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基础知识
(二)水稻的器官建成
1.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
(2)稻种的萌发能力
休眠状态:大部分籼稻无明显休眠期;部分粳稻如早 粳有不太长的休眠期,约为1-4周。结实期间温度低,种谷 的休眠期长,反之则短。
成熟度:成熟度高,发芽率高。开花后的第7天,胚的 分化基本完成,具有一定的发芽能力。开花后的14天,发 芽率明显提高。至蜡熟期就具备完全的发芽能力。
②自花粉母细胞 发育以后,则以小穗 为检查对象。
1)第一苞分化期
幼穗开始分化时,首先在生长锥基部,剑叶顶叶原基的 对面分化出环状突起,即为第一苞原基。第一苞即分化穗颈 节,其上部就是穗轴,所以第一苞分化期又称穗颈节分化期, 是生殖生长的起点。
1.生长锥 2.叶原基 3.剑叶原基 4.第一苞原基
2)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
当第一苞原基增大后,在生长锥基部继续分化新的横 纹,即为第二苞、第三苞原基。
接着在这些苞的腋部生出新的圆锥形突起,这些突 起就是第一次枝梗原基。一次枝梗原基分化的顺序是由 下而上,逐渐向生长锥顶端进行的,当分化达到生长锥 顶端时,在苞着生处开始长出白色的苞毛,至此第一次 枝梗原基分化结束。
4)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有效分蘖:一般以 每穗实粒数在5粒以上的称为有效分蘖。
(3)叶、蘖同伸现象
母茎第n叶出现时,正是(n-3)叶位的分蘖出现期。
水稻叶、蘖 同伸关系表
主茎叶序 8/0 9/0
1/5 2/5
一次分蘖叶序
1/6
10/0 3/5 2/6 1/7
11/0 4/5 3/6 2/7
12/0 5/5 4/6 3/7
晚稻:感光性强,故秧龄弹性较大。但亦不可 过早或过迟播种。早播并不能明显提早抽穗,这样 营养生长期过长,徒耗地力,增加管理成本。如播 种过迟,则不能安全齐穗。
2.在引种方面的应用
(1)纬度海拔相近,东西方向相互引种:因日长 和温度条件相近,易于成功。
(2)北种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 高,品种的生育期缩短,通常减产。
1.籼粳稻
(1)籼、粳稻的区别 (2)籼、粳稻是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生态型 (3)籼稻和粳稻的演变
籼稻谷粒和米粒
粳稻谷粒和米粒
2.晚稻和早稻 根本区别在于对日长反应特性不同: 晚稻:与华南的野生稻一样对短日照敏感,
严格要求在短日条件下完成光周期诱导,晚稻 是基本型。
早稻:在完成光周期诱导时对日照长短没 有严格要求。一般认为早稻是经人工选择而形 成的变异型。
温度和日长 日长>温度 (自然条件)
早、中熟 中 品种
偏向于早稻
稻 迟熟中稻 偏向于晚稻;但 感光性不及晚稻
比早稻或 晚稻都长
温度>日长
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类型
“弱-中-短”型:东北、西北早
熟粳
“弱-强-短”型:云、贵早熟籼,
华北早熟籼
“弱-中-中”型:东北迟熟粳,
华南早熟早籼
“弱-强-中”型:华北中熟粳华
中稻:对日长的反应介于早、晚稻之间。 (晚稻做早稻种会出现什么问题?) 短日照天数不够,迟迟不能抽穗。
3.水稻和陆稻(旱稻) 水稻 (包括深水稻和浮水稻)与陆稻 (也称
旱稻)在植物学形态上差异不明显,水稻通气组织 发达,旱稻通气组织不发达,但根系发达,主要 差别是耐旱性不同。(水稻长期生长在水田环境, 本身吸收铁元素的能力弱,旱地条件下容易缺 铁。)
及粳、华南晚稻的中熟籼
“强-强-短”型:华中晚稻籼
及粳、云贵的迟熟籼及粳
“强-中-中”型:华南晚稻的
迟熟粳、云贵的迟熟籼
“强-强-中”型:华南一季粳
(三)水稻发育特性理论的应用
1.在栽培技术方面的应用
早稻:因其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 秧龄不能长,以防早穗减产,但可短秧龄翻秋栽培。
中籼稻:感光性弱或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较 长,在播期变化后,营养生长期较稳定,产量形成 的变化也小,所以适播期的幅度较宽。
分蘖位:分蘖在母茎 上所处的叶位。
(2)分蘖特性
1)分蘖叶位数:凡分 蘖叶位数多的品种,分 蘖期长,生育期一般也
较长。
(2)分蘖特性
2)对环境条件敏感:在分蘖叶位数相同的品 种间,但对温、光、水、肥等条件敏感的品种, 当条件不适宜时,分蘖芽处于休眠状态,分蘖发 生率低。
3)通常分蘖发生率籼稻>粳稻:籼或粳稻不 同品种,也有强弱之分。
2)出叶 现青后,依次长出第一、第二、第三……完
全叶,当第四完全叶抽出时,第一完全叶腋芽就 可能长出分蘖。现青时,种子根已下扎入土。
4.分蘖的生长 (1)概念
分蘖:是由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 (分蘖芽), 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形成的。
第1次分蘖:从主茎上 长出的分蘖。
第2次分蘖:从第1次 分蘖上长出的分蘖。
它不受短日高温影响。
