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曹智怡杜晓娜施学丽(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摘要】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属于“郁证”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情低落、失眠、意志消沉等症状,而失眠在抑郁症的症状中较为常见。
抑郁性失眠症患者在近年来普遍增多,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且具有广阔的前景。
文章综述了近些年抑郁性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抑郁性失眠症;综述【中图分类号】R27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19)06-0087-03 Research Progress in Treating Depressive Insomni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 Depression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depression syndr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depression, insomnia, depression and other symptoms. Insomnia is more common in th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Depressive insomnia patients have generally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afety and small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and has broad prospec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depressive insomnia in recent year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ressive insomnia; review抑郁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症状主要以患者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和兴趣缺乏为主。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及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递增[1]。
抑郁症临床常见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以及性欲、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失眠是抑郁症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2]。
抑郁性失眠症可使抑郁的症状恶化、导致疾病复发、引发心血管疾病以及降低生活质量等,带来诸多不良影响[3]。
有研究发现[4],失眠症状在抑郁症中的发生率达84.7%,其中,夜间中段失眠(13.5%)是最常见的失眠类型。
由此可知,失眠在抑郁症中较为常见,二者常相互影响。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中医药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有效和安全,容易让患者接受,现对近年抑郁性失眠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1 中医病因病机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未见有关于“抑郁性失眠症”的提法,在现代临床医学中,通过总结临床经验以及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为郁证、不寐等范畴[5]。
而郁证的病因多与情志有关[6]。
郁证属于中医情志疾病中的一种,中医有七情五志,五脏对应五志,表现的是五脏的功能是否异常,而郁证的引起多与肝脾有关[7]。
施学丽等[1]认为心肝功能失调施是导致抑郁,引发失眠的重要因素,治疗上采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之法。
王晓梅等[8]认为该病多与血虚肝郁有关,还兼有其他病理因素,治疗以疏肝解郁、补益心脾等法为要。
崔兵[9]认为该病以肝脏为辨证要点,以气血郁火痰虚为辅助要素,治疗采用疏肝养血,安神潜阳之法。
陶晓陨等[10]总结张永华教授的经验,认为该病从肝着手,同时兼顾它脏,治疗以疏肝清肝、养肝柔肝、平肝息肝为基本法。
李学新[11]认为该病是由肝郁脾虚所引起,治疗上以健脾疏肝为主。
周培培等[12]总结郝万山教授的经验,认为阳郁痰阻、心胆不宁是导致该病的根本病机,治疗上采用和少阳,益心胆,化痰浊,宁神志的方法。
亦有学者认为该病是“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所致,治疗以调和阴阳、疏泄肝气、调节情志,安神促眠之法为要[13]。
李楠等[14]认为其基本病机与卫气失常,神机不和密切相关,治疗上当使营卫通畅,气血调和。
孙明军等[15]认为该病多由思虑太过、肝郁化火、肾水不足、水火不济所致,治以滋养肾阴、疏肝清热为法。
由此可见,抑郁性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医者在临床治疗该病时需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运用丰富的临床经验审证求因,以便更好地运用中医药对该病进总第21卷238期大众科技Vol.21 No.6 2019年6月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June 2019【收稿日期】2019-04-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81560818);广西教育厅课题(No: KY2016YB210); 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No:2017JQ002)。
【作者简介】曹智怡(1993-),女,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研究;杜晓娜(1993-),女,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通信作者】施学丽(1979-),女,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国家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情志病。
- 87 -行治疗。
2 抑郁性失眠症的治疗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具有安全性高和药物副作用小等特点。
医者们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通过辨证论治,并参考古代医家的丰富经验,通过证型及文献记载运用经方或自拟方剂或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2.1中药方剂治疗抑郁性失眠症陈启迎[16]通过使用逍遥散加减与艾司唑仑片对比治疗得出,逍遥散加减可以改善抑郁状态,使心理状态趋于稳定,提高睡眠质量。
