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答案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答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p5四点+意义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系统论p8结合图表,政府系统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

输入→输出→反馈→二次输入→……。

博弈论p9~12对策性博弈五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包括成文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决定,与不成文的传统和习惯。

政治博弈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定义: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P15~16政治哲学:what should be研究政治的规范性,回答政治对错好坏问题,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

政治科学:what is研究政治的科学性,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

•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2220世纪70-8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方面将政治学带回传统,一方面还在发挥着中介性质的作用而把政治学向前推进一大步,形成“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三基本特征:•制度中心论。

不仅包括政体、制度结构,也包括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则,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和非正式规则的遗传性文化。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

单纯的政治科学不能解释本质上复杂的政治过程,必须借助于政治哲学。

要令人信服地解释制度变迁,既少不了政治科学关于制度作用的分析,也离不开政治哲学关于制度价值的关怀。

•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P28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主要包括六点,制度含义、制度变迁方向、变迁方式、社会关系、技术与观念的关系、个人作用。

时代特征是,制度包含由一系列“关系”构成的宏观的整体性“硬约束机制”,是一种结构决定论分析路径。

是一套因果关系密切的方法论体系,对后来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内容是什么?P34 历史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1历史制度主义产生于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直接批判,核心是重新强调制度变迁中国家、政府和其他组织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认为人的偏好的形成和选择是由人所处的制度环境决定的。

“路径依赖”是历史制度主义的一个主导性范式和话语。

方法论特征是归纳法。

2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产生于对美国国会立法行为的研究,理性选择制度学派虽然重视制度安排的作用,但还是坚信行为这既有的偏好的力量,认为政治结果其实就是行为者策略性计算的结果。

提出著名的制度创新理论。

“路径替代”。

》补充—两者区别:一.研究的层次和方法不同。

历史制度主义关注宏观,在国家层面上研究制度,采用归纳方法,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个人层面上研究制度,采用的是演绎方法。

二.对时间的态度不同。

历史制度主义是历史的,它们认为政治发展必须被理解为一种随时间而展开的进程,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不特别注重时间,制度既可以是历史上的,也可以是刚刚形成的,只要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三.对制度与偏好关系的理解不同。

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塑了人们的偏好,制度是历史演变的结果,而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则主张偏好是起点,其来源是不重要的,偏好决定了制度,制度存续的基础是使大多数人获益。

四.对制度变迁的机制理解不同。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注重个人在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学习的影响下对制度的重新评价,而历史制度主义更强调这些变化对政治、社会组织或集团权力平衡的影响。

重要概念和流派:•政治p6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3)权威性的分配必须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博弈p9•零和博弈p11•非零和博弈、消极的非零和博弈、积极的非零和博弈p12•古典主义政治学p19•旧制度主义政治学p20•行为主义政治学、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p21•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22•行为主义p29•理性选择主义p30•新制度主义p34第二章政治权力重点问题:•政治权力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38三点政治权力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1)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

2)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3)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政治权力是如何实施的?p39•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及合法性权力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强制力权力p41功利性权力p42操纵性权力p42合法性权力p44•如何理解权力、权威和合法性之间的关系?p44•如何看待政治权力的制度基础?p51•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的制度安排有哪些特征?p54•我国政治权力的制度安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56重要概念:•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作用p38•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性权力p41-44•合法性p44第三章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概念: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基本特征:(P64-65)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相对的稳定性结构性•政治文化有哪些构成要件(P65—P66)认知性、情感性、评价性成分•政治文化与国民性是什么样的关系?政治文化的定义国民性的定义:国民性,即一个国家的人民由于生存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由此产生出自己稳定的、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形态。

这种结构形态反过来又是国民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定型化,形成牢固的社会风俗、习惯传统。

两者发福交错影响,经历历史积淀,就形成为国民性。

国民性包含国民的政治意识、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社会交往准则、最普遍的个性素质、心理特征等。

