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学课标解读【2019年版教材】-PPT文档资料
初中生物学课标解读【2019年版教材】-PPT文档资料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9年版)的修订及解读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个人简介
微课
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 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 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 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制作微课的工具之一
“会声会影”软件
案例
作为科学
看科学、听科学、做科学 做中学
做实验
被检查者遮闭左眼,用右眼注视图中的 “十”符号,将图从正前方30cm距离处开 始向眼前移动,当缓缓移到眼前18cm左右 时,被检查者视野中原有的黑色圆点忽然 消失了。若将图形继续前移,黑点又会出 现。
四、初中生物课程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 2.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理念)
探究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它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科学的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坚持
4.STS(科学、技术、社会) 5.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课程理念3: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 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了科学知识,并在这 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 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三、重申了“科学课”的课程性 质
意味着什么?
强调包括生物学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及学生, 不要再把生物学当成“文科”来学习
不要片面地认为,生物学就是一门背诵、记忆 的学科
学习方法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 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生物学知 识
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 终身学习的能力
标准(实验稿)中的“生物教学”“生物实验”“生 物教师”,在标准(2019年版)中都变成了规范的名称 “生物学教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教师”
过去
生物学教师在教(初一)植物学、(初二)动物学时,学生和 家长直接称呼植物老师、动物老师
告诫高等学校的师生,不要出现“病毒老师”“细胞老师” 鸟类学教师、兽类学教师
个人简介
一、 课程标准研制组
1. 刘恩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汪 忠--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朱正威--北师大附中、人教社 4. 刘植义--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 赵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课标组另有:
吴相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方红峰--浙江省教育厅 郑春和--北京四中 余自强--浙江省温州市教研室 张海和--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
二、规范了标准的名称
标准(实验稿)的名称: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 程标准
标准(2019年版)的名称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 标准
首要的变化:删掉了“全日制”三个字
“全日制”是与“业余”“半工半读”相对的,指学 生全天都到学校受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 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 ;《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们“国家实行九年 义务教育”。
教师要 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知识) 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 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 因材施教 公平分配学习资源 公正评价
课程理念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 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 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 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 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角膜:无色透明 巩膜:白色不透明 脉胳膜:使眼球成为“暗室” 虹膜:中央围成瞳孔 睫状体:虹膜与脉胳膜的连接部分 视网膜:含有感光细胞,与视神经直接相
连
眼是感受外界光线的视觉器官
生理盲点
在视网膜上连接视神经的部位没有视细胞, 这一部位被叫做“生理盲点”。
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
含义:指学校、教师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 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 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城 市,是否有残疾,也不管他们对生命科学 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 习机会,使所有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 水平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
“全日制”与“义务教育”的内涵重叠了,删掉“全 日制”三个字很有必要。
二、规范了标准的名称
第二个变化:“生物”改成了“生物学”
生物:自然界中由活物质构成并具有生长、发育、繁 殖等能力的物体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 学科”
课程标准,本是一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而不是“生物” 的课程标准
包括: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学态度
好奇心、诚实、合作、创造力
2.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 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 科学处于缓慢的修正之中(连续性、稳定性) 科学不能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
3.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目的:要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学生行为
主动参与 不仅看科学、听科学,而且做科学 敢于怀疑 生物课更多的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
三、重申了“科学课”的课程性 质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三、重申了“科学课”的课程性 质
2019年版课标P2
“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 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 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 科学的本质。”
一、课程标准研制组
课标研制组负责人 刘恩山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 授,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 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 物系
1985-1987年在澳大利亚墨尔 本大学进修
2019-2019年在美国依阿华大 学进修。
新世纪版初中《生物学》主编 新世纪版高中《生物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