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动物安全知识

实验动物安全知识



SPF 菌动 饲养 运输
小鼠饲养笼
大鼠饲养笼
适用于SPF/无菌 动物饲养或运输
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
一、非感染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 非感染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 是对由非感染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造成各种风险和 危害的防范与控制。 二、感染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 感染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 感染实验动物使用 是对由感染实验动物使用过程中造成各种风险和危 害的防范与控制。
KM小鼠
C57小鼠
裸鼠
SD大鼠
Hartely豚鼠
新西兰兔
概念
• 生物安全是指对基因修饰生物、病原微生物、 生物安全是指对基因修饰生物、病原微生物、 是指对基因修饰生物 外来有害生物等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或 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换句话说,生物安全 是指人们对于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 对人类健康、社会稳定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可能造成危害的防范。 • 广义上讲生物安全问题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 生物安全问题是指 生物安全问题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 因素对社会 经济、 对社会、 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 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
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为普通级;二级为清洁级; 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为普通级;二级为清洁级; 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SPF) 四级为无菌级( 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四级为无菌级(包 括悉生动物)。 )。目前比格犬、恒河猴、小型猪等大动 括悉生动物)。 物多为普通级,大、小鼠均为清洁级以上,豚鼠、家 兔等既有普通级,又有清洁级、SPF级。 实验动物设施分为三级:一级为开放系统; 实验动物设施分为三级:一级为开放系统;二级为屏 障系统;三级为隔离系统。 障系统;三级为隔离系统
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
不同品种、不同等级和互有干扰的动物实验, 不得在同一实验间进行饲养,同一来源、相同 品种、品系而用于不同实验目的动物实验饲养, 也不得在同一实验间进行。 不得将普通级动物带进屏障环境中进行实验 ,如将实验动物带离屏障环境进行实验,不得 再带回屏障环境中进行饲养、实验。
动物保种中心,遗传背景清楚,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 实给动物保种和繁育 必须由国家或行业主管 实给动物保种 繁育: 繁育
部门认可的单位进行。
• 实验动物运输 运输实验动物时,所使用的转 实验动物运输:
运工具和笼器具,应当符合所运实验动物的微生物 和环境质量控制标准。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等 级的实验动物,不得在同一笼盒内混合装运。

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
近年来,全国已逐步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 •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繁 育和商业性经营的单位。 •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适用于从事动物实验和 利用实验动物生产药品、生物制品的单位。 • 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许可证制度是实验动物生物 安全的重要保障。 •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明 + 动物实验设施使用证明
我国主要实验动物管理法规
1、《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2、《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3、《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 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4、《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管理办法》 、 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管理办法》 5、《省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技术审查准 、 则》
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
1、使用许可证 、 2、实验相关因素: 、实验相关因素: • 动物:动物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动物必须由动 物供应部门提供《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明》, 严禁从无《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明》的单位或 从农贸市场购买动物作为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使用(动物实验)
实验操作因素: 实验操作因素 : 实验人员实验操作过程中 做好防护,穿戴好工作衣、帽、口罩、手 套,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个人防护
•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前的准备:
1、实验设计过程:3R原则 、实验设计过程: 原则 Reduction 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 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试验数据的方法。 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试验数据的方法。 Replacement 是指使用其它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其他研究 课题达到某一试验目的。 课题达到某一试验目的。或者说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 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 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 Refinement 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减轻或减少给动物造成的疼 痛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方法。 痛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方法。 2、实验器具准备 、
实验动物生产
• 实验动物生产,包括实验动物的引种、保 种、繁育、运输、进出口等过程。 • 实验动物生产的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生产的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生产过程中,对实验动物可 能造成的各种风险和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实验动物生产的生物安全
• 生产许可证 • 实验动物引种:实验动物种子来源于国家实验 实验动物引种
• 实验过程中注意 • 实验结束后清理 • 实验总结
个人防护
• 实验室所用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 关标准的要求。 • 实验室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 应有明确的书面规定、程序和使用指导。
个人防护
实验室防护服 实验室应确保具备足够的有适当防护水平的 清洁防护服可供使用。不用时,只应将清洁的防 护服置于专用存放处。污染的防护服应于适当标 记的防漏袋中放置并搬运。 每隔适当的时间应更换防护服以确保清洁, 当知道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应立即更换。离 开实验室区域之前应脱去防护服。 •
我国主要实验动物标准
1《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监测》 《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及监测》 2《实验动物寄生虫等级及监测》 《实验动物寄生虫等级及监测》 3《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 4《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5《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6《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
感染动物实验室潜在的生物危害: 感染动物实验室潜在的生物危害: 1.对人员的潜在危害: .对人员的潜在危害: 人畜共患病的传染 实验动物的攻击性:咬伤、抓伤、踢伤等 过敏原:动物尿液、唾液、毛发、皮屑等 2.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废气:气溶胶、臭氧 废水:洗刷用水、手术用水、其它用水 废物:垫料、动物尸体或组织、一次性物品等 3.意外事故。 .意外事故。


