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案例分析之二概要

合同法案例分析之二概要


案例4
• • • • • • •
本案结构 1.这项请求权是否成立? 1.1有效的要约 1.1.1公司法上的有效代表(公51) 1.1.2根据合同法第50条,代表被认定为有效? 1.1.3是否根据合同法第49条将代表行为视为有效? 1.1.4能否通过对合同法第49条进行类推适用而将代 表行为视为有效? • 1.2中间结论 • 2.结论
•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36 不动产物权, 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 41 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 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 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 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 合同法126
案例3
• 村委会主任甲与乙打算成立一个合伙企业, 但苦于没有资金,于是背着村委会其它成 员分别以村委会的名义向乡信用社申请贷 款5万元,并根据央行有关利息限制规定计 算贷款利息。信用社对于甲乙的越权代理 及打算用所贷资金投入私人企业的事实不 知情。 • 甲乙将贷款得来的资金投入自己的企业。 该企业后业破产了。 • 信用社能够要求村委会承担还款责任吗?
案例7
• 杨和王从大学时就是好朋友。现在杨是X公司的法 定代表人,王是Y公司的法定代表人。Y公司决定 购买五台机器扩大生产,收到了几家公司的要约, 其中Z公司的条件最优惠。但考虑到与杨的个人关 系,在8月19日,X公司与Y公司订立了机器买卖 合同。 • 货物交付前,杨在公司内部斗争中被解聘,随后 被Z公司聘为经理。现在王与杨想撤销原先的买卖 合同,指出Z公司的要约更为优惠,而且Y与X订 立原来的合同只是因为杨是X的经理,但是合同没 有规定任何撤销权条款。 • X是否有权请求Y接收机器并支付货款?
• 1.2.3依据合同法第396条,王是否是以受托人 的身份行为,并依据合同法第402条,他的签 字可以约束A公司? • (7)A公司和王之间依据合同法第396条订 立的有效委托合同 • (8)根据合同法第402条规定的,能使王签 字产生约束力的条件 • 中间结论 • 2.结论
• 问题二:B公司是否有权要求王作为无权代 理人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 1.这项请求权是否产生? • 1.1合同法第48条第1款的要件 • 1.2合同法第48条第1款的法律后果 • 1.2.1对“责任”一词的理解 • 1.2.2履行合同的责任 • 1.2.3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 1.2.4中间结论 • 1.2.5损失是否包括了利润 • 1.2.6中间结论
• • • • • • • • A.基本问题(159-1第1句) 1.这项请求权是否产生?(130) (1)双方是否订立了合同?(13) (2)双方是否遵守了形式要件的要求? (10,合释二5) (3)中间结论(159第一句) 2.此后该请求权是否消灭或发生变更? 3.这项请求权是否可以强制执行?(66) 4.结论
• 条件替换:双方一致同意由A公司拟定书面合同, 然后发送给B公司签署。A公司派人将起重机送 交B公司,但忘记了拟定和签署书面合同。B公 司先接受了A公司交付的起重机,后来又改变了 主意,以不存在书面合同为由拒绝付款并要求A 公司取回起重机。 • A公司是否有权要求B公司给付起重机价款?
案例1的结构
• • • • • • • • • • • •
问题二:张要求傅赔偿损失的请求权 1.这项请求权是否已经产生? 合同法第48条第1款 法律效果 (1)对责任的解释 (2)履行合同的责任 (3)损害赔偿的责任 (4)中间结论 (5)赔偿范围 (6)中间结论 2.这项请求权是否变更或消灭,是否可执行? 3.结论
案例2
• 中国A公司与德国B公司在汉堡签订一项书面合 同,A公司向B公司购买位于汉堡郊区的一块工 业用地。 • A公司是否有权要求B公司向其转让这块土地?
本案的结构
• 1.准据法 • (1)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民法通则第142条 第2款 • (2)应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 • a法律选择 • b最密切联系 • 2.这项请求权是否发生?(德民433-1,125,311b-1) • (1)要约与承诺 • (2)合同的形式要求(公证) • 3.结论
• 货物付运以后,B公司要求王付款,王以他是为A 公司购买货物所以A公司应支付货款为由拒绝支 付。当B公司要求A公司付款时,A公司称王仅有 权进行业务谈判,无权订立任何合同。 • 问题一:B公司是否有权要求A公司支付货款? • 问题二:B公司可以向王提出什么主张?是支付全 部购货款,或是给付20万元的利润损失和1万元 为准备合同而支出的费用,还是这两笔费用之和?
