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河三级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建设项目概况1.1流域规划概况新庄河发源于华坪县通达乡乌坪子山南麓,由西北向东南穿行于华坪县境2内,于塘坝河口附近汇入金沙江,全长68.9km,流域面积1240km,多年平产3333水量6.56亿m,最大流量1170m/s,最小流量0.6m/s,多年平均流量15.28m/s,全河总落差1307m。
主要支流有黑塘河、边凹河、良马河、民主河鲤鱼河、龙泉河和大兴河。
2001年8月,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云南省丽江地区华坪县新庄河、乌木河流域规划报告》。
规划提出新庄河分五级开发,分别新庄河一级站、新庄河二级站、新庄河三级站和新庄河四级站,其中一级站、二级站、四级站和五级站都已经建成发电。
1.2 项目名称云南省华坪县新庄河三级水电站。
1.3 建设性质云南省华坪县新庄河三级水电站为新建电站。
1.4 投资规模本电站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为静态投资4480万元。
其中土建投资2526.063万元,设备购置费为1800.39万元,其他费用156.52万元,本项目资本金按固定资产投资的30,计为1500万元,其余资金3000万元从银行借款。
11.5 工程组成工程组成如下表。
表1 新庄河水电站工程组成一览表工程组成挡水系统溢流坝、冲沙闸、进水室、进水闸发电系统主、副厂房工程、升压站1.6 工程建设周期电站拟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期为1年,2010年7月竣工投产。
1.7 建设征地222拟建电站占地12.48hm,包括淹没占地6.63 hm、永久占地4.95hm和临时2占地0.90hm。
2评价区环境现状2.1环境现状2.1.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经2009年5月对新庄河进行了现场采样监测,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标准进行评价,新庄河三级水电站所在河段除氨氮超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外,其余所测项目均达?类标准。
2.1.2空气环境和声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区域远离城镇,现有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为农村生活燃料燃烧,属于无组织排放;声环境污染源主要为农村道路交通噪声及人群活动噪声。
总体上看,项目所在区域为农村,环境空气及声环境基本保持自然状况,环境空气现状2质量良好、声环境质量较好。
2.1.3生态环境现状(1)土地利用现状拟建电站工程评价区内有水田、旱地、有林地、灌木林、河流水面、建筑用地和荒草地等8种类型,其中荒草地所占比例最大,为49.17%;其次是灌木林地地和水田,分别为21.20%和12.43%;其它依次为河流水面、旱地、有林地、建筑用地。
(2)陆生植被及植物资源现状1植被现状 ?拟建电站工程评价区原生地带性植被已经不复存在,现存的植被类型主要有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干热稀树灌木草丛、干热河谷灌丛和农田植被。
统22计有植被面积283.96hm,其中自然植被226.15hm,占评价区内植被总面积的279.64%,人工植被57.81hm,占20.36%。
各植被类型中又以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面积最大,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9.17%;其次是干热灌丛,占21.20%;其它依次为水田植被(12.43%)、旱地植被(4.11%)和暖温性针叶林(3.96%)。
2植物资源现状 ?拟建电站评价区内主要维管束植物有73科162属191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96种,种子植物67科56属185种。
根据现场考察,在拟建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区内有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为红椿(国家?级)。
(4)陆生脊椎动物现状拟建电站及附近地区共录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2种,分属于4纲18目42科。
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物种5种,分别为:雀鹰、普通鵟、红隼、白腹锦鸡和领鸺鹠;云南省省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种——眼镜蛇。
(5)鱼类现状拟建电站所在河段评价区内记录有鱼类4目6科14属14种,以鲤形目最多,有2科10属10种,占总物种数的71.4%。
经现场调查,未发现大型水生植3物,工程区域也不是鱼类的索饵和繁殖重要生境,评价区没有记录到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鱼类;也没有《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的珍稀和濒危种类;没有记录到特有鱼类;也没有记录到大型洄游鱼类和外来鱼种。
(6)景观现状评价区内主要景观由勐新庄河、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干热河谷灌丛、农田植被、村落及乡村道路等5种类型组成。
2.1.4社会环境现状华坪县属云南省丽江市,辖3个镇5个乡60个村民委员会,县政府所在地为中2心镇。
华坪县土地面积2158.75km,据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人口16.38万2人,其中农业人口12.46万人,占总人口的76.1%,人口密度为75人/km。
少数民族51306人,占总人口的23.9%,主要有傈僳族、彝族、傣族、苗族、纳西族等多种民族。
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7157万元,财政收入16096万元,财政支出53641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594元,农民人均收入2326元。
粮食总产量86700t,人均生产粮食687kg。
总体上,全县工业以煤炭、电力、建材、合金冶炼为主,个体私营经济相对发达,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农业以种植亚热带作物和养殖畜禽为主。
