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方格论(首都师范大学2010研)、管理方格理论(深圳大学2007研)
答:管理方格理论是由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在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的一种理论。
管理方格论概括了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两个维度。
这一理论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绩效导向行为(称为对生产的关心)和维护导向行为(称为对人员的关心)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分值。
然后以此为基础,把分值标注在两个维度的坐标界面上,并在这两个维度坐标轴上分别划出9个等级,从而生成81种不同的领导类型,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是如下5种类型:
图14-1管理方格图
①1.1型,称为贫乏型的管理。
对职工和生产几乎都漠不关心,只以最小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
这种领导方式将会导致失败,这是很少见的极端情况。
②9.1型,称为权威与服从型的管理。
领导作风是非常专制的,领导集中注意于对生产任务和作业效率的要求,注重于计划、指导和控制职工的工作活动,以完成组织的目标,但
不关心人的因素,很少注意职工的发展和士气。
③1.9型,称为乡村俱乐部型的管理。
在这类管理中,主管人员很少甚至不关心生产,而只关心人。
他们促成一种人人得以放松,感受友谊与快乐的环境,而没有人去关心、协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④9.9型,称为团队式管理。
即对生产和人都极为关心,努力使职工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最有效地结合,注意使职工了解组织的目标,关心工作的成果。
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因而职工关系协调,士气旺盛,能进行自我控制,生产任务完成得极好。
⑤5.5型,称为中间型管理。
这种领导对人的关心度和对生产的关心度,虽然都不算高,但是能保持平衡。
一方面能比较注意管理者在计划、指挥和控制上的职责。
另一方面也比较重视对职工的引导鼓励,设法使他们的士气保持在必须的满意的水平上。
但是,这种领导方式缺乏创新精神,只追求正常的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
在以上五种基本管理方式中,布莱克和穆顿认为团队管理最为有效,其他管理方式根据效率高低依次排列为:中间型管理、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权威与服从管理、贫乏的管理。
管理方格理论可以用来培训管理人员。
布莱克和穆顿提出了领导方式改造的六个步骤,即学习、评价、小组讨论、确定目标、寻找实现目标的办法和巩固成果。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并由于管理方格理论对被领导者的具体状况和外部环境涉及较少,因此布莱克和穆顿指出,在现实中确定哪种领导方式最为有效,应根据被管理的对象和外部条件而定。
2.权变理论(华南师大2014研;华南理工2013研;四川大学2011研;人大2010研)答:权变理论又称情景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有效的领导方式取决于权变因素(情景因素),即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会到处都适用,在特定的情景下,应采取特定的领导方式。
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E=f(L,F,S),其中,E为领导的有效性;L为领导者;F为
被领导者;S为环境;f为函数关系。
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权变领导理论:①菲德勒的权变理论;②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③路径—目标理论。
3.领导方式
答: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领导环境下,为完成某个特定目标,在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
领导方式是否有效取决于以下要素:①领导者,主导性因素,包括领导者的素质、对“人性”的假设以及对权力的认识等;②被领导者,包括被领导者的素质、对企业目标认识程度、对领导者的信赖与拥戴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③环境,指企业方面的结构形态、经营方式、技术基础、价值取向、行为习惯,还包括企业外部的社会文化、技术经济等条件。
领导方式有三种基本类型:专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
专权型领导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这种领导者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并认为决策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民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要求上下融洽,合作一致地工作。
放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撒手不管,下属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完全自由。
他的职权仅仅是为下属提供信息并与企业外部进行联系,以此有利于下属的工作。
4.路径—目标模型(中南财大2009年研)
答:路径—目标理论是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发展的一种领导权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
路径—目标的概念来自于这样的观念,即有效领导者能够明确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方式来帮助下属,并为他们清除各种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相关工作容易进行。
根据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行为被下属接受的程度,取决于
下属是将这种行为视为获得当前满足的源泉,还是作为未来满足的手段。
领导者行为的激励作用在于:①使下属的需要得以满足取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②提供有效绩效所必须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
5.领导艺术
答:领导艺术是实践中进行领导的诀窍和技巧,表现为富有创造性的各种领导方法。
管理者只有具备灵活运用各种领导理论和原则的能力与技巧,才能率领和引导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顺利实现预定的目标。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总结的l2条工作方法就是对领导艺术的一个很好的概括。
这l2条是:①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②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③互通情报;④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⑤学会“弹钢琴”;
⑥要“抓紧”;⑦胸中有“数”;⑧安民告示;⑨精兵简政;⑩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⑪力戒骄傲;⑫划清两种界限。
此外,还有许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如开调查会;解剖麻雀;抓两头带中间;三结合等等。
二、简答题
1.领导方式情景论包括哪些内容?(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研)
答:领导的有效性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因素等共同决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领导方式。
这种观点被称为权变理论或情境理论,著名的研究有菲德勒模式、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参与模型和生命周期理论等。
(1)菲德勒权变理论
①基本内容
a.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强烈地受
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或者说,领导者和领导方式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即 ,,。
式中,S代表领导方式,L代表领导者特征,F代表追随者的特征。
E代f()
S L F E
表环境。
即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领导者的特征主要指领导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
追随者的特征主要是指追随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工作能力等。
环境主要指工作特征、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心理因素等。
b.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权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
c.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其中,职位权力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上下级关系是指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
②研究方法。
菲德勒设计了一种问卷来测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
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询问领导者对最不与自己合作的同事(LPC)的评价。
如14-2所示。
图14-2领导目标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③研究结论(见表14-1)
表14-1菲德勒模型
(2)路径—目标理论
路径—目标理论是罗伯特·豪斯发展的一种领导权变理论。
①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
“路径—目标”是指有效的领导者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所应遵循的路径。
②根据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的行为被下属接受的程度,取决于下属是将这种行为视为获得当前满足的源泉,还是作为未来满足的手段。
③四种领导行为:
a.指导型领导。
让下属指导他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以及他们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与具体指导;
b.支持型领导。
支持型领导十分友善,表现出对下属的关怀;
c.参与型领导。
参与型领导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
d.成就导向型领导。
成就导向型领导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期望下属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④路径—目标理论的两个情景变量:
a.环境因素: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和工作群体
b.下属的个人特点:控制点、经验和直觉能力。
控制点是指个体对环境变化影响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