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院早产儿发展性照顾.ppt
医院早产儿发展性照顾.ppt
问题
保证早产 儿存活
促进早产 儿发育过 程和预后 最优化
早产儿发展性照顾
以早产儿个体生长发育 需求为中心
改变NICU环境和照顾方式 保障早产儿及其家人 的身心健康
住院护理
+ 家庭护理
发展性照顾的理论依据 1 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 2 子宫内外环境的改变 3 NICU环境对早产儿的影响 4 早产儿行为发育协助系统理论
光线
操作
体位
噪音对早产儿的影响
降低血氧饱和度 增加颅内压力 增加呼吸及心跳速率 刺激摒息及心率减慢
使皮肤出现花斑纹 使生长激素降低
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机会上升 体重上升缓慢 睡眠时进入深睡期时间短 无法发展出日夜作息频率
互动时无法睁开双眼
体位、姿态对早产儿的影响
俯卧 仰卧
体位
蛙腿样 姿势
早产儿发展性照顾
最新资料显示
早产 率
我国: 8.1%,约180万/年
超低救 治率
我科: 77.4%(2012年)
发育 问题
国内: 50-70%
全球: 10%,1500万/年
发达国家: 80-90%
发达国家: 约15%
早产儿神经发育问题和损伤 ——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
资料来源: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 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 Ø 生活护理指导:皮肤护理、喂养方法 Ø 家庭发展性照顾的方法、目的和意义 • 制定健康教育小册子 • 早产儿出院前母婴同室 • 建立联系册 • 护理专科门诊随访
早产儿发展性护理的预期结果
• 在给予护理及措施时生命体征变化小 • 在互动时或护理时能维持适当的肤色 • 促进体重增长,经口喂养开始的时间早 • 能促进喂食量的消化,减少胃残余量及返流 • 促进早产儿能出现平滑及协调的肢体活动 • 能适当的使用自我控制行为应对外界环境的刺激 • 能运用外界物质安抚自己 • 能促进治疗,减少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新生儿是否有维持平稳生理状态的能力
高危新生儿照顾理念的演变
The change of care opinion of high-risk neonate 以工作程序为中心的护理
以个体生长发育需求为中心的护理
个体化发展的护理
个别 性
以行为表现作为参考,提供规律性的照护措施
整体性
在神经系统、行为状态、肌张力或活动力、 自我规律与安抚行为上维持平衡
姿势
髋部 变形
影响
各种检查和操作
侵入性 治疗
吸痰
BP、颅内压↑ 脑灌注压↓ 脑血流↑
颅内出血↑
过多 触摸
国内外研究 NICU患儿平均 每小时被触摸
4.5次
改变睡眠
疼痛 刺激
穿刺、插管等 影响成年后下 丘脑-垂体-肾 上腺轴反应性
躯体症状多
与父母分离
影响
父母
恐惧、失控 不确定 无信心
早产儿
亲子关系 建立困难
➢预热物品 ➢擦干身体 ➢更换湿衣
➢集中护理 ➢在温暖环 境中进行
➢体温<36.4 ℃暂缓洗澡
减少噪音的刺激
美国环保 署推荐
白天: 45分贝
晚上: 35分贝
NICU噪声 级别
➢监护仪报警:65-80 ➢呼吸机湿化:62-87 ➢开暖箱门: 90-95 ➢关暖箱门:110-116 ➢放奶瓶在暖箱上:
97-117
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说话轻
仪器声最小 化
走路轻
关门轻
减少光线的刺激
• 用布帘以避免光照射,降低室内光线 • 遮盖暖箱,营造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
减少疼痛的刺激
1
护理时尽量——集中护理
2
不常规沐浴
3
在危重时不常规测体重
4
不常规吸痰
5
使用电子检测设备
6
在侵入性治疗时予以15分钟休息
合理营养
子宫内外环境差异
子宫内
➢声音分贝低频率 ➢母亲活动作息有规律 ➢环境温暖、幽暗、舒适 ➢无侵入性刺激 ➢有边界感,比较安全
NICU环境
➢杂音高频率、高分贝 ➢光线明亮刺眼,无分日夜 ➢非预期侵入性操作频率高 ➢疼痛、刺激无规律 ➢肢体活动无边界感
NICU环境对早产儿的湿度从80%过渡到60%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温箱温度
出生体重 (g)
35℃
1000
出生10天内
34℃ 10天
1500
---
出生10天内
33℃ 3周 10天
32℃ 5周 4周
2000 >2500
---
出生2天内
2天
3周
---
---
出生2天内
2天以上
新生儿保暖管理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鸟巢” ➢戴帽 ➢薄膜覆盖
发展性照顾的实施方法
改变护理方式
改变NICU环境
发 育
和
预
后
最
家属培训教育
改善家庭照顾
优
化
改变护理方式
理念
知识培训
态度
测量
行为
评价
改变NICU环境
1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2
减少噪音的刺激
3
减少光线的刺激
4
减少疼痛的刺激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1
根据体重和日龄设置暖箱温度
2
保持肛温37摄氏度,皮温36.5摄氏度
•昏昏欲睡、易惊醒、烦躁、不安、入睡困难 •状态忙乱或哭泣、无声哭泣 •面部表情痛苦、凝视
评估新生儿的行为反应的意义
新生儿是否对外界刺激或互动出现较一致的反应
新生儿是否有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状态或意识形态的 能力,以接受有利于自己的良性互动 新生儿是否有维持平稳的肌肉张力、良好肢体活动、 或行为状态的能力,或能否进行自我安抚行为
谢谢聆听!!
早产儿行为发育协助系统理论——暗示行为
稳定性行为表现
压力性行为表现
自 Ø呼吸平缓
主 Ø肤色红润
系 统
Ø生命体征稳定
动 Ø体位稳定:躯干、 作 四肢、面部可控制 系 Ø动作状态稳定:身 统 体弯曲、手抓握伸到
口
意 Ø睡眠状态稳定 识 Ø有节奏、有活力哭 系泣 资料统来源Ø:面部表情舒适
•呼吸:暂停、不规律、急促;喘息、气喘 •肤色:花斑纹、苍白、发绀、发暗或发灰 •胃肠道:呕吐、反胃、打嗝、肠蠕动加剧或 停滞、吐唾沫、排气、排便 •其他:震颤、抽搐、惊吓、打哈欠、叹息 •软弱无力:躯干、四肢、面部,嘴巴张开 •高张力:四肢躯干伸张/屈曲过度 •四肢活动散乱,蠕动 •溺水姿势
美国儿科学会表示
早产儿营养的主要目标应该是: 支持接近于宫内生长率的最佳饮食,
而不给生长发育中的新陈代谢和排泄系统 增加压力
保持舒适的体位
促进屈曲体位 头颅塑形:使用水枕 俯卧位放置
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
面对面 注视
触摸 拥抱
亲吻
对父母的宣教——出院后延续发展性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