• • • • • • •
问题三:请求权是否产生? 1.违约责任(107) 2.代理权授权不明的责任(民通65条第3款) 3.先合同责任(42) (1)双方在订立合同过程中; (2)魏是在恶意磋商吗? (3)魏是否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事实, 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 (4)魏有无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 4.合同无效的责任(58条第2句) • 结论
案例8
• 中国A公司与德国B公司进行谈判,协商向德国销售鱼 制品。B的经理于2月12日指令其秘书说,B需要购买1 万公斤鱼制品,但秘书将10000公斤误写为100000公 斤。此外,B还建议合同不适用CISG,而适用中国法。 A以传真回复:感谢贵方2月12日的订单,我们将按时 发货。 • 10万公斤鱼制品到货后,B只接收了其中的一万公斤, 其余的鱼制品必须储藏在货仓中。为了将10万公斤的 鱼制品运往德国,A支付了4万元人民币的运费,而如 果仅运送1万公斤,只需4千元。另外,A为将多余的9 万公斤鱼制品进行储藏和运回中国又支付了5万元。A 宣称,在正常的商业交易里,出售9万公斤的鱼制品可 以带来10万元的利润。
• • • • •
本案结构 1.这项请求权是否成立? 2.这项请求权是否变更或消灭? 3.这项请求权是否可执行? 4.结论
• • • • • • • • • • • • • • • •
本案结构 1.这项请求权是否成立?(206条第1句) 1.1当事人之间是否订立了有效的贷款合同?(13) 1.1.1信用社的要约是否有效? 1.1.2村是否作出了有效的承诺? (1)是否存在有效的代表? a甲乙的行为是以村的名义进行的吗? b他们是否在其既有的权限内行为? (2)根据合同法第50条,代表行为是否有效 (3)中间结论:甲乙的代表行为对村是有效的。 1.1.3是否符合合同法第197条第1款的形式要求? 1.1.4是否构成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无效合同? (1)欺诈、胁迫,损害了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 (3)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否变更或消灭? 3.这项请求权是否可执行? 4.结论 根据合同法第48条第1款的末句,B公司有 权要求王赔偿一万元的损失。 • 《民法通则》第66条第1款第2句似乎提供 了同样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基础。
案例6
• 张有游艇两艘,A为“crying wind”,B为“flying wind”。魏看过后想买B。后来魏授权其雇员傅以不 超过80万元的价格购买B。张和魏有长期业务往来, 但不知傅为魏的雇员。 • 傅有听力障碍并为魏所知,傅将B误听为A。于是与张 联系,接受张的要约以魏的名义以80万元买下A。 • 当晚,李表示愿买A并出价75万元。张不情愿地向李 表示A已卖给了魏。 • 魏得知傅买了A而非B。拒绝承认这份买卖合同。这时 李已另购船舶,对A不再有兴趣。张找到一个新买主, 对方最高出价只有70万元。傅表示自己对游艇毫无兴 趣,也无能力支付游艇的价款。
• • • • •
• • • •
B.条件替换之解决方案 1.这项请求权是否产生? (1)双方是否订立了合同?(13) (2)双方是否遵守了形式要件的要求? (10,合释二5,32) (3)是否存在合同不成立的例外(信赖规 则)?(36,130,135,133) (4)中间结论 2.此后该请求权是否消灭或发生变更? 3.这项请求权是否可以强制执行?(66) 4.结论
合同法案例分析之二
请求权基础分析
案例1
• 上海A公司和广东B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就买一架二 手起重机进行磋商。双方最终约定起重机价格为 85000元人民币,由卖方A公司将起重机运往广东 交货。双方还就其他所有相关条款达成共识,并 约定合同应该采用书面形式。 • 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会谈中,A公司的领导在已经 拟定的书面合同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而B公司的 领导人则在该合同上加盖了本公司的印章。 • A公司可否请求B公司支付起重机的价款?
案例5
• 上海A公司授权王与全国各地所有的潜在供应商 开展业务谈判,但王并不是A公司的雇员或代理 人。A也没有授权王以公司名义签订任何合同。9 月份,王在北京与B公司就购买计算机进行磋商。 谈判过程中B公司问及被代理人的身份,王称暂时 不想透漏,并称将在以后让B公司知道谁是被代理 人。B表示同意。经过长时间的谈判,B公司发出 要约,王作出承诺。双方签订了价格为60万元的 计算机销售书面合同。这批计算机的生产成本为 40万元。王仅在买方一栏签署了自己的名字。B 公司为准备该合同已经支付了1万元法律费用。
• 德民433(1)因买卖合同,物的出卖人有义务将该物交付给买 受人并使买受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出卖人必须使买受人取得没 有物的瑕疵和权利瑕疵的物。 • 125 欠缺法律所规定的形式的法律行为,无效。有疑义时,法 律行为所定的形式的欠缺同样导致无效。 • 311b (1)使一方有义务转让或取得土地所有权的合同,必须 做成公证证书。关于土地所有权的合意已达成,且已登记于土地 登记簿的,未遵守这一形式而订立的合同,依其全部内容成为有 效的。
• • • • •
1.1.5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本案合同是否无效? 1.2中间结论 2.这项请求权是否变更或消灭? 3.这项请求权是否可执行? 4.结论
• A公司是一家经营煤炭的有限责任公司,刘是该公司 的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由于与公司所有者之间产 生误会,刘于10月7日被解雇。 • 刘对公司仍有感情,希望维持公司业务的正常进行。 10月15日,他给从事货车维修的Y公司打电话,为A 公司发生故障的货车订购了一批备用零件。此前刘和Y 公司及Y公司与A公司之间不存在业务往来。 • 10月15日,A公司任命张为公司新的执行董事,并在 10月25日取得了载有新的执行董事的营业执照。在对 刘行为不知情的情况下,张决定将公司的货车送往汽 修厂修理,因此,当汽车零配件运到时,A公司已经 不再需要了。 • Y公司是否有权向A公司请求支付汽车零配件的价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