• 可变(消)营养生长期:在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 温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
• 基本营养生长期: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
2.南方稻区水稻品种的“三性”特点
早稻 晚稻
感温性
从弱到 强均有 强或 极强
感光性
很弱或 钝感 强或 极强
基本营养 生长期 较短
最短
决定生育期的 主要因素
温度的高低
幼苗期 秧田分 蘖期
秧田期
插 秧 期
返青
有终 效止 分期 蘖
分蘖期
最幼
抽
高穗
穗
分分
期
蘖化
期期
幼穗发育期
成 熟 期
开花结实期
有效分蘖 无效分蘖 分化 形成 完成 乳熟 蜡熟 完熟
营养生长期
穗数决定阶段 粒数奠定阶段
营养生殖生长并进期
穗数巩固阶段 粒数决定阶段 粒重奠定阶段
生殖生长期 粒重决定阶段
1.营养生长期:
贮藏条件:含水率籼稻<13%、粳稻<14%,贮藏至次年 发芽率和发芽势正常;贮藏2-3年,发芽率>50-60%。
时间:安全含水率以下,存放在玻璃干燥器中,3年仍 有很高的发芽率。3-4℃ ,含水率8-9%,保存10-15年。
(3)稻种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发芽三要素)
1)足够的水分 吸水量为本身风干重的25% 开始萌发,40%正常发芽。
13/0 6/5 5/6 4/7
二次分蘖叶序
1/5P
2/5P 1/6P 1/5.1
3/5P 2/6P 2/5.1 1/6.1
4/5P 3/6P 3/5.1 2/6.1
5.茎的生长
(1)茎的功能:茎有 支持、输导和贮藏的功 能。
基部节间伸长1-2cm时 称为拔节期
(2)茎的结构:
稻茎一般中空呈圆筒形,着生叶的部位是 节,上下两节之间为节间。稻茎由节和节间两
中中熟籼、华南早稻中、迟熟粳
“弱-中-长”型:华中中熟籼,
中籼稻主要类型
“弱-强-长”型:华南及云贵的
冬稻籼
“中-中-短”型:华北的中、迟
粳,云贵早熟粳
“中-强-短”型:华北中迟粳、
华中中稻粳
“中-中-中”型:云贵的中熟
籼、华中的中稻籼
“中-强-中”型:华北中迟熟
粳、华中中稻粳
“强-中-短”型:华中晚稻籼
第一章 水 稻
Rice
晚季稻
(基本型) 籼亚种
(基本型) 早中季稻
普
(变异型)
通
栽
培
稻
晚季稻
粳亚种 (基本型)
(变异型)
早中季稻
(变异型)
水稻 (基本型)
陆稻 (变异型)
水稻 (基本型)
陆稻 (变异型)
水稻 (基本型)
陆稻 (变异型)
水稻 (基本型)
陆稻 (变异型)
粘稻-品种(基本型) 糯稻-品种(变异型) 粘稻-品种(基本型) 糯稻-品种(变异型) 粘稻-品种(基本型) 糯稻-品种(变异型) 粘稻-品种(基本型) 糯稻-品种(变异型) 粘稻-品种(基本型) 糯稻-品种(变异型) 粘稻-品种(基本型) 糯稻-品种(变异型) 粘稻-品种(基本型) 糯稻-品种(变异型) 粘稻-品种(基本型) 糯稻-品种(变异型)
水稻的生活习性与沼泽植物的野生稻相似, 从而可以认定水稻是基本型,陆稻是变异型。
深水稻(右) 浮稻(下)
低地雨育稻
灌溉稻
陆稻(旱稻)
有氧稻——改良旱稻
Aerobic Rice: improved upland rice developed in IRRI
4.粘稻和糯稻 糯稻
米粒色泽 乳白色、不透明
的品种生育期的变化比生育期短的变化大。
(二)水稻的发育特性理论
1.水稻品种的“三性”
(1)感光性: 在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短日照
可使生育期缩短 ,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这 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水 稻品种的感光性。 (晚稻,早稻感光性区别?)
水稻感光特点 日长<8h: 出穗反而延迟; 日长<4h: 会引起生长停止; 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的日长大致都在:11-17h 诱导感光性品种形成幼穗的日长一般为: 12-14h 9-12h: 促进出穗最显著,其中迟熟的感光性品种,
三、水稻的生育过程与器官建成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水稻的一生在栽培学上是指从种子萌动开始到 新种子成熟为止。
在水稻生育过程中,包 括两个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性 质互异的生长发育时期,即 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一般以稻穗开始分化作 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株高伸长曲线 分蘖伸长曲线
穗长伸长曲线
播 种 期
(3)南种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 低,品种的生育期延长,只要种植制度允许, 能安全齐穗,通常增产。
(4)高海拔引至低海拔:生育期缩短,与北种南 引相似。
(5)低海拔引至高海拔:生育期延长,与南种北 引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