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第五章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缓冲区变形
4、缓冲区分析的应用
缓冲区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重要的和基
本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如制定自然保
护区时,要求在距保护区一定范围内规
定出禁止砍伐树木,就需要用缓冲区来
实现。应用缓冲区操作生成的缓冲区多
边形将构成新的数据层,这个新的数据
层就是需要的有用信息。
4)缓冲区分析的应用
卧龙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设计
相同的操作。通常用两种方法:
角平分线法 凸角圆弧法
3、缓冲区的建立
角平分线法
凸角圆弧法
缓冲区变形
• 缓冲距离不一定为常数
主流用200米,支流用100米
• 可形成缓冲环(分级缓冲区)
核电站:5km, 10km, 20km, 50km
• 单侧缓冲区 • 单个缓冲区与完整缓冲区(重叠合并) • 根据属性表字段特征生成(可变宽)缓冲区
(a 为距核心斑块的距离指数图;b 为设计的缓冲区)
缓冲区分析的用途
作用:
缓冲区分析是GIS的基本空间操作功能之一,一般应用 于求地理实体的影响范围,即邻近度问题: 邻近度(Proximity)——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 离相近的程度,是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
• 空间缓冲区(带)分析
– – – – 城市的噪音污染源所影响的一定空间范围 城市规划中的河流一定范围内环境敏感区 水库兴建和道路拓宽拆迁等费用估算 公共设施(商场,邮局,银行,医院,车站,学校 等)的服务半径等。
1)空间数据库;
2)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构造属性条件和空 间约束条件----即条件表达式; 3)查询的结果---动态记录集,在GIS中,查 询的结果即是地理实体集(即图和表)。
二、空间查询的方式
1、图查属性----即点击地理实体,显示其关联的属性表 1)检索其相应属性; 2)检索其空间拓扑关系 2、属性查图----即属性查询,通过在GIS软件中,构造SQL 表达式,进行查询,寻找地理实体。 1)检索对应的空间实体 2)查询属性 单纯查询:单纯地查询属性,或只查询空间拓扑关系 联合查询: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联合查询。
1
2
+
A
B
=
1A
2B
矢量地图叠加:要素类型
2)线与多边型叠加
– 输出地图包含输入地图相同的线要素,但 线已被相交的线打断成一条条弧段,原线 的属性已分别赋给落入的多边形的属性。
1
+
ABLeabharlann =1A 1B矢量地图叠加:要素类型
3)多边形与多边型叠加
– 输出结果将原来多边形要素分割成新要素 ,新要素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的属性。
然后用笔勾出感兴趣的部分—提取出
感兴趣的信息。
1、叠加分析的定义
叠加分析是将同一地
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 要素进行叠加和集合 运算以产生一个新要 素层及其属性特征的
操作。这个新要素层
综合了原有各图层所
具有的属性。
图片摘自张超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教程》所配光盘
2、叠加分析的原理
从原理上来说,叠加分析是对新要素的属性按一 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往往涉及到逻辑
3.空间分析类型:
1)咨询式分析:空间集合分析、空间数据查询;
2)产生式分析:数字地面模型、空间叠加分析、缓
冲区分析、空间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
4.空间分析的主要内容

空间位置:借助于空间坐标系传递空间对象的定 位信息,是空间对象表述的研究基础,即投影与 转换理论。

空间分布:同类空间对象的群体定位信息,包括
一、空间分析的含义
空间分析依赖于各种空间分析模型来实现并
获取新的知识。
空间分析模型是指用于GIS空间分析的数学模
型,是在GIS空间数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模型, 是通过作用于原始数据和派生数据的一组顺 序的、交互的空间分析操作命令,对一个空 间决策过程进行的模拟。
1.空间分析的意义 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其它 类型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特性。 2.空间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空间数据的深加工或 分析,获取新的信息。 ——空间数据挖掘
拆迁总费用 = 总面积×单价
5.4 叠加分析
1、叠加分析的定义
2、叠加分析的原理
3、叠加分析的分类 4、叠加分析与视觉信息复合的区别
5.4 叠加分析 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 的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叠 加分析方法源于传统的透明材料叠加, 即将来自不同的数据源的图纸绘于透 明纸上,在透光桌上将其叠放在一起,
指标计算。
5)将分析结果以地图或表格的形式 打印输出。
例2:辅助建筑项目选址 1)建立分析的目的和标准 目的:确定一些具体的地块,作为一个轻度污染工 厂的可能建设位置。 工厂选址的标准包括: a) 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米; b) 地块的地价不超过1万元/平方米; c) 地块周围不能有幼儿园、学校等公共设施,以 免受到工厂生产的影响。 2)从数据库中提取用于选址的数据 一类为全市所有地块信息的数据层;另一类为全市 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学校)的分布图。
Bi x : d xi , Oi R
其中,R为 缓冲宽度,或缓冲半径。
2、缓冲区的类型
基本类型

