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阳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

信阳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探析摘要: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有其深刻的内涵,具有历史见证价值、经济发展价值、精神教育价值。

研究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探隶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路径。

有助子增强陕西文化的影响力袋聚力和感召力,提高陕西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实现;开.发利用前言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湖北接壤,西与安徽省交邻,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淮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信阳市土地革命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在革命战争年代,信阳共有30多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河南省一共有9个苏区县,其中信阳有7个:新县,商城县,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固始县,潢川县。

一.信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历史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发展进程中信阳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信阳是鄂豫皖苏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和大别山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这里就开始有了党的活动,信阳铁路工人投入了京汉铁路大罢工。

1925年春,中共豫南地委在这里成立。

从此豫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是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诞生地之一,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豫南党组织在发动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较早地爆发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

1927年秋至1928年春,就组织豫南工农革命军开辟了信阳的四望山红色区域;1928年夏,在鄂豫边区开创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继之又于1929年夏成功地发动了商城起义,创建了河南第一支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三十二师,开创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为鄂豫皖苏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壮大,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委先后在新县成立。

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红二十八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战前线。

中共豫南党组织努力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后,建立了豫鄂边区首块抗日根据地。

李先念,陈少敏都先后从这里出发,联络鄂东,鄂中的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并在此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四望山会议,全面统一了豫鄂边区党的组织和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大力开展根据地建设,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为新四军五师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豫南党组织领导全区军民为争取和平,反对内战,配合中原军区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胜利完成了中原解放区的战略坚持任务,牵制了国民党数十万兵力,起到了策应全国解放区战场的巨大战略作用。

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挥师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解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开始了重建大别山解放区的艰苦斗争。

到1948 年3月,先后建立了鄂豫,皖西,桐柏,江汉等根据地。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信阳党政军组织迅速恢复重建,并广泛地发动群众参战,支援前线,配合实施战略反攻,使解放区逐步巩固发展。

英雄的信阳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28年,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树了伟大功勋,付出了巨大牺牲!有100 多万人参军参战,30多万英勇牺牲,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荣誉。

1955年授衔的时候,信阳籍授少将以上军衔的68名,占河南省106名将军的64%;1988年全国授衔上将17名,信阳籍的就占3名;1998年,中央军委正式确定的33位军事家中有9位在这里战斗过。

二.信阳红色文化的特点(一)红色故事的传承经久不衰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

这里举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届体育运动会,起飞了中国第一架飞机“列宁号”。

(二)红色旧址和红色纪念地众多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赤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王大湾会议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郑维山将军故里,邓颖超祖居等遍布信阳的山山水水。

众多的旧址和纪念地,为信阳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

(三)红色文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这里是《八月桂花飘满地》《红军来了晴了天》《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军打商城》等经典红色歌曲的诞生地。

创编了歌曲《爱上将军县》、大鼓书《上将许世友》、《挺进中原》等反映了信阳革命战斗史的影视作品!’(四)众多红色人物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这里走出了许世友,李得生,郑维山,洪学智,万海峰,邓颖超等一大批共和国的将军,党和国家领导人。

这里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五)红色教育蓬勃发展,深入人心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信阳市每年定期开展“走红军路,寻红军情,唱红军歌”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有多处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

其中的鄂豫皖首府博物馆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40多家单位挂牌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三、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价值是事物的一种有用属性”,“是事物进入人的世界产生的社会属性”。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价值形态而存在。

它对陕西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及陕西民众的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印证价值1 . 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由刚诞生时的十几个党员, 历经艰难险阻,逐步成长壮大。

从长期居于非法地位到成为合法的执政党,从多次遭到围剿、抗击外侮到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党的这一段历史, 充分体现在红色文化之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既由党的发展史所证明, 也是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1〕2 . 红色文化昭示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 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 一代代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到洋务运动,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无不证明了封建主义不能保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道理。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中华民族才找到了出路。

红色文化不仅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也进一步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 . 红色文化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时指出: “一个有纪律的, 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 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 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2〕这三件武器当然属于红色文化的范畴, 此外, 中国革命的成功还需要一种精神。

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既是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升华, 更是凝聚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政治价值“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根源于其文化特质和社会环境。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它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阶级革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征程。

正是有着这种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 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执政党, 尤其需要凝聚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 唤起民众建设国家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红色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 必然成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构筑起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执政的文化氛围。

在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具体而言,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可以增进人们的爱国情怀, 可以培育人们的坚强信念可以铸就人们的创新精神, 可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当前,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

(二)文化价值“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 其富含独特文化价值。

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 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等, 这些已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红色文化”遗产。

“红色文化”不仅体现在遗址、资料和物品等实物上, 更重要的是实物所承载和传导的革命事迹、民族精神和英雄人物。

因此,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就是讴歌革命英雄、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

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特有的文化价值, 可以为中国人民、海外同胞及国际友人提供一个表达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伟人怀念与景仰之情的良好途径。

江西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 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在革命战争中, 赣州参加红军的人数达万余人, 牺牲烈士人数占江西烈士总数的。

赣州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江西赣州红军留下的旧居旧址大多保存完好蕴涵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

赣州深挖苏区精神的“红色文化”内涵, 通过其承载革命历史的“红色书籍”、熏陶代代新人的红色歌舞”、激活一方经济的“红色工艺”等活动彰显了“红色文化”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 中央共多个部委到瑞金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股寻根问祖的热潮正在兴起厂如今, 这里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窗口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文化基地。

(三)经济价值“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并不是指其自身内生的价值形态, 而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衍生的价值形态。

起初, “红色文化”资源只是用于革命传统和思想品德教育, 供人们参观和学习。

到了上世纪年代后期,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相当满足, 因此,人们的消费形态必然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稀缺的精神文化产品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为全国人们所熟知, 也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一些革命老区凭借已有的知名度,转变观念由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变, 逐渐将“红色文化”资源推向市场, 从而产生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新型文化产业经济模式。

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新型文化产业经济, 就必须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搭建展现“红色文化”内涵的平台。

例如,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以来, 江西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科学合理、多层次多角度的包装将凝聚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载体, 通过适合游客心理、游客需求和旅游审美的形态表达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