国民性是一个国家民族最主要的内在特征。

两者都是集体概念,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是国民性的一部分,是与政治相关的部分•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是什么样的关系?政治文化的定义意识形态的定义:是一种信念体系(思想及其它)。

它来源于物质、精神生活,包含对历史的认识,对未来的向往,以及不同人群最基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是一种认知世界的信仰体系,与行为密切相关。

不同的认识维度——个人——阶级、团体——国家——国际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一是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二是提出未来理想的模式;三是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政治文化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念形态的东西,包含着广泛的内容。

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表述。

政治层面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有重合的部分。

但政治意识形态不仅涉及认知、情感和评价,并且是更高的信念层面的,对政治行为的指导作用也更为直接、明显•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P68)概念: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和社会收益。

基本特征:——提高了物质和人力资本的收益——需要创造和建构——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趋势——是一种公共物品、一种道德资源——通过国家和市场发挥作用,与其形成互动而非代替它们•政治文化与制度建设和制度运转有什么关系?影响政治制度模式(P70 2、)决定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P71 3、)•政治文化与政治变迁有什么关系?(P72 4、)第四章意识形态1、马克思和韦伯的意识形态概念有何异同P74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743、当代世界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有哪些P794、如何认识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P835、滞后性意识形态对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P89第五章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P92)政治社会化:社会的政治意识积累、传播和延续的过程。

——学习——塑造——传递和延续•如何认识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个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P93 第一。

)3、如何认识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P96)4、大众传媒和政治社会化是什么样的关系?(P96)5、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制度的维护有什么样的关系?(P99第二第三)概念政治文化国民性意识形态社会资本横向和纵向的社会网络(P69)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参与型文化(P66)“公民文化”(研究发现,所调查的国家的民众虽然表现各有不同,但实际上既没有预想中那样一种积极的政治表现,也不会主动地获取各方面的有关信息。

阿尔蒙德和维巴提出,应该用“公民文化”(civic culture)这一概念替代原来的“理性积极分子模式”,以强调公民的义务意识“理性积极分子模式”(the rational-activist model)。

地域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公民文化稳定的政治体制(占据主导)顺从型政治文化公民文化的特点:其一,个人的政治意识强烈,关心政治与政府事务,对政治过程的知识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其二,社会成员对国家、民族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政府当局的政策有着较高的期望,能够主动参与政治过程,具有较高的政治效能感;其三,社会成员对宪法、民主、自由、平等持有很高的评价,并愿意实践上述价值。

•积极的个人和消极的臣民的混合。

甚至参与者角色也是对臣民角色和村民角色的叠加•公民文化有时明显包含矛盾的各种政治态度,这似乎特别适合于作为矛盾混合体的民主政治系统•民主政治中的公民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是卷入政治的也是不太卷入的,是有影响力的也是服从的政治社会化第六章国家1、什么是国家共同体说和国家形成的社会契约说?P1052、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类型有哪些?P1073、民族国家的构成要素是什么?P109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危机是什么?P1104、如何认识一般性国家目的和国家目的的矛盾性?P114如何认识国家能力与国家目的的关系?P1165、什么是议会主权理论?P140议会的基本职权有哪些?P142第七章政府1、如何认识三权分立学说和“议行合一”学说对政治制度建设的影响?P151-1532、新古典学派和福利经济学派在政府观上有什么不同?新古典学派:认为政府作用:——制订和实施法律,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界定产权,保护私人财产权——监督合同的执行——维护本国货币价值福利经济学派:政府对经济干预:——提供公共物品(国防、环保、社会保险)——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减少经济的外部性——限制垄断——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弥补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共和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P158•总统制和内阁制的优缺点是什么?P160-1625、官僚制的特征是什么?如何认识官僚制与官僚主义的关系?P167•什么是部门政治理论?官员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69-170•行政机构的作用有哪些?P172第七章其他可能的考点“议行合一”:马恩的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