线

2、缓冲区的类型 (1)点要素的缓冲区
原理:
通常是以点为圆心、一定距离为半径画圆。
图例:
• 点要素的缓冲区分析实例
(2)线要素的缓冲区
原理:
分别对每个顶点和每条边生成缓冲区, 然后对这些缓冲区进行叠加操作。通常 形成以线为中心轴线、距其一定距离的 平行条带多边形。 图例:
交、逻辑并、逻辑差等的运算。根据操作要素的不
同,叠加分析可以分成点与多边形叠加、线与多边 形叠加、多边形与多边形叠加;根据操作形式的不 同(叠加方式的不同),叠加分析可以分为图层擦 除、识别叠加、交集操作、均匀差值、图层合并和
修正更新。
实例:实验中是使用叠加分析当中的裁剪方式, 得到新的数据集图层---美国首都。
3)进行特征提取和空间拓扑叠加
从地块图中提取满足条件 a)b) 的地块,并与
公共设施层数据进行叠加。 4)进行邻域分析 对叠加结果进行邻域分析和特征提取,去掉 周围有幼儿园、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地块,选 择满足要求的地块。 5)将选择的地块及相关信息以地图和表格的
形式打印输出。
5.3 缓冲区分析
1、基本概念 2、缓冲区的类型 3、缓冲区的建立 4、缓冲区分析的应用
分布、趋势、对比等内容。 空间形态:空间对象的几何形态 空间距离:空间物体的接近程度 空间关系:空间对象的相关关系,包括拓扑、方 位、相似、相关等。
• • •
总的来说,空间分析内容包括:空间统计分析、缓冲 区分析、叠置分析、集合分析、地学分析、地形分析等。 空间分析是对分析空间数据有关技术的统称。 根据作用的数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1)基于空间图形数据的分析运算; (2)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数据运算;
例1:道路拓宽改建过程中的拆迁指标计算
3)进行空间操作
a) 选择拟拓宽的道路,根据拓宽半径,建立道路的缓冲区。 b) 将此缓冲区与建筑物层数据进行拓扑叠加,产生一幅新图, 此图包括所有部分或全部位于缓冲区内的建筑物信息。 4)进行统计分析 a) 对全部或部分位于拆迁区内的建筑物进行选择,凡部分落 入拆迁区且楼层高于10层以上的建筑物,将其从选择组中去除, 并对道路的拓宽边界进行局部调整。 b) 对所有需拆迁的建筑物进行拆迁
数据分析技术,是从地理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中获
取派生的信息和新的知识,包括了诸如数据格式转 换、多边形叠合等操作和按一定模式关系进行的各 种数据运算(算术、关系、逻辑、函数运算)。
根据确定的分析模式,提高分析评价、管理与决策
的能力,这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地理信
息系统区别于计算机制图系统的显著标志之一。
地图叠加 • 把两幅或多幅地图进行叠加以生成新的地 图的操作 • 相同的空间尺度和坐标系统 • 只能同时叠加两幅地图,但可连续操作 • 叠加的结果:
– 几何形状改变 – 属性改变
矢量地图叠加:要素类型 1)点与多边型叠加
– 输出地图包含输入地图相同的点要素,但 点的属性已为其落入的多边形的属性。
例1:道路拓宽改建过程中的拆迁指标计算
1)明确分析的目的和标准 目的:计算由于道路拓宽而需拆迁的建筑物的面积和房产价值;
道路拓宽改建的标准是:
a)道路从原有的20m拓宽至60m; b)拓宽道路应尽量保持直线; c)部分位于拆迁区内的10层以上的建筑不拆除。 2)准备进行分析的数据 涉及两类信息:一类是现 状道路图;另一类是分析 区域内建筑物分布图及相 关的信息;
如查询满足下列条件的城市:
1. 在京沪线的东部
2. 距离京沪线不超过50公里
3. 城市人口大于100万 4. 城市选择区域是特定的多边形; 整个查询计算涉及了空间顺序方位关系 (京沪线东部),空间距离关系(距离京沪线 不超过50公里),空间拓扑关系(使选择区域 是特定的多边形),甚至还有属性信息查询 (城市人口大于100万)。
• 线要素的缓冲区分析实例
(3)面要素的缓冲区
原理:
面要素的缓冲区,通常是以面的闭合线 为基础、向内或向外生成的距其一定距 离的多边形。 图例:
• 面要素的缓冲区分析实例
3、缓冲区的建立
缓冲区建立的基本问题是双线问题。双
线问题有很多另外的名称,如图形加粗、
加宽线、中心线扩张等,它们指的都是
5.2 空间分析
• 空间分析源于60年代地理和区域科学的计量革
命,应用广泛。
• GIS是集成了多学科的最新技术,功能强大,
具有独特空间分析功能。
• 空间分析的内涵极为丰富,作用非常重大,应 用非常广泛。 • 空间分析是解决地理学相关问题的重要定量分 析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