2.2环境敏感目标及敏感区域表2 新庄河三级水电站工程建设区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影响因素名称地点暖性针叶林、稀树灌施工区工程占地及其它人为破坏木草丛和次生灌丛陆生、两栖爬行类动工程占地及其它人为破坏、施工区、淹没区物水库淹没水生生物、重点为鱼重点为本工程电站库尾至下游厂房尾大坝阻隔、废水排放、水库生态环境类水河段蓄水农业用地施工区、淹没区工程占地、水库淹没水土保持施工区施工行为生态景观施工区、淹没区工程占地、施工行为4施工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库区及坝后水质水排放;蓄水初期库盆浸出水库淹没区和施工区河段; 污染物;运行期少量生活污坝下河段; 水排放;水库排沙运行方式水环境水量(满足水资源利水库初期蓄水、蓄水调峰用功能)防洪水库淹没区水库淹没洪水托顶施工燃料、扬尘、粉尘、尾气环境空气施工人员、进场公路施工区、石龙坝乡德茂村位于现有进及声环境沿线两侧居民场公路两侧的居民点施工期机械噪声、爆破、交通噪声工程影响区经济社会华坪县、石龙坝乡工程建设和电站运行发展社会环境人群健康施工区流动人口增加、水库蓄水评价区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3工程分析及主要环境影响3.1工程分析3.1.1 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项目位于山区性河流,根据对项目水库淹没、坝址、厂房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项目建设运行影响不大,地质条件基本符合,工程建设需要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
电站开发不涉及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及风景名胜区,淹没范围小,对生态影响较小,项目选址原则上是合理的。
3.1.2 施工布置的可行性布置方案根据总体枢纽布置、工程特点、结合施工场地地形、交通条件及施工管理的组织形式,在施工区附近按就近原则进行布置,遵循了统筹兼顾、布局紧凑、施工简易、节省投资的原则。
53.1.3 施工三场选址可行性分析石料场位于河床右岸西北侧,德茂村后场山坡,地形坡度20,45度,石料为二叠希阳新组白云质灰岩,质量良好。
开采高程为1170,1230m,储量为11.5 3万m。
在采石场附近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椿的分布,在石料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对保护植物的保护。
根据工程布置及周围地形特征,将弃渣场布置于河道凹岸,据枢纽区下游2150m左右的山凹中,新征土地面积1.10hm,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坡耕地和荒草地。
在弃渣场的下方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椿的分布,因此在修建临时公路和弃渣的过程中注意对保护植物的保护。
3.2主要环境影响3.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222拟建电站工程占地12.48hm,包括永久占地11.58hm,临时占地0.9hm。
工程占地对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格局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将使被占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损失,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补偿。
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工程的实施,使得土地利用价值增加,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将极大地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2)对陆生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影响1对陆生植被的影响结论 ?电站所在区域因人为活动干扰强烈,原生植被已很少见,沿河两岸的植被主要由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干热灌丛和农田植被等组成。
拟建电站主要影响22的自然植被类型为干热稀树灌木草丛(4.09hm);干热灌丛(2.35hm)。
临时2占地(0.9hm)面积较小,在工程结束后,可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影响较小。
2对植物资源的影响结论 ?工程建设区域主要分布有干热稀树灌木草丛和干热灌丛和农田植被。
相对而言群落结构较为简单,植物物种组成类型单一。
电站的修建仅会造成施工局部地6区某些植物种类的一些个体的丧失,影响较多的是多年生丛生禾草类为主。
因此,工程建设虽然会造成某些植物物种数量上的减少,但不会对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也不会导致任何植物物种的灭绝。
3对保护植物的影响 ?电站评价区有国家二级保护红椿的分布,从现场调查的结果来看:有4棵红椿处于淹没区,均为2.5m高左右的幼树,水库蓄水将会被淹没,造成直接损失;弃渣场和采石场附近有5棵,均为幼树,虽然不在占地区内,但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破坏。
(3)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1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结论 ?施工对兽类、鸟类及两栖爬行类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集中活动和工程施工将驱赶这些动物远离施工现场,向四周扩散,一般不会造成动物大量直接死亡。
但若是管理不好,施工等人员不仅对动物的生活环境产生干扰,甚至会捕捉猎杀动物,使它们数量更加减少。
拟建项目运行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迫使这些动物重新安排其各自的分布格局,动物的密度短期内可能有所变化,但从长期,大范围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2对保护动物的影响结论 ?拟建电站评价区域内通过查阅资料记录分布有的保护动物爬行类有眼镜蛇,鸟类有雀鹰、普通鵟、红隼、白腹锦鸡和领鸺鹠。
项目区域由于靠近村落,人类活动频繁,原生环境已遭到破坏,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当地群众,评价区域保护动物分布数量较少。
项目建设期间由于保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趋避能力,施工期对保护动物的影响表现为迫使这些动物远离施工区,在一段时期当中,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动物的分布格局。
(4)对鱼类的影响电站建成后,水库蓄水,水位上升,库区水流速度变缓,形成相对静水环境,泥沙沉积,增加水体透明度,有利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由于淹没了耕地和林地,增加了水中无机盐类和有机营养物质,总氮和总磷将随大坝的建成逐年升高;7水体营养类型则由贫营养类型向轻度富营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