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美感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现状分析
美感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现状分析
美的属性决定的。美是独立自足
的,它无人我之见、利害之心。艺 术化的人生是“诗意的栖息在大地 上”,是“慢慢走,欣赏啊”的人生。 文学欣赏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
险”,它要求读者“入乎其内”,“游 乎其中”,与作品的人物“同呼吸, 共命运”。美感教学就是在这个过 程中丰富情感,净化心灵,培养~
种深广的同情一L-的。美感教学赋 予新课程标准里的“过程”以深刻 而丰富的意蕴,即在“过程”中涵养
一、美感教学是情感的,当下 它受到理的挤兑。
说美感教学是情感的,是因为
教学的目的是塑造情感,凭借的工 具(文学作品)是情感的,学习的心 理机制是移情的。
梁漱溟说过,人之于动物,不 只是长乎理智,还富于情感。在现 实中.这样的学生是太多了,他们
精于数理,聪明绝顶,叫他背诗,他 三两下就好了,可就是不能玩赏其 中的兴味;叫他作文,脉络清晰,就
情感,完善人性,最终走向重“过 程”的少功利的审美人生。
但是反观时下的教学,这一过 程被削减殆尽。这是因为,传统的 教学是重思想灌输的,它势必忽视 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于是,陶渊明 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我们是要歌
颂的;“桃花源”却是他逃避现实的 “铁证”,我们是要批判的。我们就 是没有关注过这颗受过伤的灵魂 在审美现实中的自我拯救与解放。
憾的是,我们的老师经常只停留理 解作品上,却忘记了下面的正事。
二、美感教学是过程的教学。
当下重实利的应试教学与道德说
教使这一过程严重“缩水”。 说美感教学是过程的,是因为
美是超越人我与功利的,文学欣赏 要求我ff]“游乎其中”。同时在塑 造“社会人”的整个教育中,美育处
于基础地位,是德育的必由之路。 美感教学是过程的还是由审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3日
是缺少情趣;描述情感,或喜或悲, 就是不知道当中还有失落、忧郁、 愉悦、恬淡等,这样的学生是有缺 陷的。,美感教学的任务是让他们
在欣赏作品中体悟情感,洞察人
性,丰寓心灵,完善人格,培养一种 对人类的深广的同情心。同时,使 他们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
物质功利社会里拥有一个憩息的 后花园。
说美感教学是情感的,最主要
的还是由文学欣赏的审美态度决 定的。我ff]还是举美学史上的这 个著名的例子——濠梁之辩来说 明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
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 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鱼之乐?”
庄子的态度就是审美的态度, 而惠子是逻辑的理性态度。“庄子
看到‘鲦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 因为他自已对于‘出游从容’的滋 味是有经验的。…‘鱼的从容出游的 运动形态由于与人的情感运动态
“圣人立象以尽意”,“文以象 立言”。文学作品总是在意象、具 体的情景与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情 感和思想的。庄子若说“我乐也”, 就是抽象的;他说“鲦鱼出游从容” 就是形象的。当然“从容”两字还 是抽象的,因此,我们还要叫学生 想像、体味。惟形象的,才具体、才 生动、才直感。教师就是在“形象” 的教学中浸润、感染学生的情思 的。要不,美感教学就首先失去了 审美的对象了。
“形象”的好处大家都是认同 的,可在实际中,我们的老师总是 要追不及待地要学生概括意义,他 们的提问总是直逼主题的。比如, 你叫他们说说“小姑娘”的性格,他 ff]qli快地就会说“镇定、勇敢、坚 强”,不论你怎么的鼓励,他们就是 “谈不开”。连上课的老师自己都 知道这样的课是索然无味的。审 美的属性决定了思维是形象、直感 并且重整体的,因此,美感教学的 形象性它应当包括学生不但有权 利分享老师的情感体验,它可以是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周选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 YUWEN JIAOXUE YU YANJIU 2004,""(3)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wjxyyj200403035.aspx 授权使用:渤海大学(bhdx),授权号:e7d9a81e-6054-4f9b-948e-9e370112a0f3
、●-。、
、洛媾l黧嬲黛麴鳗。.。
美感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现状分析
口周选杰
一56
教研天地 2004.3
语文中美感教育是美育的一 个分支,除了有它自身的个性外, 还必须遵循美育的共性。美感教
学理应到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中去汲 取营养。本文试图在美学精神观照 下阐述美感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当下
美感教学中存在的一犊问题。
多少次,我们听任(说不定还是怂 恿)学生在大谈所渭的“局限性”而 沾沾自喜。这样培养出来的有 “理”无“情”的人是“很狭隘的”,
“很冷酷的”。具体到美感教学中, 任何的主题升华都应当在充分浸 润学生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否则,
不但收效甚微,还要起反作用。 三、美感教学是形象的。理性
分析与说“理”使当下的美感教学 变得抽象而晦涩。
一种氛围、一个情景、一个情节等 等(当然,这是与主题暗合的),同 时学生还有权利用自己的直觉的、 情感的、经验的描述来代替对文章 的概括的理性的本质的理解,来代 替那些连语言本身也无法完成的 意义阐述。学生用形象注释形象 (文章中的象)、用形象注释抽象 (意义主题)是符合审美的心理的。 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代的书 评和文论中得到佐证,中国传统理 论“即使就利用了分析、解说的批 评来看,它tf]仍是只提供与诗‘本 身’的‘艺术’,与其‘内在机枢’有 所了悟的文字,是属于美学的批 评”。美感教学要求我们教师不能
一开始就把提问指向主题、思想, 其发言也不应当由少数的几个思 辨精英主宰,它更应当是情感的交 流、历练和涵养,在多数人参与的 情感体验描述的“语言场”中互相 激发、感染,走向纯净或崇高。
一/—\一一 (、、L鹳√—师—语~
万方数据
美感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现状分析
度有同构照应关系,使人产生了 ‘移情’的现象,才觉得‘鱼之乐’。” 在美感教学中,鲦鱼可以是“欧阳
修”,也可以是“奥楚蔑洛夫”,可以 是“海燕”,可以是“紫藤萝瀑布”。
在现实中美感教学中的“情” 受到“理”的挤兑,其思想根源来自 “诗言志”、“文以载道”的传统。我
们往往用主题思想的分析替代了 欣赏,用逻辑分析替代了移情。当 然,在美感教学中,要拒绝逻辑分 析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