定处罚。
目前,除制定行政规章设定行政处罚,又可以实施行政处罚外,其他设定行政处罚的国家机关一般不能实施行政处罚。
(2)行政违法调查权与行政处罚决定权分离。
为保证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和适当,有必要将调查权与决定权进行分离。
(3)决定罚款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行政处罚法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某些地区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做法,将罚款的决定权与收缴权进行分离。
在极少数情况下,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在做出罚款决定的同时当场收缴罚款,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行政执法人员只有权做出罚款决定而无权收缴罚款,罚款由财政部门委托有关银行收缴。
(4)由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行政处罚听证主持人。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的种类指行政处罚外在的具体表现形式。
划分行政处罚的种类是行政法律责任形式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包括以下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三)林业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林业行政处罚是指林业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行政机关委托的事业组织,依法对违反林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