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欣赏的意义分析

书法欣赏的意义分析

书法欣赏的意义书法欣赏的意义,也就是书法欣赏活动的价值问题,这项活动究竟有没有做的必要,书法欣赏到底有些什么作用,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我们需要从理论上弄清楚的问题。

对此,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从书法学习与书法欣赏的关系、书法欣赏的作用特别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特作用两个方面来分析书法欣赏的意义。

据此,我认为,书法欣赏的意义主要有四点:第一、书法欣赏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还是我们提高书写水平的前提条件。

我们之所以要从书法学习与书法欣赏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看书法欣赏的意义,是因为现在常见的书法教学模式往往把“写”作为书法教育的全部内容,即使提到欣赏的问题,也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一提而已,从其篇幅的比例不难看到这一点,完全忽视了它与书法学习(写)的内在联系。

要写好字,要学习书法,我的主张是必须先学会欣赏,这是前提条件,不会欣赏,眼睛不会看,如何去指挥手?会看才可能会写,不会看是不可能写好字的。

也就是说,学习书法,炼眼第一,练手第二。

第二、书法欣赏是重要的审美教育形式,是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之所以要从书法欣赏的作用,特别是区别于其它艺术的独特作用这个角度来看书法欣赏的意义,是因为现在常见的书法教学模式很少认识到,或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书法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者)的中华审美能力的现实意义——对于国内,作为审美教育的书法欣赏,它是中华民族的审美认同教育,它是中华文化的认同教育,是少数族群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认同方式,是中华民族建设的需要,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需要。

对于世界,作为审美教育的书法欣赏,它是传播中华审美、中华价值观念的重要形式。

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当今世界除书法而外,还有比书法与思想价值观念联系更紧密的艺术形式吗?没有啦。

所以我们要说书法、书法欣赏在世界的推广,对于发挥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从国家对外文化传播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对待这件事情。

这一点主要是从社会层面来看的,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的,反过来,也要求艺术的创造者要有责任意识,艺术不是玩弄技巧的事,也不是纯粹表意抒情的事,艺术家是有社会责任的,艺术家必须明白,艺术的目的是助教化,移风易俗,所以诸如西方现代艺术之流那种表现颓废、病态、疯狂、玩世不恭、邪恶的做法,都是与艺术的目的相违背的。

对此,我们的先哲早就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随举几例:《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

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德者,得也。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

《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

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

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

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

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

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

”《论语·阳货》:“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伊川曰:“推本而言,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只此两字,含蓄多少义理。

”唐·司马贞《乐书述赞》:“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舞手蹈足。

舜曰箫韶,融称属续,审音知政,观风变俗,端如贯珠,清同叩玉,洋洋盈耳,咸英余曲。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

古先圣王受命应箓,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皆有此瑞,迹映乎瑶牒,事传乎金册,庖牺氏发于荥河中,典籍图画萌矣,轩辕氏得于温洛中,史皇苍颉状焉,奎有芒角下主辞章,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在幡信上书端象鸟头者,则画之流也。

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

二曰图识,字学是也。

三曰图形,绘画是也。

”“又周官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

洎乎有虞作绘,绘画明焉,既就彰施,仍深比象于是,礼乐大阐,教化繇兴,故能揖让而天下治,焕乎而词章备。

”第三、书法、书法欣赏在我国艺术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书法欣赏,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欣赏,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近代以来,由于我国照搬西方艺术体系,在艺术门类中没有书法的位置,致使书法艺术长期游离于“艺术”之外,导致了我们长期以来对书法艺术的忽视,导致了我们艺术教育中的良莠不辨、舍近求远、舍本逐末。

对此,我们要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并进而看到作为艺术的书法在我国艺术教育中的特别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是完整的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

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人类智力开发方面有着科学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

说到艺术教育,我们应当提到美国哈佛大学的“零点项目”。

这个项目的提出,其直接的诱因就是前苏联在1957年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后,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动,纷纷呼吁要从教育上寻找落后的原因。

十年之后,学者们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美国尽管科学教育比前苏联先进,但是艺术教育却落后于前苏联,没有前苏联那一整套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所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影响了科学技术的提高,从而导致空间技术在竞争中失败。

此后,美国对艺术教育一直很重视,1994年,美国参众两院在通过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更是将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和戏剧艺术)增列为“核心学科”,这在美国乃至世界都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艺术教育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

因此,美国目前已有70%以上的高等学校设立了艺术系或音乐系,不少大学还设定了艺术学院或音乐学院,要求本科学生要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学习艺术和人文学科,其中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学生选修的艺术课程占七十三分……2001年,南京艺术学院冯健亲教授提出——《我国应尽早启动“艺术教育零点工程”》。

为什么要以“零点”命名呢?哈佛大学用“零”表示他们对艺术教育认识上的空白,以示从头开始的决心。

从学校艺术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看,我国确实有不少值得重新认识和从头做起的事情要做,取名“艺术教育零点工程”,可以产生积极的警示作用。

(见《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一期)试想,当今社会无论是高科技的竞争,还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都将集中体现在人才素质与教育水平的竞争上,因此,教育没有理由不加强素质教育,教育没有理由不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生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都要有一些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这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像的,而缺乏艺术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

书法在我国艺术教育中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意义呢?先来关注一个全球都在关注的重要理论。

1981年,美国加尼伏尼亚大学斯佩里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的理论——“左右脑分工理论”。

斯佩里教授对人类大脑两半球功能研究的实验结论显示: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推理、抑制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

因此左脑又称为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

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

右脑像万能博士,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

所以右脑又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

也就是说,人的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

那么,这项理论研究成果意味着什么呢?这项理论研究成果揭示了一个令人吃惊和遗憾的事实——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是使用了自己的左脑,具有几乎无限潜能的右脑至今还“沉睡”着。

自然,这项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的震动。

日本学者品川嘉也指出:“人实际上有两个大脑,这就是操纵语言,具有逻辑思维功能的左脑和具有非逻辑思维功能的,产生直观、形象、联想思维的右脑。

当今,左脑功能的大部分——例如计算、书写、装配机器等——工作,正在被以微型计算机、办公计算机为主要设备的计算机所代替。

在这种情况下,人若不能在那些计算机无能为力的领域,如产生新的设想,进行直观综合判断等方面使用右脑,那就会成为无用的人。

”“成为无用的人”,品川嘉也实际是在说,再不开发右脑,人就会被飞速发展,充满创造精神的新世纪所抛弃,因为人的创造性智能来源于右脑,完成于左右脑的配合,右脑不开发,社会就难以发展。

这是1992年12月16日《中国体育报》刊发的特稿《唤醒沉睡的右脑》一文的介绍。

相关的研究报道还很多,再举一例:《光明日报》1992年11月25日刊登了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生理研究室陈世骏教授就如何发展我国右脑开发事业提出的一些希望和建议。

陈教授认为:1、应该把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与右脑开发结合起来。

2、希望在广大教师中普及右脑知识和开发右脑智力的方法。

3、为了培育出具有右脑意识的新型教师,最好在师范院校(包括幼师、中专和大学)的教材中增加右脑智力开发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未来教师的素质,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4、开发右脑智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相关学科的专家密切配合,一手抓科研,一手抓普及。

看了这些介绍,了解到了斯佩里教授的“左右脑分工理论”,我们肯定会心生几分感慨,开发右脑,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这个理论虽然不是由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来,但是他们能够跟踪世界科学研究前沿成果,为引进消化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其精神依然可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