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酸性土壤的研究和改良

关于酸性土壤的研究和改良

南京农业大学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姓名:XXX 学号:XXXXXXXX班级:农机XX班教师:XX酸性土壤的研究与改良XXX(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浦口区点将台路40号,农机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10级XX班,学号XXXXXXXXX 邮编210031)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再次进入当今世界各国的视野。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们对土壤农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的酸性土壤。

土壤过酸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不利于土壤的良性发育,甚至破坏土壤结构,危害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并易产生各种有毒害的物质。

因此,解决酸性土壤的不利影响是现今农业科技的一个重大课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重视关于酸性土壤的研究,并寻找多种改良方法。

而且酸性土壤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酸性土壤;pH ; 土壤改良;酸化;水解性酸Microsoft jas black acidic soil research and improveme ntXXX(nanjing agricultural uni versity in stitute of tech no logy, the 9th about road no. 40, Non gJiXi, agricultural mecha ni zati on and its automati on major, 10 grade XX classes, stude nt id, XXXXXXX zip code 210031).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 living standard unceasing enhancement, agriculture again come into view in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day. A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China people's attention to agricultural soil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in China .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acidic soil of various kinds of red or yellow soil. Too much acid soil will reduce the effective ness of soil nu trie nt in differe nt degree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soil and even destroys the soil structure,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is easy to produce various pois on material. Therefore, to solve the n egative impact of the acidic soil is an importa nt subject in the agricultural scie nee and tech no logy today, forcing people to refocus on research on acid soil, and looking for a variety of improved methods. And acidic soil are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worl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ion.Key words: acid soil; PH; Soil improvement; Acidification; Acid hydrolysis of sex.0引言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总称。

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类。

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的酸性土壤。

当地气温高、雨量大,年降雨多在1500mm以上。

这种高温多雨、湿热同季的特点,使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均甚强烈,生物物质的循环十分迅速。

盐基高度不饱和,pH一般在4.5-6。

同时铁铝氧化物有明显积聚,土壤酸瘦。

可通过正确施肥,注意保持水土,改良土壤。

可施用石灰,调节pH来减少某些重金属元素危害。

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碱性作物。

1概述1.1酸性土壤简述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有赖于良好的土壤环境。

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土壤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限制着植物生长。

例如,世界陆地表面大面积盐碱土中有高浓度的盐分;酸性土壤中有高浓度的H+ , A13+ ,Mn2+和Fe2+等;淹水土壤中有过量的还原性物质和Fe2+等;石灰性土壤中缺乏足够的有效磷、铁和锌等。

这些具有植物生长障碍因素的土壤称为逆境土壤。

逆境土壤分布的面积广泛,而且改良难度大,因此,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各种逆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某些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忍耐上述不良的逆境条件。

了解植物对土壤环境的生理反应和抗逆机理,对发展农业生产是十分重要的。

酸性土壤是低pH值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灰化土等。

酸性土壤地区降水充沛,淋溶作用强烈,盐基饱和度较低,酸度较高。

酸性土壤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1.2酸性土壤的障碍因子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低pH值,游离铝和交换性铝浓度过高(铝毒),还原态锰浓度过高(锰毒),缺磷、钾、钙和镁,有时也缺钼。

各种障碍因子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其危害程度不同,有时只是某一因素起主导作用,而有时则是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一些强酸性土壤中,H十可对植物生长造成直接危害,而在pH>4的酸性土壤中,铝的毒害和缺磷会同时出现;在淹水条件下还兼有锰的毒害作用。

我国南方酸性土壤经常发生铝和锰对多种植物的毒害作用,以及普遍的严重缺磷现象。

2酸性土壤的危害酸性土壤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是当前世界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在世界上出现的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该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不同经纬度的水热条件及生物因素的影响,分布的土壤有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及砖红壤酸雨不断地进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可使地上植物受害,严重酸化土壤渗漏水以及酸雨本身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后也可引起湖泊河流水体酸化。

