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脓肿

肝脓肿


体会
对不明原因发热的糖尿病病人 警惕肝脓肿的可能
一、肝脓肿定义
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
脓性感染病灶,本病一般起病较急
由于肝脏血运丰富,一旦发生化脓性感染后,大量毒素 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全身脓毒性反应
二、细菌性肝脓肿
有明确的肝外感染病灶(迁移性) 病因学: 无明确的肝外感染病灶(隐匿性)
国外报道隐匿性肝脓肿占20-60 %,国内占26-53 %, 一般认为是由于肝外原发灶在肝脓肿形成时已治愈
八、肝脓肿治疗
抗生素治疗原则
全程、足量、规律使用
未确定病原菌:联合、广谱-头孢、甲硝唑、氨基苷 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急性期肝局限性炎症,脓肿尚未形成(小于4cm) 脓肿液化区小于3cm,全身中毒反应轻者
或多发性小脓肿
抗生素使用疗程
国内观点不统一 体温正常2周 脓腔小于4CM 疗程满30d 国外观点 抗生素单独治疗至少6周;如果有效引流,则在脓腔 闭合并且全身症状消失后需要继续使用7天 充分引流并静脉使用抗生素至少3周,具体疗程视临 床表现及引流情况而定,然后改口服继续治疗1-2个月 ,预防复发
六、肝脓肿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肝炎病史、AFP、快进快出等
肝囊肿合并感染:无强化、边界清楚
肝转移瘤:原发病史、多发、周边分布、牛眼征 肝内胆管细胞癌:边缘不清的低密度影,延迟强化。 胆管不规则扩张。 肝海绵状血管瘤: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的 血管内皮细胞,血窦间有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形成海 绵状结构,瘤内偶有血栓形成和钙化。
CT平扫:发现气体为诊断肝脓肿可靠证据
脓腔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
早期病变边界多数不清楚,后期边界较为清楚; 脓肿壁呈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的环形带;
约20%病灶可见气体或液平。
四、辅助检查
肝右前叶脓肿
增强扫描(G~L)示 病灶周边呈明显环形强 化,环壁完整,较规则, 病灶内部可见分隔状强 化,中间液化坏死区无 强化
Ochsner A DeBakey M,Murray S.Pyogenic abscess of the liver:II.An analysis of fortyseven cases with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m J Surg.. 尹大龙,刘连新.细菌性肝脓肿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Shi S,Xia W Guo H,et al.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pyogenic liver abscesses of biliary origin[j]Surgery
四、辅助检查
B超:对诊断及确定脓肿部位有较肯定的价值,早期脓 肿液化不全时需与肝癌鉴别。 单发或多发的低回声或无回声肿块 脓肿壁强回声,厚薄不等,外壁光滑,内壁不平整。
脓肿周围显示由亮渐暗的环状回声的水肿,可见 “环中环征”
脓肿内出现气体,后方出现狭长 带状强回声
四、辅助检查
一、肝脓肿定义
细菌
80%
真菌
10%
溶组织阿米巴 原虫10%
单个或多 发的化脓 性病变
常见的基础疾病为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 患者占同期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28-60%。
若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0-30%;
李美琳等.肝脓肿临床特点及抗菌药物的治疗策略( 附58 例分析).临床误诊误 治2014,27(1) 李萌芳等.化脓性肝脓肿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中华危重 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 ,8 (2 )
致病菌通常与原发灶细菌一致 纯需氧菌感染肝脓肿预后较差 细菌学: 纯厌氧菌脓肿常为单发预后好 混合感染时预后介于两者之间 胆道系统、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系统、其他 感染途径:
二、细菌性肝脓肿
感 染 初 期
局部炎性 改变周围腔隙穿破 致严重并发症
化脓性细菌 侵入肝脏
五、肝脓肿诊断
临床表现:三联征:发热、寒战、肝区疼痛 危险因素:糖尿病(尤其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血胆 红素升高、高龄、多重感染 实验室检查:感染指标 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肝内厚壁囊性病灶,有气 体或液平征象 穿刺:抽出脓液、培养
黄洋,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34(3)
七、肝脓肿并发症
肝脓肿可产生三类并发症: 血源播散 继发细菌感染 脓肿穿破 膈下脓肿 胸腔积液和脓胸 急性腹膜炎 胆道出血
八、肝脓肿治疗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合理应用抗生素
穿刺或手术:
置管穿刺引流: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适用于单 个较大的脓肿 手术疗法:脓肿切开
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流行病学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据报道亚洲地区发病率约为 17.6/10万,明显高于欧美地区的2.3/10万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升高,其发病原因 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1938年Ochsner等报道化脓性阑尾炎所导致的门静脉炎为 主要病因 如今原因不明的隐源性感染已成为首要病因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是肝脓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抗生素+外科手术
手术则作为二线方案,脓肿切开引流主要适用于:
全身症状或临床症状经积极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无明显改 善的肝脓肿; 脓肿破溃合并明显肺部感染如脓胸、胸膜炎等的肝脓肿 介入或药物难以通过较厚的脓肿壁达到效果的肝脓肿; 需解除胆道梗阻或其他胆道疾病的肝脓肿;
位置特殊的肝脓肿;
不除外癌变的肝脓肿; 多发性肝脓肿
抗生素+外科手术
手术则作为二线方案,部分肝切除适用于:
反复发作已形成窦道的肝脓肿;
由肝内胆管结石引起伴有肝组织萎缩的肝脓肿; 位于肝脏边缘、随时有破溃可能的肝脓肿
预后
病死率可高达11%~31% 死亡原因主要是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
影响预后相关因素 年龄 体质:肝功能(低蛋白质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 原发病:脓肿数目:多发性:75.7%,单发性:23.9% 病菌的种类与毒性:耐药菌、厌氧菌 治疗开始的早晚、彻底性 有无并发症:腹膜炎、胆道出血、脓胸
• 消化道症状: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 全身表现 • 全身中毒性反应
三、肝脓肿临床表现
体征
肝区压痛和肝大最为常见; 右下胸部和肝区有叩击痛;
有时出现右侧反应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
晚期病人可出现腹腔积液; 继发于胆道梗阻的病人,可伴有黄疸
四、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肝穿刺: 可抽出黄绿/白色脓液,培养可获得致病菌; X线检查: 右膈肌抬高活动受限,偶见胸膜反应或积液。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肝脓肿指南
抗生素治疗一般需要2-6周 疗程可根据发热是否消退,白细胞计数是否正常来决定
抗生素+经皮穿刺引流
鉴于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佳 的特点,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穿刺或置管引流指征如下: 药物治疗无效或体温持续升高的肝脓肿; 脓肿壁形成且脓肿液化趋于成熟的肝脓肿; 脓肿直径3 ~ 5cm 的可穿刺抽脓,脓肿直径超过5 cm 可置管引流; 凝血功能正常、不耐受手术的肝脓肿。
毒素吸收入血致严 重感染重度症状
继 续 发 展
小脓肿融合 形成大脓肿 破坏肝组织
三、临床表现
• 骤感寒战,继而高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 寒战高热 • 驰张热,38-40℃,伴多汗、脉速,可反复发作 • 炎症引起肝脏肿大,导致肝被膜急性膨胀 • 早期:持续性钝痛—后期常为锐性剧痛; 肝区疼痛 • 可有右肩牵涉痛,胸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