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市场报告一、中国服装市场总体分析1现状(1)服装行业的整体运行环境良好2014年第一季度,纺织服装行业的并购事件达到11例,并购金额就达到了2.23亿美元,并购金额超过了2013年全年。
作为一个基础轻工业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在金融危机后,以稳定的回报吸引了投资界的注意,并购规模曾在2011年出现大幅度增长。
2013年以来,服装行业库存高企,使得许多服装行业陷入困局,纷纷通过调整经营策略进行转型升级,其中借力资本市场也成为一种重要手段,这也促使2014年纺织服装行业并购规模将呈爆发式增长。
目前纺织服装并购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并购增多,尤其是对高端品牌的追逐。
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并购,是为了通过并购带来品牌叠加后新的价值。
而中等品牌收购高端品牌,是行业内最近出现的新现象。
忘不了收购超世洋服,正是借助高端品牌之力,实现自身的提升。
同样,七匹狼收购肯纳,虽然不是品牌之间的收购,而是收购国外顶级品牌在中国的代理商资源,但其本质是七匹狼为了高端化。
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平均并购金额来看,2010年为614.83万美元,2011年爆发式增长至2153.07万美元,此后连续下降,但是在2014年第一季度,纺织服装行业的平均并购金额又迅速回升.(2)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
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服装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服装科技涵盖了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根据行业客观现实,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分别以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研究、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四个部分作为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通过这些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研发、应用,全面提高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服饰文化、设计水平、工艺与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人才素质、信息化程度及公共服务能力,指导行业科技发展,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带动整体(3)目前,我国服装消费正面临着文化提升问题。
随着都市消费群体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消费成熟,“文化需求”将迅速步入消费者视线。
都市服装市场将从物质消费到品味消费、理念消费、生活方式消费。
未来的“文化需求”来自消费者,企业的品牌文化是要迎合消费或适度超前于消费者。
未来服装市场将不可避免地进行功能细分、档次细分、产品细分。
新界域的出现意味着新盈利点的出现,将会推出一批新兴品牌和新的商业模式。
同时,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的辐射下,服装品牌将获得令人振奋的生机,当年轻人成为农村消费的主体,城乡服装消费将逐步趋同。
休闲品牌和运动休闲品牌将率先打开农村市场的大门。
农村市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如专卖店、专营店将越来越深入人心。
农村的商场、市场、超市等常态销售业态的成熟,将推助服装品牌下乡进程。
随着交通和支付系统完善,网络消费也将覆盖农村市场。
(4)在地域上已经形成了几个具有特色品牌之都。
深圳成为国内女装品牌之都像"天意"、"影儿"、"淑女屋"这样国内耳熟能详的深圳自创的服装品牌,广州女装品牌设计师品牌渐成气候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涌现出许多个性突出的品牌,不但她们的服装风格个性鲜明,而且店铺的陈列、装修也很特别。
杭州女装品牌一张"金名片" 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在全国30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中,杭州服装企业的数量名列前茅,"杭州女装品牌"也成为城市的一张"金名片"。
北京女装品牌呈上升趋势。
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服装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男装市场分析(1)男装消费市场的年龄段在25-50岁左右为最大,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身份地位、经济能力都比较成熟,可以自由支配收入,除去正规场合,这些人大部分会选择商务休闲装。
近年来,男装市场出现了不少大众休闲系列的品牌,例如班尼路,佐丹奴等,这些品牌也占据着一些市场,但因为这一块的单品利润低,总体利润上不去,无法形成男装的主流市场。
(2)此外,市场还出现了新正装,就是一种介于休闲装和正装之间的男装服饰,现在颇受男性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散漫”人士成了这股时尚浪潮的坚定支持者。
新正装的市场价值也日渐明显。
在这个个性化鲜明的时代,追求服饰上的时尚、高雅、气质已不再是女士的专利,男士们也希望用一些个性化服饰来打扮自己,以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新正装的出现无疑给他们意外的惊喜。
(3)目前,由于激烈的竞争,中国服装企业急于迎合市场、与国际接轨,导致企业的文化积累与品牌严重脱节。
所以,我国虽然拥有众多的大众成衣企业,却少有在国际市场中立稳脚跟的品牌。
没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许多品牌退化为标签。
体现在市场行为上,就是大小专卖店疯狂减价,用价格战去赢取市场,结果造成大家都难生存的尴尬局面。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发展品牌文化几乎是必由之路。
此外,目前我国消费者对品牌比较忠诚。
有了品牌效应,也就掌握了客源。
(4)西服、衬衫产品的设计可变因素比较少,其生产批量越大,平均成本也就越低,规模效应也就越明显。
