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和处理现状进
行剖析,发现我国在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此提出了
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基础上,现阶段各种处理技术的选择对策,积极推进垃圾资源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关键词] 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处理技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在迅速增加。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城市中有200
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以城市人口2.6亿计算,如每人每天产生1 kg垃圾,一年产生垃圾量就接近一亿吨。
垃圾已日趋严重地污染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更危害到我们的健康安全,垃圾处理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和日趋紧迫的课题。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起步于20 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于90 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更为明显。
根据2009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08年底,全国655座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54亿吨, 集中处理量约1亿吨,集中处理率为66.8%;有各类生活垃圾场超过500座,其中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407座;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厂14座;城市生活垃圾
焚烧厂74座;其他为一些综合处理厂。
从全国总体情况调查分析,中国有95%以上的城市垃圾采用填埋处理;堆肥占很小比例;焚烧还处在发展阶段,其处理量仅占总处理量的1%左右。
因此,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程度很低。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特性
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特性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城市居民燃气化率等因素有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特性有:
第一,我国生活垃圾含水高,一般为55%-65%,一些南方城市在夏季高达70%,而西方国家一般为30%—35%。
第二,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和餐饮等有机废物比例大,约占总量(水份除外)的60%,无机物约占40%,其中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约占总量的20%。
西方发达国家有机废物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
第三,我国生活垃圾依然以混合收集为主,尽管近年来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但收效甚微,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处理的都是混合原生垃圾。
而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在60%以上,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超过80%。
此外,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城市生活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其构成及特性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垃圾中的可燃物不断增多,可利用价值也逐渐增大,今后随着
城市燃气化率的不断普及,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及垃圾的热值将进一步增加。
三、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生活垃圾的这些特性,使我们面临的问题比发达国家更加棘手。
目前,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我国尚未形成完全适合国情的技术路线,还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
1.分类收集与回收利用不能得到有效和普遍推广。
分类收集的目的在于提高废品回收率和便于分类处理。
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工作才刚开始,分类收集的效果还不是很大。
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推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公众的环境意识不高,为方便起见,随手乱仍的现象比较普遍;
第二,分类收集设施不足,在设计上缺乏分类引导;
第三,分类运输的设施不足,致使本已分类收集的垃圾,又混合运输;
第四,缺乏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
第五,缺乏优惠的废品回收政策。
2. 填埋处理比例过大,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要求。
目前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的比例超过95%,问题也最突出:
一是消耗大量土地资源,不少城市很难找到新的填埋场;
二是产生大量渗沥液,大部分垃圾场存在渗沥液污染问题;
三是填埋气体污染大气,并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目前能够对填埋气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填埋场不足3%;
四是大部分可回收资源一埋了之,不能再生利用。
3. 焚烧处理发展过猛,许多项目存在隐患和风险。
垃圾焚烧处理具有占地小、场地选择易,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减重一般达70%,减容一般达90%。
),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垃圾焚烧余热等优点,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国垃圾焚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2008年焚烧处理能力是2000年的18倍,达到5.16万吨/日。
