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D 4.C 5.A 6.D 7.C 8.C 9.D 10.B 11.B 12.C 13.C 14.B 15.A 16.D 17.B 18.A 19.C 20.B 21.A 22.C 23.C 24.D 25.C 26.B 27. C 28.B 29.D 30.C 31.D32. D 33.B 34.B 35.D 36.B 37.D 38.A二、填空题1.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2.Information3.数据库技术开发语言4.决策5.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6.经过加工7.企业资源计划8.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9.管理职能(或金字塔)10.逻辑模型11.业务流程12.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13.管理职能结构网络计算结构14. 一体化集成15. 数据处理方式16. 结构化决策17. 详细需求分析18. 需求处理19. 战略计划层20. 采用模块结构图的描述方式21. 机器语言22. 技术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23. 数据流图加工说明24. 数据流程分析三、简答题1.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和原则。
通常,面对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我们无法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要将系统按一定的原则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
分解后的每个子系统相对于总系统而言,其功能和结构的复杂程度都大大降低,减少了分析问题的难度,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
2.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监测企业或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或组织行为,帮助其实现长远的规划目标。
简言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3.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
答案:管理层次通俗一点讲,就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
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下属人数太多时,划分层次就成为必须;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下级人数的多少。
4.简述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主要阶段和各阶段产生的文档。
(1)总体规划阶段,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形成系统分析报告。
(3)系统设计阶段,形成系统设计报告。
(4)系统实施阶段,形成用户操作手册(5)运行维护阶段,形成运行状况报告。
(6)系统评价阶段,形成系统评价报告。
5.简述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6.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总体规划的前段工作中,通过初步调查,了解系统的概貌和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确立了新系统目标。
在此前提下,再来分析开发新系统的条件是否具备,明确新系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
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
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7.系统详细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包括编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和安全控制设计。
8.数据流图与模块结构图有何区别?数据流图是从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来考虑系统的,而模块结构图则从功能的层次关系上来考虑系统。
前者从数据流着眼,后者从控制层次着眼;其次,数据流图的绘制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去掉各种具体的处理方法,只表述抽象的系统逻辑功能。
而模块结构图正好相反,由一个总的抽象的系统功能出发,逐步加入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后获得一个物理模型。
9.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
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
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分)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0. 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什么?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细化,确定划分后的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
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多个模块;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数据交换及其调用关系;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四、应用题1.参考答案:图1图6错误1:订单的来源与一级不符;错误2:“库存处理”和“客户文件”不应出现在二级流图中;错误3:“药品库存”文件的编号与一级流图不符;错误4:加工P1.2中的名称没有动词改正后,如下图所示:图7二级细化图(销售处理)4.参考答案错误1:存折、存单现金的来源与一级流图不符;错误2:“修改”加工的编号不正确;错误3:“修改”加工与“账目”文件之间的数据流方向不正确;错误4:“账目”文件的编号与一级不符。
改正后,如下图所示:图8 二级细化图(审核)错误1:“原始单据”数据流名与一级图不一致;错误2:“凭证文件”的编号应与一级图一致;错误3:“P1.3打印凭证”多余,在一级图中没有描述。
图6 二级细化图(凭证管理)6.参考答案错误1:加工“建立档案”没有编号错误2:加工“建立档案”与文件F1间的箭头方向不正确,应为向下的箭头(或双箭头) 错误3:建立档案、计算工资、打印工资单三个加工之间的箭头多余错误4:“打印人员清单”数据流应改为“人员清单”,将动词去掉。
图7 某信息系统数据流图期末综合练习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D 4.C 5.D 6.B 7.C 8.B 9.A 10.A 11.B 12.D 13.B 14.D 15.B 16.B 17.B18.B 19.B 20.C 21.A 22.D 23.D二、填空题1. 计算机2. 功能聚合性原则3. 决策4.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5.控制协调6.详细需求分析7.逻辑模型8.自顶向下由粗到细9.变换分析10.首席信息官11. 战略型12. 计算机科学综合性13. 用户和操作系统14. 基层的生产经营活动15. 系统是什么16. 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三、简答题1.请说明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是有一定含义、能减少不确定性、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数据。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记载,数据由一些可以鉴别的物理符号组成。
2.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程分析?通过对数据流程的分析,一方面人们不但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还能分析出各种管理活动的实质和相互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我们正在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对象,因此必须对系统调查中所收集的数据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整理,为今后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以及数据库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打下基础。
3.简述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
答:系统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1)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
在总体规划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了解、分析用户需求,调查用户的有关详细情况;(2)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仅指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
逻辑模型由一组图表工具进行描述;(3)编制系统分析报告。
即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这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
4.简述初步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总体规划的目的。
初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现行系统的目标和任务,现行系统概况,现行系统的环境和约束条件和新系统的开发条件。
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5.简述系统设计阶段中网络设计的主要步骤。
第1步,要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网络的拓扑结构。
第2步,要根据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安排网络上的设备布局。
第3步,要根据实际业务的要求设计网络各节点的权限。
6.系统测试分哪些阶段?它和系统开发过程的关系如何?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模块构成的。
因此,为了加快测试速度,提高其效率,人们一般按照“自底向上”的原则按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测试三个阶段进行系统测试工作。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7.请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的含义。
答: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内容和管理决策的层次来看,我们可以把管理信息系统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其含义描述如下:首先,组织的管理是分层次的,一般可分为战略计划层(高层)、管理控制层(中层)和执行控制层(基层)。
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它们提供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也分为三层。
其次,组织的管理在分层的同时,又按管理职能分条,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就可以分为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等。
第三,下层的系统处理处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小,下层系统为上层提供数据,形象地说,下层较“宽”、上层越来越“窄”。
综合上述三点就组成的纵横交织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8.简要说明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答: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把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
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步骤如下:(1)对当前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收集数据;(2)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建立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3)进行数据流程分析,建立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补充完善,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4)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把上述分析过程和结果以文档形式保存。
9.简述需求分析的目的。
答案: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搞清楚用户的这些想法和要求,分为总体需求分析和详细需求分析两个阶段,总体需求分析也称为总体规划,主要目的是明确未来系统“是什么”的问题,详细需求分析也称系统分析,主要明确“干什么”的问题。
10.简述系统划分的原则。
答案:主要有:(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2)使数据冗余较小;(3)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4)适当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11.试述如何对系统进行测试。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
因此测试过程按照“自底向上”的思想,分为模块测试、分调、总调三个层次,它们分别对应着程序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
(1)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在该步发现的问题大都是程序设计或详细设计中的错误,对于模块测试,一般分成人工走通和上机测试两步进行;(2)分调。
也称子系统测试,就是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主要是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信,即重点测试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一般有非渐增和渐增式两种策略;(3)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