因此,中国服装巨头大多聚集在男装,男装也是中国服装规模经济的典范。
在男装百强企业中,无论是西服品牌还是休闲系列,都热衷于技术创新,不断的推出新概念,新工艺产品,这些都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品牌附加值。
可见,靠规模增长的男装,在企业长远发展和赢利水平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男装市场的好做与否,主要是看个人对品牌的把握程度,有些人认为男装市场不好做,是因为男装的样式更新率较低,并陷入一种男装难做的惯性思维,正是惯性照成了错误意识的产生。
男装品牌应该含有理性化,这是针对男性的本身来说,在打响一个品牌时应该考虑到给其赋予合适的品牌文化和内涵。
不能一刀切说男装市场是否好做,操刀的人对品牌嗅觉和市场定位的把握是个很重要的内在原因,男装行业在整个中国服装市场的比例确实比较少,款式变化也不太大,但在男装设计时可在细节、面料上寻找变化,并且不管是做休闲还是传统西装,或者商务休闲装,都一定要将其内涵很好地表达和理解。
3、童装市场分析(1)2013年我国童装市场规模达到了1400亿元,2014年全国童装市场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400亿元,预计今年全国童装市场规模将突破1700亿元.不过,根据中国产业洞察网另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童装电商销售额占到了市场总额的40%左右,而进入2014年,这一数据有所攀升。
据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员分析,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童装电商销售额占到了总销售额的60%。
这组数据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童装市场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童装行业的电商化发展趋势明显。
(2)成人服装品牌纷纷涉足童装市场成人服装市场疲软接近饱和,童装市场是一片待开发的新蓝海,于是众多知名大品牌涉足童装行业,国际大牌BabyDior、Burberry、Fendi、D&Gbaby、ARMANIJuni or、Gucci,运动装品牌阿迪达斯、耐克也不甘示弱,以雄厚的实力跨进童装行业,目前在国内的销量也非常可观。
国内本土品牌更是数不胜数,运动品牌特步、安踏、361度、李宁,成人装品牌七匹狼、报喜鸟、江南布衣、GXG,内衣品牌爱慕、猫人,都不能免俗的看好童装市场,跨进的步伐越来越快.(3)外国童装品牌开始进驻国内市场.除了成人服装大牌看好国内童装市场外,很多国外童装品牌也开始以合作或者授权形式进驻国内市场,来瓜分这一蛋糕。
以授权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卡通品牌,如小熊威尼、米奇妙、巴布豆、史努比等也是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形式。
这类品7 / 16牌在国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的份额,基本上是国外品牌所有者授权给国内的公司运作。
(4)传统本土品牌开始打概念牌.随着大牌涉足童装市场热,国内的童装品牌开始倍感压力,频频出新招,为品牌增加附加值吸引加盟商和消费者.国内本土童装品牌如小猪班纳、大拇哥、时尚小鱼、派克兰帝、嗒嘀嗒、红黄蓝等品牌也纷纷开始寻求突破,或者将动漫结合到产品中,如大拇哥,以动漫为原型将婴童产品线结合起来,理念非常有特色;嗒嘀嗒童装将童话故事与童装相结合,“会说话的童装”品牌理念非常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5)相信随着更多童装品牌的出现,市场将会有新的局面出现,过多的品牌也将带来更多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也是价格和品质的竞争,发展品牌成为服装的必经之路。
4、职业装(军服、警服、工商税务装以及工作服、学生服、专业服装和防护服等等)行业分析(1)巨大的职业装消费需求,带来了市场交易的日益活跃。
中国职业装市场的巨大容量和广阔前景越来越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服装行业持续增长的亮点。
目前,中国职业装生产企业有近3万家之多,并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
其中,国内男装行业优势企业、上市公司基本均涉足职业装产业。
“但由于行业起步晚,职业装行业在人才、技术、消费观念、市场规范等方面都存在差距。
”目前职业装行业设计雷同、缺乏创意,标志性不强;片面追求高品质,忽视功能性、实用性;价格混乱,恶性竞争严重;地方保护排他存在,暗箱操作时有发生等现象已阻碍了职业装行业的健康发展。
(2)目前从事职业装的优势企业中,既有服装行业龙头企业,也有以自身核心竞争力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职业装企业。
其中有些企业鲜为人知,有些是军工企业,也有些是市场知名的服装加工企业。
这些企业包括: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罗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培罗成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山东仙霞服装有限公司、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总公司、上海宝鸟服饰有限公司、圣凯诺服饰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乔治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利郎中国有限公司。
(3)中国职业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约有6.5亿人的产业大军。
从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看,服务业从业人数的迅速增加,职业装的需求量也会迅速提高。
9月28日,中国服装协会首次发布的《中国职业装优势企业评价结果》报告称,由国家规定统一穿制服的行业有19个,每年的市场需求在3000亿-4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三、对当今服装业的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1)中国服装业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作为支撑,服装生产量大。
服装产品的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地位。