但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一些问题:一是更高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制约垃圾垃圾焚烧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焚烧厂的建设一次性投资太大,以及建成后的运行成本太高,日处理1000吨垃圾工程投资4亿-6亿元,平均每吨垃圾处理成本超过15o元;由于我国生活垃圾含水高,发热量相对较低,约为发达国家的1/3,并不适合直接焚烧,垃圾加煤焚烧是无奈之举,煤的热利用效率低,约为常规锅炉燃煤的1/2,这进一步增加了投资和运行成本;
二是依赖于较高的上网电价,为追逐发电收益,一些企业过量加煤,实际演变成“小火电”项目;
三是焚烧产生的飞灰和二恶英等二次污染问题容易被忽视,不能得到妥善解决。
四、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对策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各种资源正在不断减少,但垃圾这
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却是唯一在增长的资源,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处理路线,在解决日趋严重的垃圾污染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垃圾资源化处理,着力把生活垃圾处理发展为资源再生产业,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主要对策有:
1.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有偿回收体系
分类收集是各种垃圾处理技术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质含量高,将厨余物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分类后的垃圾不仅热值得到极大提高,利于进行热处理,而且对其中有机垃圾能很容易进行堆肥处理。
在中国推广垃圾分类处理不需要“形式主义”,我国废纸回收状况可以说明对某些特定种类的垃圾回收水平是不低的,甚至可以说还是比较高的。
大部分居民在家庭中对旧报纸、易拉罐等可卖钱的垃圾还是基本做到单独收集,然后卖给“回收工”(俗称“收破烂的”),再由他们卖给废旧物资回收站,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城市垃圾的一种分类收集。
我们不应该照搬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分类制度,因为这些制度的建立既需要全民整体环保意识的提高,同时更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像垃圾箱的细化(日本一处要放6、7个)、完善的运输体系(不能用同一辆车运输不同种类的垃圾,即垃圾不能混装)。
这些在中国短期内都是不能实现的。
我们应该针对中国有偿的垃圾回收这一特色,制定优惠的废旧物质回收利用政策,进一步完善这一分类体系,扩大废旧物资回收站的回收种类,象电池、
玻璃等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回收,甚至是颜料、油漆类、溶剂类,如松节油、胶水、粘合剂、清洁剂、厕所清洁剂、去污剂、水银温度计、荧光灯管等等有毒有害垃圾的有偿回收,可由国家立法由生产厂家负责有偿回收处理。
通过有偿回收来强化全民的环保意识,从而逐步培养居民日常生活的垃圾分类习惯。
2.把控制生活垃圾水分作为管理目标
对于回收后的剩余生活垃圾,选择机械分选的所谓综合处理,得不偿失;依靠填埋处理,土地和环境难以支撑;现代化的焚烧处理是必然选择,但由于我国生活垃圾含水率高,不宜直接焚烧,因此在焚烧前,我们必须将控制生活垃圾水分作为管理目标。
由于垃圾中的水份进入下水道经污水处理厂与通过环卫部门收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成本相差100倍以上。
因此最简单可行的做法是鼓励家庭主妇在倾倒垃圾前先挤干水份,其次积极做好家庭粉碎机的研发及推广工作。
并通过对家庭厨馀类有机垃圾单独收集进行堆肥或厌氧发酵,以提高垃圾的可燃性。
3.现阶段各种处理技术的选择对策
垃圾处理对策的确定,除了考虑城市垃圾成分和特性外,还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而定。
总的来说,城市垃圾处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向综合处理方向发展。
具体而言,现阶段大城市对各种处理技术的选择排序如下:(l)首先应建设符合标准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逐步消除垃圾堆放场,优先解决大城市日益增加的垃圾产量的出路问题;
(2)在资金、条件容许,以及国家的规划、指导下,逐步建立符合国家烟气排放标准的垃圾焚烧厂,对热值含量高可燃烧的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并进行余热利用;
(3)在已推行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对已分开的厨余物采用适宜的堆肥技术进行堆肥或发酵处理;
(4)最后考虑其他技术的选择,如焚烧废渣的制砖等综合利用技术。
五、结语
通过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及处理现状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要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最重要的前题是改革我国现行的垃圾管理体制,同时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合理选择各种处理技术。
让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回到工厂变成资源,分类后易腐有机质(厨余和餐饮垃圾)被运去堆肥,建筑垃圾等不可燃垃圾直接运去填埋,可燃垃圾经焚烧处理后填埋。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将这些“资源”各就其位,让它们成为为我们服务的东西而不是危害我们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徐海云. 垃圾焚烧能削减二噁英.
[2]宋雨新.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
[3]武红霞. 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政策. 环境界.
[4]袁开福,罗贵文. 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再思考.
[5]胡红燕. 浅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6]李国华,赵爱华,张益. 城市垃圾处理工程(第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