崔兵[9]运用柴芍龙牡汤加减治疗该病有明显的疗效。
翟文瑜[17]采用临床自拟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的抑郁障碍性失眠,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副作用也较小。
马晓婷等[18]运用中药越鞠丸合酸枣仁汤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疗效可观。
郑美琼等[19]运用自拟疏肝健脾解郁汤与盐酸帕罗西丁片对比治疗抑郁性失眠症,得出该方药可调节神经功能,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抑郁状态,治疗抑郁性失眠效果较显著。
施学丽等[1]临床上采用对药酸枣仁-合欢花治疗抑郁性失眠症,酸枣仁酸甘收敛心阴,合欢花甘苦疏解肝郁,二药合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相辅相成,疗效良好。
中药方剂治疗抑郁性失眠症,能够在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辩证施治,增减药剂和药量,进而改善患者的精神和提高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2.2针刺治疗抑郁性失眠症针刺治疗可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使二者能够相互协调而达到各种神经递质间的相互平衡。
针刺治疗该病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特点,且临床应用较广[20]。
针刺治疗方法主要有疏肝理气、调神宁心等,对大多数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的主要方式有普通针刺、电针、腹针和针药结合等。
2.2.1普通针刺尤斌[21]通过研究观察针刺(内关穴、三阴交穴、定神针三穴、申脉穴、照海穴)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患者,发现针刺治疗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陈雪梅[22]对抑郁相关失眠采用针刺百会、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四神聪治疗,结果表明针刺治疗抑郁相关失眠,不仅可缓解抑郁情绪,而且可改善睡眠质量。
针刺治疗可以通过调节机体阴阳及气血的平衡、调和五脏、进而调理机体,使经络疏通畅达,可达到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和调养患者身心的效果。
2.2.2电针洪永波[23]将60例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物组。
电针组通过针刺主穴百会、印堂得气后接通电针仪,选择睡眠波形,辅以辨证施治针刺其他穴位得气后留针,药物组采用曲唑酮。
结果显示两法具有相同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的作用,电针副作用较小且总体临床疗效优于曲唑酮。
付丽[24]将120位抑郁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安慰剂组,治疗组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大椎穴和两侧肝俞等穴,对照组施以普通针刺,安慰剂组口服淀粉胶囊,三组均以耳穴贴压法作为辅助治疗,结果得出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患者睡眠和抑郁状态的效果相当。
郑杰等[25]采用电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老年抑郁性失眠症,结果显示电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老年抑郁性失眠疗效显著,与传统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少,可丰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电针在治疗该病上,临床操作方便,且患者不需长期服药,安全性高。
2.2.3腹针叶家盛[26]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将60例抑郁症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用腹针疗法,对照组用体针疗法,结果表明两种疗法均有改善抑郁症失眠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两种方法疗效相当,但在显效率、HAMD量表总分及维持抑郁性失眠症状的疗效方面,腹针疗法优于体针疗法。
2.2.4针药结合杨春宝等[27]采用电针并配合口服西药百忧解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结果得出针药结合治疗该病疗效可观。
李彩霞[28]通过观察针刺与柴胡白芍止郁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治疗效果佳,无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上对于较为严重的抑郁性失眠症,通过辨证论治,采用针药结合的方法,疗效显著。
2.3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林立峰等[29]通过观察中成药百乐眠胶囊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得出其疗法可有效改善抑郁与失眠。
王彤[30]通过舒眠胶囊合黛力新治疗抑郁性失眠症,患者失眠症状减轻,睡眠好转。
李翔等[31]通过自拟解郁活血安神的方剂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在有效控制抑郁症状的同时,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症状。
张小容等[32]运用参芪五味子片联合米氮平片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米氮平片。
王俊力等[33]运用安神合剂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失眠症,结果得出二药合用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在临床中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方剂联合抗镇静、抗焦虑的西药,在治疗该病上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和缓解抑郁性伴失眠状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情绪,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提高临床疗效。
3 结语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古文献记载,不论是经方验方或是针刺治疗,均可有效缓解患者失眠症状和抑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