土壤酸化的特征和预测已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2.1种什么都不长。

每种作物都有其适宜的土壤酸碱度范围,大多数作物以微酸至微碱性为宜。

茶树为喜酸植物,但当土壤pH值小于4.0时,也长不好。

如:木耳山茶叶基地,近几年约300亩茶园出现严重衰老,表现为死叶,秃斑,经化验五个土样,pH值均为3.0。

土壤极强酸性是茶树衰老的主要原因。

土壤酸化后,影响作物的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什么都不长,如上六峰铁家湾丁家河坪,不仅粮食作物,连药材都长不好,经检测,土壤pH 值为 3.5,属极强酸性。

2.2 施什么肥都无效。

施磷后仍缺磷,施钾后仍缺钾土壤酸化后,影响肥料的有效性,pH 值6—8 时,土壤有效氮的含量最高。

pH小于6.5时,土壤中的磷变成磷酸铁铝而固结,当pH值小于6.0时,土壤中有效钾、钙、镁的含量急剧减少。

土壤酸化不仅影响大量元素的有效性,也影响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硼在pH 值 4.7—6.7的范围内,钼在pH 值4—8 的范围,随pH 值的下降,有效性降低。

2.3 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对作物产生毒害。

土壤酸化后,土壤中的铝离等物质使作物根系中毒、死亡,往往形成黑白相间的毛刷状根。

常用化肥的化学酸碱性和生理酸碱性3 土壤酸化的原因3.1 人为因素3.1.1 施有机肥人类生产活动中使用有机肥料,包括人粪尿、猪粪、鸡粪、牛马粪、土杂肥、草绿肥、沼渣沼液肥、玉米秸秆粉碎还田、高留小麦根茬等,给土壤带来了有机物质。

土壤有机质或腐殖质含有类同弱酸的活性羧基或酚基,依所形成的离解常数和酸碱状况,解离后放出H+使土壤酸化。

3.1.2 施氮肥旱田,由于通气状况良好,氧化过程占优势。

施入的酰胺态氮、铵态氮最终都变为硝态氮。

即便是以蛋白质形态给予的氮,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胺化、氨化和硝化作用,最终转化为硝酸盐时,释放出的H+使土壤酸化。

3.1.3 施磷肥可溶性磷肥(过磷酸钙和磷酸一铵)释放出的磷酸能暂时使施肥局部酸化。

普通过磷酸钙含3〜5%的游离酸,本身就是化学酸性肥料,导致土壤酸化。

3.1.4 施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都是生理酸性肥料。

钾离子被作物吸收后,残留的硫酸根、盐酸根,使土壤酸化。

说到生理酸性肥料,凡硫酸盐、盐酸盐肥料都是。

如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锌、硫酸锰等等。

3.2 自然因素3.2.1 土壤母质土壤类型80%属棕壤土类,主要发育在花岗岩、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上。

在母岩风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钙镁钾钠等盐基成分被淋失,无石灰性,盐基不饱和,呈微酸性至酸性反应。

3.2.2 土壤本身是一种胶体的弱酸粘土矿物是土壤酸的主要载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中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负电荷可以吸附质子而表现为酸基;腐殖质的羧基、羟基和稀醇羟基在一定条件下离解也表现为酸基。

3.2.3 植物吸收养分引起的土壤酸化植物对土壤中阳离子(K+ 、NH4+ 、Ca2+、Mg2+ )养分元素的吸收,与对阴离子(NO3-、SO42- PO43-)等养分元素的吸收,不是按阳阴离子的等电荷性进行的。

植物根系从土壤吸收养分离子的同时,要向土壤溶液分泌H+或OH-和HCO3-,以保持体系的电荷平衡,通常分泌的是酸性物质。

3.2.4 土壤中生物的代谢活动根系、微生物和其他各种各样生物有机体的代谢活动可以引起土壤的酸化。

生物代谢不停地产生CO2、可溶性有机酸、酸性有机残余物等弱酸性物质,它们解离出的质子,可以与土壤交换点位上的盐基离子进行交换作用。

3.2.5 土壤水的自动离解土壤水的自动离解也产生H+,虽然浓度很小,但长期多雨条件下,土中交换性盐基离子被逐渐淋去,而被这些H+所代替。

综合分析以上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导致土壤酸化的主次顺序是:氮肥、磷肥、有机肥、钾肥、成土母质、酸沉降。

4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4.1 土壤pH的测定pH的化学定义是溶液中H+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