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化为我国的现代化
建设、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这使得熟练掌握外语成为融入社会的一种必备能力。
为了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深化教育的改革是学校发展之必然,以创新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以下是笔者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思维的潜在因素。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良好教育环境,这是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学生产生心理安全感,解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勇于探究、创新学习。
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才能获得学生的喜欢、信任和尊敬。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认可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对个人创造力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集体活动补充了个体学习的局限性和单独性,摆脱思维的定向,
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很好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进行的策略,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让全体同学平等地参与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学生有学习发言权和表现机会。
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展开的多向讨论,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进行争辩,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和互补,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
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灵感的火花,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三、质疑问难,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程式化的答案让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容易形成僵化的课堂。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依赖、顺从的思想,缺乏求疑问难的创新精神,思维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方向,推动着学生的探究思考。
学生没有疑问,按部就班地以教师的讲课为准,就很难有创新。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要想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就要鼓励学生会问、会质疑问难。
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以教师和课本为唯一,抛开弟子不如师的顾虑,勇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提出新见解、新方法、新方案。
凡事要鼓
励学生问个“为什么”,不要“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要敢于疑老师之说、疑课本之说、疑权威之说,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启发诱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探求知识。
进行有效学习。
四、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学习效果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要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1.运用多媒体教学。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
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能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增强英语学习的语言效果。
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2.开展课外活动。
英语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
而课堂上的语言学习是单一的,思维局限于书本。
课外活动能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关注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为
学生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探究,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未来的社会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应该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这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英语教师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手段,积极探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进一步推进中学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