但是,实验动物在生产、使用过程中, 但是,实验动物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 感染、 感染、繁殖病原体的可能以及向环境扩散的危险 ,产生生物安全问题。 产生生物安全问题。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 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 清楚的,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 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如大白鼠、小白鼠、裸鼠、豚鼠、家兔、比格犬、 恒河猴、小型猪等。
概念
•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对 实验动物可能产生的潜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是对 可能产生的潜 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在风险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 由实验动物造成的各种风险和危害包括: 生产和使用实验动物中的各个环节,如实验动物 的引种、保种、繁育、运输、进出口,使用实 验动物(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实验动物)进行动物 实验、从事科研活动等过程中实验动物造成的 各种危害。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我国对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问题有严格的管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 理要求,特别是SARS流行之后,我国对从事动 物生产、动物实验或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病原微 生物研究,利用实验动物进行转基因、克隆、 重组基因等不同级别的感染性实验必须在符合 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未经许可 的实验室不得开展相关实验。同时,制定了不 同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规范、运行管 理规范等一系列认证标准。
个人防护
当具潜在危险的物质极有可能溅到工作人 员时,应使用塑料围裙或防液体的长罩服。在 这种工作环境中,如必要,还应穿戴其它的个 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面具、头部面 部保护罩等。
个人防护
• 面部及身体保护 处理样本的过程中,如可产生含生物因子 的气溶胶,应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柜中操作。 在处理危险材料时应有许可使用的安全眼 镜、面部防护罩或其他的眼部面部保护装置可 供使用。
2、实验相关因素: 、实验相关因素: 环境: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应当符合相应实验动物 环境 等级标准的要求,使用合格的饲料、笼具、垫料 等用品。 屏障环境进行SPF级、清洁级的大、小鼠等小动物 实验(配备饲养室及操作室)。 普通环境主要进行兔、猫、狗、猴等大动物实验 饲养(配备饲养室及操作室)。 涉及传染性、中毒性、放射性、致癌性、致突致 畸及致死性实验等应有特殊要求的动物实验室, 应根据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进行建筑或改造,按 照有关规定执行。
实验动物及其设施的等级
• 隔离系统(Insulation system) 是以隔离器(Isolator)为主 体及其附属装置组成的饲养系统。用作饲养无菌动物 和已知菌动物。 • 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 这是清洁级、SPF级动物生 产或实验的设施。人、实验动物、饲料、饮水、垫料、 空气及其它物品均需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 开放系统(Open system) 只能进行普通级实验动物的生 产与实验。
概念
“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 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 一是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一是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其中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 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 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二是转基因产品,主要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和 二是转基因产品 转基因微生物。 三是生物科学研究开发应用。科学家为预防控制疾病而 三是生物科学研究开发应用 进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研究时,或人们利用生物技术进 行其它研究时,如果防范措施不严,就有可能出现意想 不到的安全问题。另外,生物技术的滥用对人类健康、 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都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